运河人家非遗花馍(好听好吃好白相)

今天是我国第17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长三角三省一市文化底蕴丰富,特色非遗活动好戏连台。

运河人家非遗花馍(好听好吃好白相)(1)

非遗新体验

运河人家非遗花馍(好听好吃好白相)(2)

今天,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物局)联合哔哩哔哩(以下简称“B站”)发起上海文化遗产线上深度游。B站特别开辟“海派城市考古”专区,涵盖建筑漫游、建筑印记、建筑“新”生、建筑小知识等内容。首届国潮文创设计大赛也于今天线上启动,以“非遗新体验”为主题,旨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运河人家非遗花馍(好听好吃好白相)(3)

运河人家非遗花馍(好听好吃好白相)(4)

“水韵江苏·非遗购物节”主题活动于6月10日启动,在为期半年的购物节期间,省市联动打造“一市一品牌”非遗特色活动,江苏省内365家非遗店铺登陆各大电商平台,还有“水韵江苏·非遗购物节”“水韵江苏·非遗美食”“水韵江苏·非遗进景区”3个线上专区。

运河人家非遗花馍(好听好吃好白相)(5)

活动现场,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非遗传统技艺

“非遗购物节·浙江消费季”商品推介平台也于近日上线。黑芝麻核桃酥、五加皮酒、发根花生糖、台州刺绣的丝巾、蓝印花的旗袍、御富春的书纸、天竺筷……汇聚浙江547家非遗商户,1004种非遗商品,分为“吃、穿、用”三大类,即“非凡口味”“非凡裳味”“非凡品味”三大板块。

运河人家非遗花馍(好听好吃好白相)(6)

6月11日至12日,安徽省非遗购物节活动举行,精选40余个体现安徽地域特色的非遗代表性项目以及中华老字号、安徽老字号等企业,并以线上直播方式赏鉴别具匠心的“非遗好物”,探秘舌尖上的“非遗味道”,感受匠心传承的“非遗故事”,共享非遗保护成果。

运河人家非遗花馍(好听好吃好白相)(7)

运河人家非遗花馍(好听好吃好白相)(8)

非遗“活”起来

运河人家非遗花馍(好听好吃好白相)(9)

江南文化是长三角地区共同的文化标识,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文化基础。要让非遗“活”在当下,长三角各地也是动足了脑筋。今天下午,由上海大世界主办,长三角江南丝竹保护传承联盟等联合主办的特别呈现活动“云上乐宴·八小时新国乐直播”在线上举行,包括上海浙派筝艺传承人、“江南丝竹”传承人孙文妍、安徽省非遗项目“皖北柳琴”第四代传人、国家一级演奏员吴家宝在内的长三角名家汇聚一堂。

江南丝竹于2006年被列入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一种产生并流行于苏浙沪一带的传统器乐合奏形式,以二胡、笛子为主要乐器,演奏者少则二三人,多则七八人,有“中国的轻音乐”之称。

运河人家非遗花馍(好听好吃好白相)(10)

上海江南丝竹乐团

曾经,每到传统佳节和喜庆日子,殷实人家聚会享乐,或请乐班唱昆曲、摊簧,行鼓吹、奏丝竹,热闹非凡。今天,当江南丝竹在都市渐渐失去生活环境,它的传承将何去何从?随着长三角江南丝竹保护传承联盟的成立,盘活了联盟成员的非遗资源。

就在今年年初,由长三角江南丝竹保护传承联盟组织开展的 “云赏雅韵·长三角江南丝竹保护传承联盟云展演”活动举行,来自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的13支江南丝竹团队精心编排、演奏传统曲目,通过互联网与全球广大乐迷共享传统民族音乐。

运河人家非遗花馍(好听好吃好白相)(11)

云展演活动

运河人家非遗花馍(好听好吃好白相)(12)

“非遗”促交融

运河人家非遗花馍(好听好吃好白相)(13)

长三角地区底蕴深厚,人杰地灵,历史上各地不间断的文化交融,使得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的非遗项目与资源呈现趋同性。因为种种原因,许多非遗可能与今天的生活越来越远,但也有不少项目,在与科技、时尚等领域跨界融合之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非遗文化中的美食无疑是最吸引人的部分。上海的国际饭店蝴蝶酥、邵万生糟醉技艺;江苏的叶受和苏式糕点、镇江肴肉;浙江的法根食品,以及安徽春峰驴肉和符离集烧鸡等都驰名海内外,在此次各地“非遗购物节”中也有部分展现。

运河人家非遗花馍(好听好吃好白相)(14)

运河人家非遗花馍(好听好吃好白相)(15)

✦✦

运河人家非遗花馍(好听好吃好白相)(16)

运河人家非遗花馍(好听好吃好白相)(17)

除了好听和好吃,长三角传承千百年的非遗项目也在向好用发展,逐步拉近与生活的距离。比如,去年底在南京举行的长三角非遗创新实践成果展上,海派家具搭配上了南京云锦,显示出别样的风味。

运河人家非遗花馍(好听好吃好白相)(18)

云锦面料海派家具

长三角地区对江南文化有着认同感和亲切感,例如在上海非遗的十大门类中,能依稀看到徽派文化、淮扬文化、吴越文化、楚汉文化的影子,通过将长三角非遗项目融入现代生活,共同构成了精致、多元、诗性、富庶的长三角文化共同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