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雨村算不算忘恩负义之人(贾雨村忘恩负义)

南‬乡子‬·贾雨村‬

李鸿国

石话欲开篇,娇杏寥寥识得颜。将枕简书成一梦,时迁,凭赖荣宁两府缘。

村语假时言,纵是乌纱府应天。一损势颓终去也,山前,草冢荒丘夕落烟。

七律·贾雨村

田幸云

几遇仁贤荐宦场,穷儒得志便猖狂。

恃才侮上疏情义,坑害恩公罹雪霜。

扭曲心灵贪酷辈,草菅民命蝎蛇肠。

拆桥下石衣冠獸,枷锁扛身千古狼。

七律·贾雨村(新韵)

翟海潮

姑苏落魄貌非凡,寺庙栖居意志坚。

甄府承恩金榜中,公堂忘义势族攀。

为官贪酷明争利,处世圆滑暗耍奸。

几度浮沉终有报,囚衣枷锁半生寒。

【品‬评‬】翟海潮 撰

贾雨村,名化,字时飞,别号雨村。对于贾雨村的姓名字号,脂砚斋批语说其对应的是“假话”“实非”,“雨村者,村言粗语也。言以村粗之言演出一段假话也。”开卷第1回,曹雪芹把甄士隐和贾雨村对照来写,表明撰拟这两个名字的寓意是将“真事隐(甄士隐)去”、“假语存(贾雨村)焉”,由此构成了《红楼梦》中极具特色的谐音寓意艺术。

曹雪芹笔下的贾雨村,非常典型地反映了旧时某些读书人一生的经历:苦读、赶考、高中、为官、革职、复出、高升,最后枷锁扛、获罪等,完美地演绎了一场官场现形记。如果说,贾雨村是凭自己的学识才干跻身官场,那么后来的起复委用乃至在官场上的兴风作浪则完全靠他的投机钻营。

贾雨村算不算忘恩负义之人(贾雨村忘恩负义)(1)

在《红楼梦》前80回中,对贾雨村的描写除了在开场前4回比较集中外,此后就隐伏在一些故事情节中,在第16、17、32、48、53、72回中有所描述,或一言半语,或借他人之口顺便道出,通过几处侧笔使他这一人物在书中笔断意连。这期间,贾雨村的身份经历了穷书生、知县、贬为布衣、应天知府、大司马几个时期。

1.穷书生时期

贾雨村,湖州人士,生于仕宦人家,但家族衰微。他想进京求取功名,无奈囊中空空,只得暂在姑苏城里葫芦庙里安身,每日卖文为生。

贾雨村算不算忘恩负义之人(贾雨村忘恩负义)(2)

第1回中,贾雨村于甄家巧遇丫鬟娇杏(谐音“侥幸”)。作者通过娇杏的视觉写出雨村的外貌:“那甄家丫鬟撷了花,方欲走时,猛抬头见窗外有人,敝巾旧服,虽是贫窘,然生得腰圆背厚,面阔口方,更兼剑眉星眼,直鼻权腮。”由此可见,雨村的相貌可谓不俗,虽然衣衫褴褛,却掩饰不住其内在的气质和才华。

“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贾雨村是一个具有不凡抱负的人,后因甄士隐相助,进京考中进士。

贾雨村算不算忘恩负义之人(贾雨村忘恩负义)(3)

2.知县时期

第2回中,贾雨村中举后出任知府,路遇买线的娇杏,“遣人送了两封银子、四匹锦缎”给封肃,娶了娇杏为二房。

这时的贾雨村知恩图报,虽然甄士隐出家远去,他还是“封百金”赠甄家娘子和甄士隐的老丈人封肃,并答应帮助寻找甄士隐的女儿英莲。

3.贬为布衣

做知县不上一年,贾雨村就因贪酷徇私、恃才侮上被革职。交代过公事后,贾雨村“将历年做官的资本并家小人属送至原籍”,自己游览天下胜迹。他来到维扬,结识了钦点巡盐御史林如海,又做了他女儿林黛玉的西宾。

这一时期,贾雨村所表现出来的特点:有才华,仍渴望功名。其中关于其才华,在他与冷子兴的对话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贾雨村在城郭之外遇到了古董商冷子兴,两人杯酒之间演说荣国府。

雨村讲“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两种,余者皆无大异。若大仁者,则应运而生,大恶者,则应劫而生。运生世治,劫生世危……”足见雨村见识广博。

第3回贾雨村被革职两年之后,携黛玉进京,在林黛玉舅舅贾政帮助下,复职补了个金陵应天府职。此番雨村复职,他的心理发生了重大变化。

贾雨村算不算忘恩负义之人(贾雨村忘恩负义)(4)

4.应天知府时期

第4回,贾雨村复职后就遇到薛蟠仗势打死冯渊命案,他为了攀附贾、王二府,结果“便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叫薛家给冯渊家一些银子便草草打发了。然后修书二封与贾政并薛蟠的舅舅京营节度使王子腾,告之“令甥之事已完,不必过虑”。

贾雨村算不算忘恩负义之人(贾雨村忘恩负义)(5)

曹雪芹通过几个心理描写展示贾雨村人性的蜕变过程,此时贾雨村已经变成了地地道道的政客。葫芦案可以看出贾雨村完全变成了一个忘恩负义之人,在“冯渊命案”中,雨村明知英莲是昔日恩人之女,先时答应过甄家会找寻英莲一事也都抛到了脑后,因为此时,甄家父女对他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他心中只想着如何趁此机会巴结贾、王两大家族,也好保住自己的乌纱帽。

第17回中,贾政与众清客准备为大观园各处题联。贾政提议:“我们今日且看看去,只管题了,若妥当便用,不妥时,然后将雨村请来,令他再拟。”由此可知贾政非常认可雨村的才华。

第32回写到,贾宝玉听人来说“兴隆街的大爷来了,老爷叫二爷出去会”,宝玉便“心中好不自在”,抱怨道:“有老爷和他坐着就罢了,回回定要见我!”可见雨村经常出入贾府,在宝玉心中贾雨村无疑是“沽名钓誉”的“国贼禄鬼”了。

在第48回中,从平儿嘴里说出“贾雨村为了给贾赦弄到古扇,讹石呆子拖欠官银,拿他到衙门去,变卖家产赔补,把扇子抄了,作了官价送了来。”这是贾雨村以权谋私的又一罪证,其谄媚的嘴脸也越刻画越明显。

贾雨村算不算忘恩负义之人(贾雨村忘恩负义)(6)

5.大司马时期

雨村时常出没于贾府却不露声色,当然是为了攀龙附凤,为了日后仕途辉煌腾达。借助贾、王两家的权势,贾雨村果然步步高升。在第53回中提到:“王子腾升九省都检点,雨村补授了大司马,协理军机参赞朝政。”官越做越大,品德也越来越差。

第72回,“方才听得雨村降了”,贾琏宁可远着他,贾政却喜欢和他来往,如今东府大爷和他更好。只是简单一两句话叙述贾雨村官位的升降。

6.人物结局

由于《红楼梦》80回后原稿遗失,致使后人无法得知这部小说的尾声及多数人的结局。在流传下来的各种续书版本中,各人物的结局并不全然相同,但对于贾雨村的结局却很是相似。这主要是由于在第1回中甄士隐的《好了歌 解注》中有一句:“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脂批曰“贾赦、雨村一干人”,据此推测,雨村的结局必跑不出这句话。

程高本所续后40回,对贾雨村的描述也不多,有的只是一言半语。比如,第92回,“听说贾雨村降了三级,不久又升了”。

第103回,“且说贾雨村升了京兆尹兼税务,一日出都查勘开垦地亩,路过知机县,到了激流津。”在这里见到了阔别十九年的甄士隐,贾雨村名利关心,见死不救而去。其见利忘义的本性被描述得淋漓尽致,此也算是对刻画贾雨村的一处成功用笔。

贾雨村算不算忘恩负义之人(贾雨村忘恩负义)(7)

第107回,东府被抄之后,有人议论贾雨村:“他本沾过两府的好处,怕人说他回护一家,他便狠狠地踢了一脚,所以两府里才到底抄了。”过河拆桥,转脸无情,贾雨村已经完全丧失了中国儒士最起码的良知。

第117回,“听说贾家又闹出事来了,都是贾雨村老爷”。他们在三法司“看见带着锁子”在衙门受审去了。贾芸等人议论说:“这位雨村老爷人也能干,也会钻营,官也不小了,只是贪财,被人家惨了个贪索属员几款。”

贾雨村算不算忘恩负义之人(贾雨村忘恩负义)(8)

第120回,书中写道:“且说那贾雨村犯了贪索的案件,审有定罪,今遇大赦,褫籍为民。雨村因叫家眷先行,自己带了一个小厮,一车行李,来到激流津觉迷渡口。”在这里贾雨村又同甄士隐见面了,二人茅庵膝谈,归结红楼梦。他们回忆了过去发生的一切,总结了尘缘中的奇人奇事。

如果把一百二十回《红楼梦》作为一个整体来看,贾雨村在全书的故事结构中占有比较特殊的位置,《红楼梦》由他开场,最后又由他归结。但我个人认为,贾雨村不应该是归结《红楼梦》的合格人选,有资格归结《红楼梦》的应该是一僧一道,或者是警幻仙子。

7.人物总结

贾雨村是个道德上的反面典型,他的虚伪、贪酷、忘恩负义,集中表现了封建官场中堕落的品格。脂砚斋曾批语说贾雨村是王莽曹操一类人物(“莽操遗容”),称他为“奸雄”。贾雨村由一个清贫自重的寒士而走上仕宦之路,他的堕落不仅在于他的本性,而在于那个制造封建官僚的体制和产生封建官僚的社会。

贾雨村是《红楼梦》不可或缺的人物,透过他,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里被世俗严重污染的儒士形象,看到了被官场熏黑的政客灵魂,看到了司法的腐败,看到了道德的沦丧,看到了人情的冷暖、世态的炎凉……

注‬:文章源自公众号“诗画品红楼”

注:翟海潮、范文义、刘承彦主编的《诗画品红楼》一书已于2021年1月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当当、京东、天猫有售。

贾雨村算不算忘恩负义之人(贾雨村忘恩负义)(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