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穿石精神事迹(王绍据谈滴水穿石)

滴水穿石精神事迹(王绍据谈滴水穿石)(1)

王绍据谈“滴水穿石”与“钉子”精神

东南网宁德3月6日讯(本网记者 陈翊群)“如果说自己很热爱的,自己所选择的(工作),可能很喜欢做。但有的工作往往事与愿违。这一点,我们应该向雷锋同志学习,他就是服从组织分配,就像一颗螺丝钉,组织把他安在哪里,他就安心在哪里……”3月5日,年逾七旬的闽东日报原总编辑王绍据做客宁德“青年学习社”,在谈及“滴水穿石”与“钉子”精神分享活动时,如是勉励广大青年朋友,对待工作、事业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3月5日,是我国“学雷锋纪念日”,为让宁德中心城区广大青年进一步深刻理解“滴水穿石”与“钉子”精神的深刻内涵,在广大青年群体中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持续兴起“青年大学习”热潮,由共青团蕉城区委、宁德一德书院联合举办的“青年学习社”第二期,特邀宁德市关工委副主任、福建省扶贫两会特约研究员(宁德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闽东日报原总编辑)王绍据谈“滴水穿石”与“钉子”精神。

当日活动主题围绕三个内容展开,聆听王绍据分享:书记“滴水穿石”精神与宁德精准扶贫故事;倾听王绍据分享个人纪实扶贫的经历,对雷锋“钉子”精神和“钻”劲的理解;最后互动讨论环节,王绍据与在场青年探讨交流了当代青年在自我成长中,如何在工作生活中获得幸福感。

活动前,与会人员现场共同观看了央视新闻客户端的《听讲新时代学雷锋》微视频,回顾了书记对“雷锋精神”时代意义的阐释,引起强烈共鸣。活动中,王绍据结合自身在扶贫工作中的亲身经历,讲述了闽东扶贫工作历程,阐释了倡导的“滴水穿石”精神和雷锋“钉子”精神的深刻内涵。

上世纪80年代初,王绍据在福鼎县担任县委办副主任兼县委报道组组长。1984年春天,他偶闻该县磻溪公社赤溪村下山溪自然村极度贫穷,第二天就起个大早,从县城乘车一个半小时到公社,接着徒步十五六公里到赤溪村,再连走带攀六七公里的崎岖山路抵达下山溪自然村。

滴水穿石精神事迹(王绍据谈滴水穿石)(2)

分享会现场,座无虚席

这是个“挂”在半山腰的畲族村寨,21户81口人散居在6处山旮旯,全村没有一丘水田,仅有一些形似斗笠、眉毛的贫瘠农地上种着番薯。掀开各家的锅,一半是番薯丝,一半是野苦菜;村民们或住茅草房,或住木瓦房,破败不堪;成年人穿着破破烂烂,孩子们都光着屁股,连双鞋也没有。村民还得上山砍竹卖到山外,用微薄收入买谷交公粮。

“这个革命老区基点村解放前就有105人,30多年后反而减少了20多人。许多孩子填不饱肚子,更别说读书识字了!”遥忆当年,王绍据唏嘘不已。

对于这样的贫困生活,王绍据感同身受。他12岁时失去父亲,在出嫁的姐姐的帮助下才读上初一,又遇三年自然灾害,不得不辍学回家放牛。后来,好学的他白天在生产队挣工分,晚上就自学写稿,投寄到报社。“那时,连煤油灯也点不起,我就想办法捉萤火虫装在鸡蛋壳里照明。”

王绍据说,回到县城的当晚,他辗转反侧无法入眠,在下半夜写就题为《穷山村希望实行特殊政策治穷致富》的稿子。“我想,类似下山溪的状况,也许全国不少地方都存在,如果不如实向上反映,怎称得上‘铁肩担道义’?思来想去,我毅然顶着来自好友、同事‘会给大好形势抹黑’的劝说,决定将稿件寄往人民日报社编辑部。”

1984年6月24日,《人民日报》以《穷山村希望实行特殊政策治穷致富》为题,在头版刊登这封来信,还配发了题为《关怀贫困地区》的评论员文章,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当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拉开了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序幕。默默无闻的赤溪村,也因此被称作“中国扶贫第一村”。

30多年来,王绍据先后曾120多次到赤溪村采访调研,见证了赤溪村脱贫致富的过程。当村里人对脱贫信心不足时,他写了《烂泥也能糊上墙》的言论,给村民鼓劲;当下山溪村在多方的关照下仍然贫穷如旧时,他又到村里住了一段时间,写出了《十年贫困帽为何摘不掉》的长篇通讯,提出了另一种迁村扶贫思路。看到村里孩子们读书交不起学费,他把自己获得中国新闻奖的6000元奖金捐给赤溪学校,使18名适龄儿童完成学业。扶贫扶智,成了家庭脱贫的顶梁柱。看到村民脱贫致富缺产业,他就积极参与引进旅游开发公司......

滴水穿石精神事迹(王绍据谈滴水穿石)(3)

互动环节,一女性青年提问。

滴水穿石精神事迹(王绍据谈滴水穿石)(4)

互动环节,一狱警提问。现场氛围浓烈。

互动环节,现场氛围浓烈。“听了王老师的分享,收获良多。”一名民政部门工作人员说,“我在行政服务中心民政窗口工作。每天在窗口有很多人来办证,虽然常态化,工作琐碎,但我很热爱我的工作,每当看到结婚的新人领到结婚证,看到他们幸福,我也感到幸福。”

宁德监狱三监区狱警汤震说,“我们的工作比较特殊,每天主要面对的是犯人(犯错误的人),他们的思想犹如顽石,我们狱警也要以滴水穿石的精神去感化他们。”

宁德监狱三监区教导员陈云说,“外界对我们的工作不了解,加上我们的工作圈子封闭,导致社会上对监狱的工作看法有失偏颇,其实正如我们小伙子说的,我们是法律的践行者,也是特殊的教育者,特殊的园丁。我们要不断深入学书记‘滴水石穿’精神,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去引导感召他们,让他们改过自新,重新回到社会。”

随后,王绍据与在场的青年朋友们就如何在工作生活中获得幸福感进行互动探讨,加深了青年对自我的思考与认识。

参加活动的青年纷纷表示,今后将在工作和生活中,进一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向榜样看齐,用榜样激励自己,认真尽职履责,为闽东脱贫攻坚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本期活动由共青团宁德市委、宁德市关工委指导,共青团宁德市委和宁德市关工委有关领导出席活动,宁德市、蕉城区两级机关团干部和青年骨干、青年创业者、蕉城区青年志愿者代表、蕉城区服务欠发达地区大学生志愿者等共60多名青年朋友参加了此次活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