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有关川北灯戏的八个文献(川北灯戏窝子老观)

嗨,我是西江悦鱼,喜欢一个人发呆,看书,行走。让我们一起去山水田园,烟火市井里,体验红尘的活色生香,感受一样或者不一样的百态人生。

明清时期有关川北灯戏的八个文献(川北灯戏窝子老观)(1)

中国灯戏在川北,川北灯戏在阆中,阆中的灯戏窝子在老观。窝子四川话里的意思是源头,发源地,聚集地的意思。阆中的老观、峰占苍溪县龙山、金凤、白庙川北灯戏的发源地1998年老观四川省政府授予“灯戏之乡”的荣誉称号,2014年国家文化部评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一堂歌舞一堂星,灯有戏文戏有灯。灯戏又叫喜乐神,以诙谐的喜剧为主,盛行于农村,是旧时迎神的风俗戏,题材有历史,现代,神话,民间故事,传说等,有着通俗易懂、诙谐幽默等特点。

明清时期有关川北灯戏的八个文献(川北灯戏窝子老观)(2)

传统的灯戏有天灯和地灯两种形式,老观开创了艺术性更高的彩灯戏,还有彩灯十二调,一盏巨大的“主灯”被高高挂起,照亮下方的表演者——他们画着简单的妆容,穿着戏服,以唱和念白的方式将民间传说和田间趣闻予以复述表演,淋漓尽致地渲染普通人的喜怒哀乐

灯戏因为浓厚的乡土气息又被称为“小戏”,是老百姓自娱自乐的戏种灯戏的规模不大,只需要锣鼓一两声演员三二人,一场绘声绘色的表演就可即刻开始,观赏的百姓基本都能哼几句。

灯戏表演以“丑”、“跩”、“搞笑”为特征,进行逗乐的“丑角”算是灯戏的灵魂,有“无丑无旦不成戏”的说法。

灯戏因为都是用地方方言来唱,当中幽默诙谐的段子,听得懂的人就会觉得好听,但听不懂地方方言的观众就不太能领会,再加上电视电影特别是网络的发达,老观灯戏也许会慢慢地消失。

明清时期有关川北灯戏的八个文献(川北灯戏窝子老观)(3)

一根竹马十二梢,春风吹来竹儿摇。竹马老观现存的另一种民间歌舞,可一个人舞,也可多人舞或组成团队舞,竹马有着移动的舞台和演出布景表演者边演边走,观众边追边看老观竹马不知起源于何时,也不知会消失在何时。

反映了川东北人民的生产生活的老观民歌,生动灵活,幽默诙谐,老观民歌《晾衣裳》1956年编入了中央音乐学院教材

“正月里,梅花开,娘叫女儿听心怀,一学剪、二学裁、三学绣花、四做鞋……”老观的特色民俗节目《亮花鞋》上了2018年央视春晚。

明清时期有关川北灯戏的八个文献(川北灯戏窝子老观)(4)

你应该听说过彩龙、火龙、水龙、草龙,有没有听说过板凳龙呢?

据说早在晋朝时,生活在阆中二龙,老观,千佛一带的九族寶人,想出了舞龙的新样式,他们每姓派出一名代表,穿上龙衣,自带一条三尺多长的板凳作龙身,在板凳上捆上稻草,九条板凳逗(连接的意思)起来加上前面的龙头,后面的龙尾,足有三丈多长,他们时而腾空飞舞,时而卧地翻滚,时而骑在龙背上蜿蜒盘旋,时而分开,时而合拢,观众们看得津津有味,欲罢不能,当时的县令也为之折服,让他们每年都进城表演。

明清时期有关川北灯戏的八个文献(川北灯戏窝子老观)(5)

老观古镇小吃很多,喜欢美食的朋友最好选赶场天去,老观逢双当场,基本是隔天就赶集

老观奉国大米品质优良在过去是宫廷贡品,解放后曾经出口欧美及东南亚,获得过西博会"金奖","南充知名品牌",四川省"无公害农产品"等荣誉。

老观米豆腐是选用奉国大米制作而成的,香脆可口、甜咸麻辣味俱全。

据说汉武帝刘彻非常喜欢老观的米豆腐,所以又有奉皇米豆腐的叫法。另外还有油勺,薄脆子,片肉饼等等。

明清时期有关川北灯戏的八个文献(川北灯戏窝子老观)(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