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写聊斋的灵感(助力蒲松龄聊斋流传于世)

#诗词美文# #故事# #历史故事# #逸事# #古诗词欣赏#

蒲松龄写聊斋的灵感(助力蒲松龄聊斋流传于世)(1)


诚挚待人,助力蒲松龄《聊斋》流传于世。

当下,《聊斋志异》已为时人认可,人们在被其中跌宕的情节吸引之时,自然也深深地记住了它的作者蒲松龄。可是,大家却不曾知晓,蒲松龄在刚刚写出《聊斋志异》时,根本无人认同。是王士禛在当时给了蒲松龄巨大的帮助,其为蒲评点《聊斋志异》并题诗共勉。成功地完成了《聊斋志异》流传古今的助力。

蒲松龄写聊斋的灵感(助力蒲松龄聊斋流传于世)(2)


当时,王士禛的诗已经名扬天下,官位也不断迁升,成为清初文坛公认的盟主。于是,一时间,诗坛新人、文坛后辈纷纷到京城求指点作品时,往往首先会拜见王士祯。在当时,如能得王士禛一言片字褒奖,就会声名鹊起。

蒲松龄是落拓不第的文人, 《聊斋志异》也久不被世人认识。当蒲松龄找到王士祯时,王士禛“加评骘而还之”,还赠诗蒲松龄:“姑妄言之妄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为了让《聊斋志异》出版,王士禛在该书上大书“王阮亭鉴定”,使得各家书坊争相求索书稿,以刊刻《聊斋志异》“以为荣”。

蒲松龄写聊斋的灵感(助力蒲松龄聊斋流传于世)(3)


当时的名流称赞此事:“国家文治轶千秋,扢雅扬风,巨公踵出,而一代正宗必以新城王公称首。”

蒲松龄写聊斋的灵感(助力蒲松龄聊斋流传于世)(4)


诗风清雅,时人尊为诗坛泰斗。

王士禛生于明末,长于清初,主要活动在康熙一朝。他一生居官四十余年,位列台阁,以刑部尚书致仕,虽然不无可以称述的宦绩,却是以诗论、诗作而享盛名。他标举神韵,诗作清新俊逸,朝野风雅名士众口交誉,尊为诗坛泰斗,后进之士多入其门,私淑执弟子礼者几遍天下。乾隆间大诗人大都承认王士禛在康熙诗坛的崇高地位、声望。

题秋江独钓图

[ 清 ] 王士祯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蒲松龄写聊斋的灵感(助力蒲松龄聊斋流传于世)(5)


王士禛的诗清新蕴藉、刻画工整,散文、词也很出色。他提出的神韵诗论,渊源于唐司空图和宋严羽的文学思想。以“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为作诗要诀。所传诗文中,有不少题咏济南风物,记叙济南掌故之作。

蒲松龄写聊斋的灵感(助力蒲松龄聊斋流传于世)(6)


康熙四年(1665年),王士祯升任户部郎中,到京城为官。当时的京城才人墨客云集,为王士祯施展才华提供了舞台,他在诗歌创作中提出“神韵”说,开一代诗风。王士祯多才多艺,有大量名篇传世,他写景的诗文尤其为人称道,所作小令中的“绿杨城郭是扬州”一句,被当时许多名画家作为画题入画。王士祯的才华很快得到了康熙皇帝的赏识,康熙皇帝称其“诗文兼优”,“博学善诗文”。康熙十七年(1678年)王士祯受到皇帝的召见,“赋诗称旨,改翰林院侍讲,迁侍读,入仕南书房”,成为清代汉臣由部曹充词臣的第一人。康熙皇帝还下诏要王士祯进呈诗稿,这在当时是十分罕见的殊荣。王士祯遂选录自己300篇诗作进奉,定名《御览集》。从此,王士祯平步青云,常常得到御赐字画,还多次参加重要宴饮。

蒲松龄写聊斋的灵感(助力蒲松龄聊斋流传于世)(7)


王世禛的明湖情结。

王士祯与大明湖颇有缘分。大明湖因他平添几分文化底蕴,而他因大明湖让多了一丝浪漫气质。12岁游济南,题《明湖》诗,虽然全诗今已不得而知,不过有幸留下了“杨柳临湖水到门”一句。倘若今天去逛逛济南的老街“曲水亭街”,仍能感受到大明湖“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灵动风貌。

蒲松龄写聊斋的灵感(助力蒲松龄聊斋流传于世)(8)


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秋,王士禛游历下,邀请济南的文坛名士集会大明湖。当时,天气渐凉,湖岸垂柳,已是翠褪黄显。王士祯遂赋《秋柳》诗四首:他即景赋秋柳诗四首。这四首《秋柳》诗,句句写柳,却通篇不见一个“柳”字,表现出诗人深厚的艺术提炼功底。此诗传开,一时之间,大江南北和诗者甚多,连顾炎武也由京抵济,作《赋得秋柳》唱和。由于各地众名家对《秋柳》诗的唱和,产生了享誉当时文坛的文社——“秋柳诗社”。

《秋柳》

“秋来何处最销魂?残照西风白下门。他日差池春燕影,只今憔悴晚烟痕。愁生陌上黄聪曲,梦远江南乌夜村。莫听临风三弄笛,玉关哀怨总难论。”

“娟娟凉露欲为霜,万缕千条拂玉塘。浦里青荷中妇镜,江干黄竹女儿箱。空怜板渚隋堤水,不见琅琊大道王。若过洛阳风景地,含情重问水丰坊。”

“东风作絮糁春衣,太息萧条景物非。扶荔宫中花事尽,灵和殿里昔人希,相逢南雁皆愁侣,好语西乌莫夜飞。往日风流问枚书,梁园回首素心违。”

“桃根桃叶正相连,眺尽平芜欲化烟。秋色向人犹旖旎,春闺曾与致缠绵。新愁帝子悲今日,旧事公孙忆往年。记否青门珠络鼓,松柏相映夕阳边。”


蒲松龄写聊斋的灵感(助力蒲松龄聊斋流传于世)(9)

如今,秋柳园早已湮没,但其遗址风光依旧。漫步明湖湖畔,水光粼粼,荷红芙绿,岸柳披拂,明湖风光尽收眼底。在大明湖东北岸一条叫作“秋柳园”的小巷,据传即为王士禛咏柳处。也就是说,正是因为有了王士禛名震诗坛文采和被千万人吟诵的《秋柳》,才有了这如此浪漫、如此诗意的明湖八景之一——“秋柳含烟”。

蒲松龄写聊斋的灵感(助力蒲松龄聊斋流传于世)(10)


蒲松龄写聊斋的灵感(助力蒲松龄聊斋流传于世)(1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