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三过秦论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探讨秦灭亡的真正原因。

2,探讨“仁政”思想在21世纪的今天的局限性。

一,导入

播放视频《大秦帝国》军歌(时长3分20秒),展示军歌歌词:

赳赳老秦,复我河山。血不流干,死不休战!

天下纷扰,何得康宁,秦有锐士,谁与争雄!?

西有大秦,如日方升,百年国恨,沧海难平!

天下纷扰,何得康宁,秦有锐士,谁与争雄!?

秦有锐士,谁与争雄!?

《过秦论》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三过秦论教学实录(1)

是的,正如歌词里所说“西有大秦,如日方升,秦有锐士,谁与争雄?”战国纷争,群雄逐鹿,秦以边陲之地,纵横征战,百有余年而一统天下,可谓盛极一时!可谁能想到这个曾盛极一时的王朝却短命而亡,亡得那么迅速,那么悲惨,又是那么神秘。

今天的我们是否更应该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成就了一个伟大的王朝,又是什么原因让它十余年就轰然倒塌?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探讨大秦王朝灭亡的真正原因。

二,分析与探究

贾谊认为秦的过失在哪里呢?请在文章中找出相应的语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过秦论》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三过秦论教学实录(2)

现在,提到秦朝和秦王,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他的暴虐,就会想到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想到他征调无以计数的民夫修筑万里长城和阿房宫。但你们思考过没有,秦的灭亡只是因为它的暴虐吗?在整个封建社会时期有没有不暴虐的朝代呢?请讨论两分钟。

(两分钟之后,学生自主发言)

毛泽东词《沁园春雪》里有这么几句: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请结合你们的历史知识,谈谈除了秦始皇之外的另外几位君王,他们暴不暴虐?请举出具体事例来。

《过秦论》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三过秦论教学实录(3)

学生发言后,教师补充:

汉武帝:穷兵黩武,史书里说,他在位期间,因为常年征战,人口“减半”。

唐太宗:为了夺取皇位,发动著名的“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亲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逼父亲李渊退位。

宋太祖: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形式上虽然相对温和一些,不过,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杯酒释兵权,那些老将不主动交出兵权结果会怎样?

成吉思汗:铁骑一度打到欧洲,所到之处,不投降就屠城。

再说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一事,根据现在的史料来看,根本就没有“坑儒”一说,司马迁生活在距离秦朝灭亡也就六七十年左右的时期,在他的《史记》里没有“坑儒”一说。如果有这样的事,作为一位历史学家——司马迁在他的《史记》里不可能不提及。

《过秦论》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三过秦论教学实录(4)

即便“坑儒”的事是事实,但历史上还有比这更暴虐的存在——清朝乾隆皇帝的焚书和文字狱。

据史书记载,乾隆皇帝为加强文化专制,编《四库全书》10年,仅浙江省共焚书24次。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大规模的一次焚书。

而他在位时兴起的文字狱,比全中国其他皇帝搞的文字狱总和还多,达到了130余件。

可他在位时不仅没有亡国,自己还成了中国古代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帝王——64年,他在位的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所谓的“太平”盛世,即康乾盛世。

《过秦论》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三过秦论教学实录(5)

这些君王也暴虐,但他们不仅没有亡国,反而留下盛名,甚至美名(如唐太宗),这说明残暴与否不是国家灭亡的根本原因,或者唯一原因。

其实了解一点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残暴是封建帝王的常态,因为他们要维护他们的统治。

其实《过秦论》里,也写到几位不暴虐的人——战国四君子,请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过秦论》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三过秦论教学实录(6)

《史记》里有具体的记载,比如:

《史记 . 孟尝君列传》: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

《史记 . 魏公子列传》: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馀年。

《过秦论》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三过秦论教学实录(7)

但是,他们所在的国家也都灭亡了。所以我们有必要再思考:秦朝灭亡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呢?看幻灯片:

(秦统一后,老丞相王绾等建议说:“如今六国刚亡,燕、齐、荆处于僻远之地,如不分封建国,谁去管理?臣等请陛下分封诸位皇子为王。” )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史记 . 秦始皇本纪》

这一段话,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天下之所以这样战斗不止,大家受苦的原因就是因为有诸候存在。……现在天下刚刚稳定了,如果又去分封诸候国,这是树立敌对势力吗?要想达到安宁,那就难了。

所以。为了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秦始皇在地方上废除了分封制,推行郡县制以加强中央集权。

《过秦论》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三过秦论教学实录(8)

现在请大家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交流讨论:秦灭亡的新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讨论两分钟)

学生自主发言后教师总结:

秦王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是“废先王之道”——废除分封制而建立中央集权制,不仅毁灭了六国旧贵族的昔日的繁华,也毁灭了秦朝新贵族的封王美梦,因而激起了新老贵族的共愤。“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充分说明了六国旧贵族推翻秦王朝的迫切心理。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陈涉”乃是秦朝子民,而“山东豪俊”乃是被秦所灭的六国旧贵族。“陈涉”和“山东豪俊”并起而亡秦族,也就是说:新、老反革命勾结起来,共同扼杀了新生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过秦论》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三过秦论教学实录(9)

所以,由此看来,本文作者把秦灭亡的原因只归因为不施仁义、暴虐,实在有失偏颇。

其实,贾谊之所以在行仁义、施仁政问题上总结秦灭亡的原因,跟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有关系。因为在西汉初期,经历了春秋战乱到楚汉战争,社会经济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土地荒芜,人民流亡,人口减少,经济凋敝。

贾谊的《过秦论》正是针对这种现实而写。他希望汉统治者能吸取秦灭亡的教训,推行“仁政”以求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即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

《过秦论》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三过秦论教学实录(10)

那现在我有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思考:在现代社会,实行仁政还是一个理想的目标吗?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又该如何看待本文的“仁政”主张呢?

请同学们讨论两分钟,交流发言。

教师提示:

美国是不是因为行仁政才成为超级大国的?显然不是。中国今天的发展强大,关键是靠实行“仁政”吗?(不是)是什么?(是实行“法治”,即“依法治国”)

《过秦论》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三过秦论教学实录(11)

教师小结:

现在有一种很传统的说法被经常提起,甚至在主要媒体中频频出现: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话是有问题的!得民心的目的是为了得天下?说到底还是专制社会的思维,推翻了一个王朝自己再建立一个王朝,永远是“驾长策而御宇内”,永远是统治与被统治的二元思维。

当然,有同学可能说了,法治也不新鲜,秦始皇不也是行法治吗?但是注意,秦始皇的法治与现代意义上的法治是两回事情,甚至是截然相反的。秦始皇的法治不叫法治,应该叫“刑治”,它的内核是专制,就是说你老百姓只需要遵守我订的规矩,不遵守就要受到惩罚,但你根本无权参与规则的制订。秦律有没有经过人民代表大会批准?显然没有!而现代意义上的法治则以民主为内核,它确立规则,但是这个规则的确立应该是民意的反映,老百姓应该通过一定的渠道参与制订规则,否则,就是专制。

《过秦论》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三过秦论教学实录(12)

贾谊当然不可能提出现代意义上的法治主张,他在专制社会呼吁仁政,已经充分体现出了一个封建知识分子的良知,而我们站在21世纪来重新审视秦亡的教训,得出的结论与贾谊自然也是不一样的,那就是,要使社会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必须坚定不移地走民主化的道路!

三,课后作业

1,查找有关资料,写一篇我们自己的《过秦论》,就秦灭亡的原因谈谈你自己的理解。

2,在现代社会如何看待本文的“仁政”主张,请把你的思考写成一篇小论文。

#大有学问# #我是学问分享官#

————

我是@刘先生说 ,专注于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探讨教育热点,欢迎关注!

《过秦论》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三过秦论教学实录(1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