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丹阳郡治所(西周蒋国故都期思镇)

历史沿革一、镇域镇界,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西晋丹阳郡治所?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西晋丹阳郡治所(西周蒋国故都期思镇)

西晋丹阳郡治所

历史沿革

一、镇域镇界

期思镇地处东经115.292℃,北纬32.20.26℃,亚热带北部,于大别山北麓前沿与黄淮大平原之间,有岗地、平原、湾地、洼地。北与本县谷堆乡为邻,西同张庄乡、王店乡接壤,东、南分别与固始县杨集、观堂乡隔白露河相望。

二、建置沿革

1、 西周蒋国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推翻商朝,建立周朝,至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史称西周。武王逝世后,传位其子诵,是为成王。因其年幼,由周公旦摄政,此时,商纣王帝辛之子武庚联合周封国之管叔鲜、蔡叔度、霍叔处(其主要职责是监督武庚,被称作三监)发动叛乱。前1042年,周公旦率军平叛,三年灭武庚、三监及东夷各国,周公还政于成王。当时的蒋地是华族、夷族杂居,且处于蓼、息、黄国之间,虽然灭了徐、奄等东夷诸国,但淮夷势力依然是周心头之患。蒋地正处于三国结合部,乃是周的防御薄弱地带。

为了长治久安,布局更加周到,在武王封藩屏周的基础上,成王再次大举封国或重封,周公旦三子伯龄受封蒋地,是为蒋国。

据《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之子就封于鲁,次子相王室,代为周公,余其食(禄位)小国者六人,凡、蒋、邢、茅、胙、祭也。”众多史料记载,西周封伯龄于蒋,传世二十三代,存续421年。

2、 楚国 期思邑

周庄公十五年(前682年),息国被楚灭,公元前648年,楚国吞并黄国,前622年蓼国亡于楚,蒋国四周大国皆亡,早已成为孤岛,失去存在的条件。《左传.鲁文公十年》:“楚穆王九年(前617年),以期思公复遂为右司马”灭蒋国,置期思邑。因以其地封之,封复遂为期思公。东汉《风俗通》记:“楚大夫复遂居期思城,后以期思为氏”。蓼国(今固始、含霍邱部分)降为乡制---潘乡,属期思邑,同时下辖今潢川、商城部分地区。邑即是县,是楚国国家以下的最高行政单位,楚国的县制,比秦郡县制早300多年,此时的期思邑所辖范围,比蒋国时期更牛。

3、 西汉期思县

历经战国、秦代,期思地名一直沿用。汉高祖五年(前196年),大将军贲赫因揭发英布谋反,封期思候,食邑2000户,享国29年。史上有人称“汉期思国”即指此。不过,高祖曾杀白马盟誓:非刘姓不得封王,不可能给贲赫封国,仅封地食邑(享受税收作为俸禄)而已。贲赫受封说明,当时期思的人口,至少不少于2000户。西汉初期,为休养生息,发展人口,中央政府制定的人口政策是,女子年满13岁以上不出嫁分三等罚款(见范文澜《中国通史》,处罚相当严厉,若按每户五口计算,期思人口应不少于一万人。

4、 东汉期思县

东汉初建武三年(公元28年),光武帝刘秀封其表妹夫大将军李通为固始候,撤期思县,期思归固始县。

建武七年(公元31年),刘秀封成安候、辅威将军臧宫为期思候,恢复期思县,置期思城。

5、 三国时期的期思州

三国时期,期思属魏,于魏景明年间(公元443),设边城郡,置期思城。

南朝时期属梁,天监四年(公元507)设期思州。

6、 隋、唐、五代时期

隋开皇初年(公元581),废陈设边城郡改期思县,属弋阳郡;唐武德年初(公元618),废期思县,划入固始县,属光州。从此,由国、郡、州、县沦为乡制。

唐后的五代十国时期,后周(柴荣)与南唐以淮河为界,期思属南唐,处南唐西北前线。公元975年南唐被赵匡胤灭,归宋。

7、 明朝 遗爱乡

据清乾隆五十一年(1876)《固始县志》载,明朝时,期思为遗爱乡,辖八个里,即甘棠、胜棠、朱皋、梁安、巴族、清滩、期思、东曲。

洪武四年(1371),属凤阳府;洪武十四年(1381)属河南布政使司汝宁府。

8、 清朝、民国时期

清代沿袭王安石创立的乡、里、保、甲制,固始县并乡分里,设东、南、西、北四个大乡,期思为西乡期思里,辖三个保,即期思集、袁家店、徐家滩(祁营当时属固始龙港乡为六保),属河南承宣布政使司南汝道光州。此时为期思历史的衰落期之最。民国二十一年(1933年),随固始并入立煌县(今安徽金寨),属河南省第九行政督察区。1938年9月,被日军沦陷,一个小队鬼子来期思抢鸡鸭猪羊,恶霸陈西福率家人摇旗欢迎,将其请进陈西福围子(现在张庄乡域内)酒肉招待。富金山战役后,仍属国统区。1933年至1948年,国民党政府为加强对人民控制、镇压,在保、甲制的基础上,推行联保制,几个保为一个联保。期思被命名为“治安先进乡”,置张庄集。

9.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建国初期思属河南省潢川行政专区固始县。1951年7月2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决定设置淮滨(县级)办事处,期思属淮滨(县级)办事处期思区。1952年8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决定撤销淮滨办事处,设淮滨县,期思属淮滨县期思区。1960年8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决定:撤销淮滨县,将淮滨的行政区域划归息县和固始县,期思属固始县。1962年10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决定,恢复淮滨县,期思属淮滨县期思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期思乡,1994年撤乡改为期思镇至今。

期思地名出现以来,虽然经多个朝代,历设国、郡、州、县、乡、里、社、镇,然而,期思的名称始终如一,保留其久远的历史记忆。

三、行政区划

1948年9月,期思解放,由部队派出工作组,帮助建立期思区民主政府,同时,建立村级政权,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淮海战役支前活动。1949年至1950年,在村的基础上,建立乡政权,称小乡,不再有村的名称。小乡设置乡长、农会主席、财粮、民兵中队长、妇女主席,主要工作是,管理社会治安、生产救灾、剿匪反霸、镇压反革命,为即将实行的土地改革奠定基础。1951年7月,设淮滨办事处,期思从固始县析出,划归淮滨办事处,为期思区。1952年8月,撤销办事处,设淮滨县,1955年小乡撤销。此时期为淮滨县期思区。

1958年成立期思人民公社,谷堆并入。

1959年3月,中央郑州会议后,落实毛泽东“统一领导,以队为基础,分级核算,各负盈亏”的讲话精神,公社下设生产大队、生产队。

1959年夏季百日无雨,冬及1960年春发生“信阳事件”,1961年4月纠左,缩小体制规模,分立期思、谷堆、刘营、洪香铺公社,称作小公社时期。

1962年从固始回归淮滨县后,仍然是期思公社,谷堆分离后,公社下辖胜利(唐营)、高庄、染坊、丁营、香铺、曹圩、洪楼(红旗)、任圩、陈楼、王营、陈洼、祁营、宋营、白岗、袁店子、胡垴。(后4个村于1974年划归王店),1971年增加五一大队,1992年增加新安村。

1983年撤销公社改为期思乡,1994年撤乡改镇至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