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号露丝故事是真的吗(揭秘泰坦尼克号中露丝原型)

泰坦尼克号露丝故事是真的吗(揭秘泰坦尼克号中露丝原型)(1)

电影《泰坦尼克号》中的露丝叫海伦·丘吉尔·坎迪,她拥有两个“杰克”,一个永远沉睡在冰冷的大西洋海水里,另一个虽然活了下来,却从此拒绝与她相见。她并不是一个未谙世事的美艳少女,而是一个53岁的中年妇人。海伦离异、有孩子,登船的原因是为了去纽约看望在火车事故中受伤的儿子。她独立且事业有成,因此能负担起泰坦尼克号高昂的一等舱船票。

在航程中,有6位社会精英自诩为她的保护者,骑士般忠诚地追求她。他们是58岁的美国建筑师爱德华·肯特、45岁的英国艺术品交易商休·伍尔纳、美国退休军官格雷西上校、纽约长岛精英克林齐·史密斯、瑞典军官斯蒂文森和爱尔兰土木工程师考林。

1858年10月5日,海伦出生于纽约,她的祖先曾是五月花号上的移民,她的姓氏“亨格福德”在新大陆受人尊敬,她的家庭富裕而有名望。因此,当漂亮的海伦在二十多岁嫁给商人爱德华·坎迪时,她收获了许多祝福。但爱德华是个放荡的伪君子,喜好家暴海伦和他们的两个孩子——伊迪丝与哈罗德,这段婚姻并不幸福。

海伦不愁生计,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一个作家。她成为一个女权主义者,关注妇女权益、关注儿童教育和社区政治。

离婚后,海伦只身居住在俄克拉荷马州的印第安地区,成为一名记者,为著名的《大西洋月刊》与《论坛》杂志撰稿,讨论印第安人与白人在该地区的种族融合问题。

1904年,海伦与孩子们搬到了华盛顿居住。在那儿,她成了社交场上的名媛。能讲多国语言的她穿梭于外国大使、高级军官和本地名流中。她最亲密的朋友之一,是后来为威尔逊总统担任国务卿的威廉·布莱恩。

在20世纪初期,海伦独辟蹊径,成为一位专业家装设计师。她写了一本名叫《一个女人如何谋生》的书,评价自己所开创的这门新行业。和后世的效仿者不同,她不开店,不公开承揽业务。但那些纽约与华盛顿的名流对她趋之若鹜。在为他们工作时,她更像是个历史学家或博物馆馆长,而不是古董贩子或家具设计师。1909年,当白宫西翼扩张时,美国的政要们想到的正是她。在此之前,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想要“为第一夫人更衣室换把椅子”时,也是她欣然接受委托。

1912年1月,她动身前往欧洲,为新书做调研。当结束在西班牙和意大利的考察后,她返回巴黎,在那儿接到了伊迪丝拍来的电报,信中说,哈罗德受伤了。海伦订下了4月10日的泰坦尼克号头等舱位,赶回美国。在泰坦尼克号上,她和伍尔纳与肯特无法避免地擦出了爱情的火花。

1912年5月,返回美国后,海伦为《科利尔》杂志撰写了一篇封面报道,描述她自己在船上的经历。这篇文章在美国引起了轰动,它是第一篇由亲历者撰写的泰坦尼克号深度报道。在文章里,她写到了自己在船上的生活和交际的人群。

爱德华·肯特是其中之一,在那篇文章中,海伦没有点出任何一人的名字,并刻意虚化了年龄。她一直用“她”和“他”来指代一个女人和一个男人之间擦出的火花,描写的正是他们之间的故事。

与现实相比,海伦笔下的她与他显然要更浪漫一点。现实中,找到海伦、为她穿上救生衣并将她带上顶层甲板的是伍尔纳,但她又返身寻找肯特。文中的“他”,显然是综合了这两人的特点。

九十多年后,在一份隐匿多年的海伦手稿中,人们终于知道,在肯特强制性地将海伦塞上6号救生艇之前,海伦还曾亲手交给他两个祖传信物:一个银制小酒瓶和一个刻有她母亲头像的金边象牙微型饰物。

肯特的尸体最终在冰冷的大西洋上被捕捞部队找到,酒瓶和画像静静地躺在他上衣的口袋里。银酒瓶上刻着这样一句话,“忠诚然而不幸”——这是丘吉尔家族的格言。美国政府将这些东西寄给了肯特的家人,他的妹妹夏洛特后来找到了海伦。1913年5月15日,她将这些东西寄给海伦。海伦在收到信时痛哭失声,回信称,这是永远的爱的纪念。

从泰坦尼克号的惊魂之旅归来后,海伦收到了上自美国总统、下至陌生人及遇难者家属寄来的种种信件,庆祝她的逃生,要求分享在船上的经历。她写了一本书,写了在《科利尔》周刊发表的封面报道,还写下那份从未公开发表的手稿,在她的后半生中,泰坦尼克号成了她身上无法撕下的标签。尽管她试图将这件事抛之脑后,但在所有提到她的后世文件中,这都成了她最知名的身份。

两年后,一战爆发,她前往意大利亲身参与了战争。58岁的她作为护士被派往前线,救助伤兵。1918年,她前往罗马与米兰的医院照顾伤者。在那儿,她帮助一个年轻的美国士兵从枪伤中恢复,他的名字叫欧内斯特·海明威。海明威的名作《永别了武器》描述了他与一名护士艾格尼丝的爱情故事。艾格尼丝就是海伦最年轻的同事之一。

停战后,海伦被授予意大利皇家红十字勋章。不知疲倦的她又对远东产生了兴趣。整个20世纪20年代,她穿梭于日本、中国、印尼、泰国和柬埔寨,在北京,她住了整整两年,还为吴哥窟写了一本书。直到20世纪40年代,她都是一个杰出的旅行者,为《国家地理》写下许多专题文章。

海伦一直没有放弃自己在室内设计上的卓越天赋,上世纪30年代,她出版了一本名叫《织造与窗帘:古典与现代》的书。同时,她在东西方的名流社交界中来去自如。在柬埔寨,她是国王的座上宾。

80岁后,她终于觉得衰老,开始安享天年,和她的女儿及孙女住在一起。1949年,她在家中安详去世。半个世纪后,詹姆斯·卡梅隆以她的故事为原型,塑造了电影《泰坦尼克号》中不朽的爱情。她那份未经公开的手稿以及银酒壶都被家人出售。银酒壶作价1.5万英镑,于2005年被英国收藏家购得;记载了她详尽爱情故事的手稿,则被巴黎一家私人博物馆以4.7万英镑购得。(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