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由来和存在的本质(宇宙一词的来源)

宇宙大观

宇宙的由来和存在的本质(宇宙一词的来源)(1)

宇宙,现在是我们能够定义的关于我们生存空间的最概括的描述,但其中依然充满无穷的继题。它从何而来,它是什么模样’它依照什么样的规律运转……我们了解的还只是冰山一角’还仅仅是一种猜想。

宇宙的定义

宇宙的由来和存在的本质(宇宙一词的来源)(2)

宇宙,广义上指无限多样、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狭义上指一定时代观测所及的最大天体系统。后者宇宙、的宇宙,现在相当于天文学中的“总星系”。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曾向全世界公布他们有关宇宙年龄的研究成果。根据其公布的资料显示,宇宙年龄应该为137亿岁。2003年11月份,国际天体物理学研究小组宣称,宇宙的确切年龄应该是141亿岁。地球的形成大约距今45亿年。

“宇宙”一词的来源

在中国古籍中最早使用宇宙这个词的是《庄子·齐物论》。“

宇宙的由来和存在的本质(宇宙一词的来源)(3)

宇”的含义包括各个方向,如东西南北的一切地点。“宙”包括过去、现在、白天、黑夜,即一切不同的具体时间。战国末期的尸佼说:“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宇宙的由来和存在的本质(宇宙一词的来源)(4)

”“宇”指空间,“宙”指时间,“宇宙”就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后来“宇宙”一词便被用来指整个客观实在世界。与宇宙相当的概念有“天地”“乾坤”“六合”等,但这些概念仅指宇宙的空间方面。《管子》

的“宙合”一词,“宙”指时间,“合”(即“六合”)指空间,与“宇宙”概念最接近。

在方,宇宙这个词在英语中叫cosmos,在俄语中叫kocmoc,在德语中叫kosmos,在法语中叫cosmos。它们都源自希腊语,古希腊人认为宇宙的创生乃是从混沌中产生出秩序来。但在英语中更经常用来表示“宇宙”的词是universe。此词与universitas有关。在中世纪,人们把沿着同一方向朝同一目标共同行动的一群人称为univer—sitas。在最广泛的意义上,universitas又指一切现成的东西所构成的统一整体,那就是universe,即宇宙。universe和cosmos常常表示相同的意义,所不同的是,前者强调的是物质现象的总和,而后者则强调整体宇宙的结构或构造。

古老的宇宙观

远古时代,人们对宇宙结构的认识处于十分幼稚的状态,他们通常按照自己的生活环境对宇宙的构造作了幼稚的推测。在中国西周时期,生活在华夏大地上的人们提出的早期盖天说认为,天穹像一口锅,倒扣在平坦的大地上;后来又发展为后期盖天说,认为大地的形状也是拱形的。公元前7世纪,巴比伦人认为,天和地都是拱形的,大地被海洋所环绕,而其中央则是高山。古埃及人把宇宙想象成以天为盒盖、大地为盒底的大盒子,大地的中央则是尼罗河。古象形的大地在大象,象在大的。公前7世纪末,古希腊的泰勒斯认为,大地是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圆盘,上面笼罩着拱形的天穹。

宇宙的由来和存在的本质(宇宙一词的来源)(5)

最早认识到大地是球形的是古希腊人。公元前6世纪,毕达哥拉斯从美学观念出发,认为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主张天体和我们所居住的大地都是球形的。这一观念为后来许多古希腊学者所继承,但直到1519—1522年,葡萄牙的麦哲伦率领探险队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后,地球是球形的观念才最终证实。

宇宙的由来和存在的本质(宇宙一词的来源)(6)

公元2世纪,托勒密提出了一个完整的地心说。这一学说认为地球在宇宙的中央安然不动,月亮、太阳和诸行星以及最外层的恒星都在以不同速度绕着地球旋转。他还认为行星在本轮上绕其中心转动,而本轮中心则沿均轮绕地球转动。地心说曾在欧洲流传了1000多年。1543年,

宇宙的由来和存在的本质(宇宙一词的来源)(7)

哥白尼提出科学的日心说,认为太阳位于宇宙中心,

宇宙的由来和存在的本质(宇宙一词的来源)(8)

而地球则是一颗沿圆轨道绕太阳公转的普通行星。1609年,开普勒揭示了地球和诸行星都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公转,发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同年,伽利略则率先用望远镜观测天空,用大量观测事实证实了日心说的正确性。1687年,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深刻揭示了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力学原因,使日心说有了牢固的力学基础。在这以后,人们逐渐建立起了科学的太阳系概念。

在哥白尼的宇宙图像中,恒星只是位于最外层恒星天上的光点。1584年,布鲁诺大胆取消了这层恒星天,认为恒星都是遥远的太阳。

宇宙的由来和存在的本质(宇宙一词的来源)(9)

18世纪上半叶,由于哈雷对恒星自行的发展和布拉得雷对恒星遥远距离的科学估计,布鲁诺的推测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赞同。18世纪中叶,赖特、康德和朗伯推测说,布满全天的恒星和银河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天体系统。赫歇尔首创用取样统计的方法’用望远镜数出了天空中大量选定区域的星数以及亮星与暗星的比例。1785年首先获得了一幅扁而平、轮廓参差、太阳居中的银河系结构图,从而奠定了银河系概念的基础。在此后一个半世纪中,沙普利发现了太阳不在银河系中心、奥尔特发现了银河系的自转和旋臂,以及许多人对银河系直径、厚度的测定,科学的银河系概念才最终确立。

18世纪中叶,康德等人还提出,在整个宇宙中,存在着无数像我们的天体系统(指银河系)那样的天体系统。而当时看去呈云雾状的“星云”很可能正是这样的天体系统。此后经历了长达170年的曲折探索历程,直到1924年,才由哈勃用造父视差法现仙女座大星云等的距离确认了河外星系的存在。

宇宙的由来和存在的本质(宇宙一词的来源)(10)

近半个世纪,人们通过对河外星系的研究,不仅已发现了星系团、超星系团等更高层次的天体系统,而且已使我们的视野扩展到远达200亿光年的宇宙深处。

宇宙的由来和存在的本质(宇宙一词的来源)(11)

对宇宙认识的发展

在中国,早在西汉时期《淮南子·俶真训》指出:“有始者”有未始有有始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始者,认为世界有它开辟之时,有它开辟以前的时期,也有它开辟以前的以前的时期。《淮南子·天文训》中还具体勾画了世界从无形的物质状态到混沌状态再到天地万物生成演变的过程。在古希腊,也存在着类似的见解。例如留基伯就提出,由于原子在空虚的空间中作旋涡运动,结果轻的物质逃逸到外部的虚空,而其余的物质则构成了球形的天体,从而形的界。

太阳系概念确立以后,人们开始从科学的角度来探讨太阳系的起源。1644年,笛卡尔提出了太阳系起源的旋涡说;1745年,布丰提出了一个因大着星与太阳掠碰导致形成行星系统的太阳系起源说;1755年和1796年,康德和拉普拉斯则各自提出了太阳系起源的星云说。现代探讨太阳系起源的新星云说正是在康德一拉普拉斯星云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1911年,赫茨普龙建立了第一幅银河星团的颜色星等图;1913年,罗素则绘出了恒星的光谱一光度图,即赫罗图。罗素在获得此图后便提出了一个恒星从红巨星开始,先收缩进人主序,后沿主序下滑,最终成为红矮星的恒星演化学说。1924年,爱丁顿提出了恒星的质光关系;1937—1939年,魏茨泽克和贝特揭示了恒星的能源来自于氢聚变为氦的原子核反应。这两个发现导致了罗素理论被否定,并导致了科学的恒星演化理论的诞生。对于星系起源的研究,起步较迟,目前普遍认为,它是我们的宇宙开始形成的后期由原星系演化而来的。

1917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运用他刚创立的广义相对论建立了一个“静态、有限、无界”的宇宙模型,奠定了现代宇宙学的基础。

宇宙的由来和存在的本质(宇宙一词的来源)(12)

1922年,弗里德曼发现,根据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场方程,宇宙不一定是静态的,它可以是膨胀的,也可以是振荡的。前者对应于开放的宇宙,后者对应于闭合的宇宙。1927年,勒梅特也提出了一个膨胀宇宙模型。1929年哈勃发现了星系红移与它的距离成正比,建立了著名的哈勃定律。这一发现是对膨胀宇宙模型的有力支持。20世纪中叶,伽莫夫等人提出了热大爆炸宇宙模型,他们还预言,根据这一模型,应能观测到宇宙空间目前残存着温度很低的背景辐射。1965年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证实了伽莫夫等人的预言。从此,许多人把大爆炸宇宙模型看成标准宇宙模型。1980年,美国的古斯在热大爆炸宇宙模型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了暴涨宇宙模型。这一模型可以解释目前已知的大多数重要观测事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