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第四季李诞最后一期(奇葩说996或886蔡康永和李诞薛兆丰观点不同)

被“孤立”的蔡康永

上周,《奇葩说》讨论了“感兴趣的工作总是996,我该不该886?”节目组相当会玩,直接把薛兆丰战队的队长许吉如淘汰了,着实出乎意料。

奇葩说第四季李诞最后一期(奇葩说996或886蔡康永和李诞薛兆丰观点不同)(1)

《奇葩说》最遗憾的微笑

上次大家热烈讨论996这个话题时,马云和刘强东成为了中心人物。网友们各持己见,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奇葩说》的讨论中,所有导师中只有蔡康永反对996,显得很孤立。

不得不说,导师们的“神仙打架”含金量还是很高的,特别是蔡康永质疑的两点:

  1. 只有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的人,才会总是996。
  2. 不要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一个总是996的公司,不值得。

奇葩说第四季李诞最后一期(奇葩说996或886蔡康永和李诞薛兆丰观点不同)(2)

这确实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搞清楚的两个问题。

时间长≠效率高

我向来是不倡导996工作制的,因为工作时间的长短并不完全等同于产出的多少,更不意味着效率的高低。真正的产出公式是这样的:

产出=时间*专注度*工作方法

996工作制,即每天工作12小时,这正常吗?时间管理大神柳比歇夫根据自己几十年的时间统计分析得出,每天的有效工作时间为4小时左右。

开始我并不相信,可当我自己做了几个月的记录后,却发现自己每天的有效工作时间只有3小时左右。后来跟朋友聊天,有人说他每天的工作其实不到三小时就做完了。可是由于公司的加班文化,他不得不每天跟同事们一起磨洋工到七八点才回家。

时间长短和产出多少挂钩最密切的是工厂的流水线作业。然而,大部分工作不是这样的,因此时间对产出的影响远比不上专注度和工作方法。

蔡康永质疑的第一点展开的话,就涉及到了专注度和工作方法。二八定律告诉我们80%的产出来自20%的工作。这意味着我们只要找出那20%的重点工作,那大部分产出就有了保障。相反,如果我们专注在那80%的低产出工作上,那无论多努力产出也是有限的。

奇葩说第四季李诞最后一期(奇葩说996或886蔡康永和李诞薛兆丰观点不同)(3)

时间账本,是我们找出工作重点的有效工具。在找到重点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制定好的计划,确保它们保质保量地完成。我们要学会合理分配时间。关于如何记录时间账本,请参见:https://www.toutiao.com/i6670675658441490951/

李诞,我看错你了

蔡康永的第二点指出的是公司和个人的关系。他从员工的角度出发,认为不应该把自己用来996,而总是996的公司则更不值得。在节目中,他还进一步挖掘了996的危害:

你还敢996,不去学习新的能力,认为未来产生巨变的时候,你要靠什么去面对这个未来呢?所以你只有不再996的情况下才能储备时间,把自己准备好,学习新的技能跟知识,才能应变未来的变化,而不是把时间全部投资在一家不值得的公司。

导师薛兆丰则从经济学的角度阐述了他的想法,他认为实际上我们并不只是为老板打工,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在为自己的简历打工”。 他甚至用排比句建议:

别人996,你要不要劝别人不要996,珍惜你的生命,要!

我们要不要掷地有声、铿锵有力地说:我们反对996的制度,要!

我们自己要不要996,要!

奇葩说第四季李诞最后一期(奇葩说996或886蔡康永和李诞薛兆丰观点不同)(4)

没想到的是,向来以懒散著称的李诞这次居然旗帜鲜明地支持996。他认为“这个题其实很简单,大家只要认清一个现实,就是这个人生中,有些shi(苦)你是不得不吃的。这个时候不工作,什么时候工作呢?”

原来你是这样的李诞,我很高兴看错你了!

三位导师的共同观点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几位导师看似观点不同,但实际上都强调了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成长的重要性。

康永哥不支持996的一个重要论点就是员工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无法学习,得不到成长,最终会被社会淘汰。因此,当你为了现有的工作而耽误了自己的成长时,那这家公司就不值得留恋。

薛教授告诉我们在帮老板挣钱的同时,其实我们自身也得到了成长。而如果你没有成长的话,那你在公司里是没有话语权,更别提升职加薪这种好事了。他甚至对想886的人提出一个灵魂拷问:在一个企业里面,当员工面对老板时,有多大的议价能力?确实,没有自我的成长,何来议价能力?

李诞则表达非常直白,年轻不吃苦,难道等老了吃苦吗?自从导师赛后,诞总开始变得很会“上价值”,这次甚至到了生命意义的高度。他直言不讳地说道:“休息是不可能给你提供生命的意义,只有工作可能。”他甚至公开表态,鼓励同事们主动辞职,因为那是厉害的表现。

奇葩说第四季李诞最后一期(奇葩说996或886蔡康永和李诞薛兆丰观点不同)(5)

职场危机重重,有跨行业的也有同行之间的,有公司外部的也有来自企业内部的,有身体的也有心灵的。不同的危机,解决办法不同,但最根本的解决之道就是让自己不断进步,保持成长。

欢迎关注@风哥聊成长,一起学习,共同成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