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在俄罗斯现状(流浪的俄国侨民)

与早期的俄侨不同,那些逃离苏俄内战的白俄侨民多数都是被迫背井离乡的,因此他们的生活境遇和之前相比可以说是一落千丈。不过从全世界俄侨的境遇来看,那些寓居中国的白俄应该是生活条件最好的,尤其是有着“东方莫斯科”的哈尔滨,更是由于俄侨们的长期经营而成为远东地区重要的工商业中心。

华人在俄罗斯现状(流浪的俄国侨民)(1)

留在哈尔滨的俄式建筑

一、中国的俄侨聚居区

绝大多数俄国移民在海外的生活都远不如他们在俄国本土。那些富裕的俄国商人,在离开了自己熟悉的工商业环境之后,是很难与本土的商人进行竞争的,而那些作威作福的贵族老爷们则陷入了靠出卖祖上的财富维持生活的局面,而很多的奸商更是借着这种机会对他们进行百般盘剥。知识分子和技术人员在国外多半只能从事体力活,而劳工阶层很多更是陷入了赤贫的境地,只能依靠乞讨维生。不过相比于那些流亡西方世界的白俄来说,来到中国的俄国侨民们能够生活的更为惬意一些。这并不是因为中国人崇洋媚外,而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本土能够与白俄的商人和技术人员以及知识分子相竞争的人群并不多,这些人多半是能够依靠自己的一技之长来自食其力的。

华人在俄罗斯现状(流浪的俄国侨民)(2)

乘船度假的俄侨

当时很多富裕的俄国商人凭借自己的资本优势,继续在华投资或是开厂,例如在哈尔滨,白俄犹太裔商人卡斯普就创办了马迭尔宾馆,这家宾馆很快就成了东北地区规模最大最豪华的现代宾馆。西方国家的政府都不会支持外来侨民到本国来抢饭碗,然在中国的政府乃至地方军阀都比较欢迎白俄资本,原因一方面是当时我国经济基础还很薄弱,另一方面则是失去祖国的白俄比较好欺负,不过这种态度也给白俄们提供了谋生的机会。

华人在俄罗斯现状(流浪的俄国侨民)(3)

生活优渥的俄侨

一些白俄继续做小生意,开设商铺和门面,能够继续把生活维持下去。那些有技术的白俄则可以选择给中国人当雇员,例如他们可以进入工厂或是在铁路上继续从事技术工作。而中产阶级乃至贵族出身的白俄则往往有着很高的文化素养,很多俄国知识分子往往都会好几门外语,并且通晓音乐,于是能够充当学校的外教或是在中国人的家庭当中担任家教。甚至还有一些有头脑的白俄自己创办语言或是音乐培训班,还有的人被国内的乐团聘请为乐手或是教员。相比于那些逃亡伦敦和巴黎的同胞,白俄在中国确实更容易维生一些。

二、俄侨的境遇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白俄都有这样的好运气,并且在逃难过来的移民当中,没有知识和文化的移民也占了相当的比例,这些人也没有高贵的出身和可以出卖的族产来维持生活,于是很容易就陷入到不得不依靠乞讨维生的地步。在上海,白俄往往和犹太人和吉普赛难民居住在一起,居住的地方也往往是脏乱差的地区。一些西方国家会给这些难民提供侨民护照进行管理,然而在中国他们没有这个待遇,从而沦为了没有祖国的难民。

那些哪怕是比较富裕的白俄,也必须靠向警察贿赂才能免于骚扰和警察们合法的抢劫——这正是为什么一些军阀喜欢收留白俄的原因之一,他们总能够从这些难民身上发一笔横财。很多贫穷的白俄的姑娘不得不靠出卖肉体维生,结果在上海和天津以及日本的一些城市,俄罗斯姑娘几乎就成了妓女的代名词。川端康成的《雪国》当中,就描绘了这样一个俄国姑娘。

华人在俄罗斯现状(流浪的俄国侨民)(4)

躲避涨水的俄侨(俄裔犹太人)

在这种情况下,白俄成了中国境内最不挑剔工作背景和环境的西方侨民群体,只要能够谋得一份糊口的工作他们就感恩戴德了。很多白俄甚至会哄抢一个宾馆门童的职位,在这种情况下,租界区的那些其他国家的白人们就很不满了,因为突然之间出现了大批的白人,他们愿意为中国人做任何工作,并且拼命要进入中国富人的家庭当家教,甚至秘书和仆人这样的工作也能接受,如果能女儿嫁给中国人那就更美好了,这让中国人意识到这些白人也没什么了不起,白人的优越感一下子遭到了沉重打击。当然也有很多白俄干起了招摇撞骗的事情,尤其是那些会多门外语的白俄,他们冒充(或者确实是)名门贵族,或是冒充各国公使骗人。由于当时很多白俄贵族都会大量出售珠宝,于是就有一些人干起了贩卖假珠宝的勾当。总之,他们凭借中国人对外国人的神秘感来招摇撞骗,直到在中国人眼中,外国人再也没有了神秘感为止。

华人在俄罗斯现状(流浪的俄国侨民)(5)

俄侨家庭

三、哈尔滨的俄罗斯风情

在当时的中国,或许也是当时的世界上,规模最大,最为繁荣的白俄聚居地应该是东北的哈尔滨。那些沿着中东铁路线逃往中国的白俄,他们能碰到的第一个大型工商业城市就是哈尔滨。哈尔滨最早的城市历史可以追溯到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建立的会宁府,不过现代哈尔滨之所以能繁荣主要是依靠铁路,可以说是一座俄国铁路推出来的城市。此外,白俄的侨民也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活力。早在俄国内战之前,很多前往中国谋生的俄国人就会在哈尔滨落脚,他们在1903年修建了“世界上第三座圣索菲亚大教堂”,这座建筑现在仍然是哈尔滨最著名的俄罗斯建筑之一。而在俄国内战爆发之后,很多前往中国的白俄都会把哈尔滨作为自己的首选之地,到了1922年,哈尔滨的四十多万人口当中,俄国侨民达到了十二万之多。

华人在俄罗斯现状(流浪的俄国侨民)(6)

哈尔滨圣索菲亚大教堂

俄国人之所以前往哈尔滨,除了这座城市距离俄国比较近之外,也是因为这里的俄国人很多,几乎就把哈尔滨建设成了一个俄罗斯城市。哈尔滨虽然仍然以中国居民为大多数,但是在一些俄国人聚居的区域,例如普里斯坦(今哈尔滨道里区)和诺维戈罗德(今哈尔滨南岗区),俄国侨民却占据着优势。这两个地区历史上就是中东铁路的租界区,因此也就成了后来白俄的聚居区。在这种地区生活,几乎就和在俄罗斯的其他城市一样,到处可以看见俄罗斯风格的建筑,四处听到的也是俄罗斯语。俄国的教堂,剧院和学校散布期间,使得那些进入到这里的中国人会觉得自己才是侨民。那些仍然怀念着俄罗斯帝国的白俄侨民们会有一种历史停滞了的感觉,仿佛布尔什维克还没有在俄国掌权,俄国的一切依然如旧一样。俄国人在这个地方虽然可能生活依旧困苦,但是却少了一些寄人篱下的伤感。

华人在俄罗斯现状(流浪的俄国侨民)(7)

中央大街夜景

在这种环境下,哈尔滨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俄国文化的氛围,道里区的中国人大街(现在叫中央大街)就是一条繁华的俄国商业街区,道路的两边都是俄国的商铺,随处可见罗马式,拜占庭式以及巴洛克和哥特式风格的建筑。甚至连报纸都是俄国的,为了争取白俄投诚,所以你甚至可以在这里看到苏联发行的《真理报》。在大街上,被人们称之为“哈尔滨的明珠”的马迭尔宾馆额外耀眼。这座由俄国犹太人投资兴建的,马迭尔在俄国就是“modern(现代)”的意思,在当时,这座宾馆确实是足够现代,足够时髦,宾馆内有西餐厅,一百多个客房和八百多个座位的剧院。富裕的白俄侨民常常在这里举办宴会,仿佛还生活在帝俄的黄金时代一般。

华人在俄罗斯现状(流浪的俄国侨民)(8)

马迭尔宾馆行李寄存牌

1949年之后,马迭尔宾馆被收归国有,成了中共东北局的招待所,留在哈尔滨的白俄侨民也逐步回到了苏联,最终所剩无几。不过今天你如果继续漫步在哈尔滨的中央大街上,仍然可以感受到当年白俄在中国生活的痕迹,感受这些没有了祖国的人们,是如何在异域继续维持这俄罗斯帝国依然存在的希望的。

华人在俄罗斯现状(流浪的俄国侨民)(9)

在哈尔滨怀古的俄侨后裔(2010年6月)

文史君说:

白俄侨民是二战之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侨民群体之一,他们丧失了家乡和事业,也受尽世人的白眼,处处受到排挤。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中国的土地却成为白俄生活最优渥的地方,这一次他们不再是侵略者,而是充当了投资者和劳工,为中国近代化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不过,在这些主流之外也有一些暗流,一些白俄在中国的土地上成了打家劫舍土匪,甚至参与了军阀混战,这一段历史我们将在下一篇文章当中讲述。

参考文献:

John J. Stephan:《满洲黑手党——俄国纳粹黑幕纪实》,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张梦迪:《帝俄末期的右翼组织—黑色百人团》,苏州科技大学2018年硕士论文

高春雨、杨玉波,赵颖:《在华俄侨迁移史评述》,边疆经济与文化2018年12期

李宁:《哈尔滨白俄旧事》,史海钩沉2009年第9期

(作者:浩然文史·隔壁小王博士)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都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