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现秦始皇陵都是黑科技(秦始皇陵全是黑科技)

在2002年,曾有大批的考古学家对秦始皇陵进行了一次十分全面的勘探行为,在取得更为详细的数据的同时,他们还发现五大震惊世人的黑科技。曾在骊山脚下发掘的兵马俑坑占地面积多达2.2万多平方米,仅有百分之二十的坑被发掘就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陶俑,如此庞大规模已经被人们称之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但实际上,这兵马俑却只是在秦始皇陵的外围,距离真正的陵墓却还有1.8公里的距离。

考古发现秦始皇陵都是黑科技(秦始皇陵全是黑科技)(1)

根据对秦始皇陵封土的测量,专家们发现封土内部应该是整体形状类似于金字塔一般的巨大空间,底边大概在350米和345米左右,高度在51米左右,单论面积都已经达到了五十六平方公里,这是个什么概念呢?跟三个故宫差不多大,可见它面积的宏伟。按照勘探出的这个结果来看,完全可以认为整个骊山之下其实都是秦始皇陵的所在,这也是秦始皇陵的第一大惊奇。

考古发现秦始皇陵都是黑科技(秦始皇陵全是黑科技)(2)

但秦始皇陵的惊人之处又怎么会只有它的庞大面积呢?其实陵寝之中的一切,才是更为惊人的地方。经过一番勘探,陵寝地宫之中竟然存在着重力异常的现象,在考古学中,这一现象一般代表着地下存在着庞大的建筑,但他们的脚下本就应该是秦始皇陵这座最为庞大的地宫了,这探测结果又该作何解释?莫非这陵墓地宫中还存在着其他的大型建筑不成?

考古发现秦始皇陵都是黑科技(秦始皇陵全是黑科技)(3)

不探不知道,一探吓一跳,探测的结果显示,在地宫之中竟然存在一个高出地面三十多米的夯土祭坛,要是把这座祭坛搬到地面上,那得有九层楼那么高,是很多影视剧中九层妖塔的原型,也就是秦始皇陵的第二大惊奇。这一发现属实是惊呆了众人,要说祭坛众人见的也不少,可这封在地宫陵寝中的祭坛却还是第一次见,而在此之前,竟从未有人发现过在地宫中修建大型建筑的先例,这也是秦始皇陵的第一大惊奇。

考古发现秦始皇陵都是黑科技(秦始皇陵全是黑科技)(4)

这座多少带着些神秘色彩的祭坛让众人面面相觑的同时,也帮助他们回忆起了当地流传的民间传说,相传秦始皇陵中有无数阴兵秦俑,一到夜晚就会护着秦始皇的棺木,登上祭坛俯瞰这片地下帝国,并会顺着通道,乘着水银河流外出巡游。所谓的阴兵究竟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这通道之说却并非虚妄,史料记载,当初在修建地宫时就曾因岩层太硬而无法挖掘,只得侧移七百米的记载,而在这个过程中,又曾挖通过三次地下水,留下了“穿三泉,下铜而致槨”的记载。

考古发现秦始皇陵都是黑科技(秦始皇陵全是黑科技)(5)

通过对土壤的深层取样,考古队员们发现,在深达四十米的土层中存在六层沙层,其中三层都是滤水层,这三层滤水层又将骊山之下的地下水全部引流汇聚在了一起,形成了一条护城河。最为令人惊奇的是,尽管有这么一条护城河环绕着陵寝,秦始皇陵的内部竟然依然保持着干燥。专家们一番研究才发现,原来这条护城河的位置竟然要比陵墓地宫的整体更低,上面更是盖上了近二十米的青膏泥和二十米的黄土夯土,将护城河和地宫完全的隔绝开来的同时又利用这条河将所有的地下水都引走,这才保护了地宫的干燥与完好,这样的黑科技就是秦始皇陵的第三大惊奇。

考古发现秦始皇陵都是黑科技(秦始皇陵全是黑科技)(6)

如此巧夺天工的人造地下河固然让人惊叹,但这些野史传说的另一个元素也同样令人在意,那就是水银。无论是史书中秦始皇用水银打造河川的记载,还是阴兵通过水银河借道的传言,水银似乎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元素。根据史书记载,古人掌握制取水银技术的时间其实是十分之早的,早在秦始皇还未一统天下的四百多年前,春秋时期,齐桓公的陵墓中就使用过水银。如此一看,以水银陪葬也并非秦始皇的专利了。

考古发现秦始皇陵都是黑科技(秦始皇陵全是黑科技)(7)

不过,当时的水银制取工艺还十分原始,使用的应该是“低温焙烧法”,也就是在常温的情况下将丹砂在火中灼烧制造出汞蒸气,再用导管收集蒸气并将其冷凝成水银。这一方法最大的制取门槛其实是蒸馏箱的密封性,无法密封的话,剧毒的汞蒸气就会四处飘散,同时也会极大程度地拉低水银产量。以现有资料来看,秦朝时还尚未掌握完全密封的蒸馏技术,如此看来,水银的制取量应该是不会太大的,恐怕很难形成史书中记载的水银江河。

考古发现秦始皇陵都是黑科技(秦始皇陵全是黑科技)(8)

但实地勘测的结果却与这一推测大相径庭,当时的专家们采取的是钻探法,通过分析土壤中的汞含量来反向确定存在的水银量,但检测的结果却是一个大的惊人的数据——秦始皇陵中存在的水银量,至少是一百吨,如果这一数据是真的,别说水银构造的江河湖泊了,就算是一小片水银海也并非不可能,作为第四大惊奇也当之无愧。要知道,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时,我国的总水银产量也才三百多吨,而中国的汞矿储备量则是八点一四万吨,不管怎么看,这一百吨的水银数目也太过惊人了一些。

考古发现秦始皇陵都是黑科技(秦始皇陵全是黑科技)(9)

结论与目标的巨大差异使得众人们怀疑自己是否忽略了什么未知因素,而他们所能想到的最可能的因素便是秦始皇陵外层的封土。如果这封土本身就存在极高的含汞量,那自然会对测量的结果产生干扰了。为了排除这一误差,自然要采用更为先进的探索方法,而综合了考古遥感以及地球物理综合探测技术的八六三计划就是为此而生的。在遥感技术的勘测中,专家们发现秦始皇陵的地宫中果真存在着一片水银湖泊,而且越是靠近东北,水银的量越多,西北方向则与之相反,这一分部,恰恰符合了中国山川河流的地理分布。

考古发现秦始皇陵都是黑科技(秦始皇陵全是黑科技)(10)

看到这一幕的众人,无不想起了史书中关于秦始皇陵的描述“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的这一记载。现在的勘探数据表明,如此夸张地描述,竟然很有可能是写实派的手法。而第五大惊奇更加令人好奇的,却是记载中之后的一句“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考古发现秦始皇陵都是黑科技(秦始皇陵全是黑科技)(11)

人鱼,或者说美人鱼这一称呼在现代来说,一般是指儒艮或者海牛。而由于儒艮能够食肉榨油,骨可雕物,皮可制革这一身是宝的特性,人类从四千年前便已经开始了对其的捕杀。如此来看,秦始皇陵中人鱼烛的油脂便来源于这种生物吗?史书中似乎并非是如此记载的。

考古发现秦始皇陵都是黑科技(秦始皇陵全是黑科技)(12)

徐福在带着童男童女离开秦国之前,曾告诉过秦始皇一个消息,说是自己在东海旁发现了长生不老药,只是有一条大蛟在旁边护卫而无法靠近。秦始皇一听可就留了心,当天晚上就做了个跟海神大战的梦,梦一醒更是对徐福所言信以为真,当即就点齐兵马杀向东海,并成功地射杀了这条大蛟,也就是一条大鲸鱼。这一故事本来只是被当做荒诞的传说来看,但出土的秦时木简却证实了这一故事的真实性,这也让众人关注起了故事的后续。

考古发现秦始皇陵都是黑科技(秦始皇陵全是黑科技)(13)

在捕杀鲸鱼之后,秦始皇自然不会这么一大块肉丢下不管,当即命令随从将其剥皮拆骨,在这个过程中还意外地发现这只大蛟的脑子可以炼出优质的油脂,而这种油脂则能够制作长明灯。此时再回过头来看看史书记载,“度不灭者久之”,很显然,这人鱼烛便是长明灯的另一种称呼,而鲸鱼一立方米的油脂能够燃烧五千天左右,称之为长明灯一点也不为过。

考古发现秦始皇陵都是黑科技(秦始皇陵全是黑科技)(14)

更为有力的证据,则是《三秦记》中的记载,其中明确地点出了秦始皇陵中的长明灯燃料不是人鱼膏而是鲸鱼膏。再加上体型庞大的鲸鱼远比儒艮能炼出更多的油脂,这人鱼烛油脂的来源,便显而易见了。尽管解决了人鱼烛油脂来源的问题,但长明灯是否真的长明不灭我们却依旧无从得知,也许只有真正打开秦始皇陵的那一天,我们才能够见到真正的长明灯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