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天王做的不是替天行道的大事(晁天王殒命之真相)

晁盖亲自领兵攻打曾头市,兵败不幸中箭,返回梁山后很快毒发身死。攻打曾头市,正是梁山发展壮大时期,刚打胜高唐州救出柴进,还新添了不少将领兵马,可谓兵多将广。为什么偏偏这曾头市一仗打得如此狼狈?

打仗是一件非常专业的事情,需要战略战术、天时地利、排兵布阵、情报刺探、临阵应变等综合因素的灵活应用,才能取胜。晁盖懂不懂打仗,打曾头市为什么会败。

晁天王做的不是替天行道的大事(晁天王殒命之真相)(1)

首先、晁盖并没有自己的亲信。也就是说晁盖看似威风八面,实际上只是个吉祥物。梁山的实权,主要把握在宋江与吴用手中。梁山上最了解晁盖的,莫过于宋江与吴用。晁盖懂不懂军事、有没有谋略,他二人非常清楚。吴用是梁山军师理应随军出征,但在出征前,宋江没有推荐吴用随行,吴用本人也没有主动请战。很明显他们都盼着晁盖这次出征最好不要回来。

很奇葩的是晁盖居然没有邀请吴用一同出征,真不知晁盖哪来如此迷一样的自信。总之他们三人各有各的想法,最终的结果就是一个大老粗带着一群大老粗打仗去了。

第二、兵力不足,头领配备不合理。书中说曾头市聚集了五七千人马,实力远超之前的祝家庄。而且首领是曾家五虎,个个武艺高强。更厉害的还有史文恭、苏定两个专业军事教官。如果说当年祝家庄是民间武装,那曾头市绝对是军事素质过硬的正规军。

晁天王做的不是替天行道的大事(晁天王殒命之真相)(2)

当时打祝家庄,祝家庄只有五七百户人,都是佃户。按每户最多五口人计算顶多也就两三千人。但宋江带的兵马有六七千人,足足两倍于对方的兵力。原书有交代“头一拨,宋江、花荣、李俊、穆弘、李逵、杨雄、石秀、黄信、欧鹏、杨林,带领三千小喽罗,三百马军,披挂已了,下山前进;第二拨便是林冲、秦明、戴宗、张横、张顺、马麟、邓飞、王矮虎、白胜,也带三千小喽罗,三百马军,随后接应……”

晁盖打曾头市却只带了五千人马,兵力数量不及对方,胜算减一成,而且对方是以逸待劳,胜算又减一成。

晁盖所带的头领分别为:林冲、呼延灼、徐宁、穆弘、刘唐、张横、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杨雄、石秀、孙立、黄信、杜迁、宋万、燕顺、邓飞、欧鹏、杨林、白胜。

林冲、呼延灼、徐宁、黄信,都是正规军出身,其余的虽然是泥腿子,冲锋陷阵都没问题。但问题是没有带军师吴用,也没有神行太保戴宗。晁盖本人没有受过军事训练,又缺少军师,胜算直接减三成。万一中途出了紧急状况,没有神行太保戴宗报信,通信不畅,胜算又减一成。也就是说,还没开打,只剩五成胜算。

晁天王做的不是替天行道的大事(晁天王殒命之真相)(3)

第三、缺乏核心指挥人物。两军对垒,晁盖没有坐阵指挥,也没有留任何人坐阵。谁打先锋?谁来接应?什么事情都没有安排,晁盖直接就冲了出去。久经沙场的林冲、呼延灼一看这架势直接就懵了。哪有这么打仗的,主帅直接去冲锋。所有的头领担心主帅有闪失赶紧带领所有人马全部冲杀。这一仗林冲、呼延灼众将哪里顾得上杀敌,主要精力是保护晁盖。还好双方各有损失,各自收兵。

第四、敌方军事素质过硬。曾头市一看对方要玩命,很明显急于求胜而且没有章法。于是人家决定坚守不出。不出战并不是曾头市打不过,是人家明白梁山远道而来,粮草后勤需要补给,耗上一两个月你就耗不起了。五千人马每天吃喝拉撒睡,都是问题。当然人家不出战并没有闲着,而是派出两个卧底释放假情报迷惑对手,如果运气好,可以将对手引入包围圈。

第四、主帅心怀侥幸,刚愎自用。对方一连三天坚守不出,晁盖开始郁闷了。第四天夜里来了两个来历不明的和尚,自称出家人不撒谎,说是知道曾家老巢位置,愿意带路。林冲对这个来历不明的情报深表怀疑,因为情报是否可靠,关乎到将士们的性命。但晁盖却坚信不疑。这种行为不仅对自己不负责任,更是对手的将士们不负责任。

晁天王做的不是替天行道的大事(晁天王殒命之真相)(4)

晃盖一意孤行带一半人马去偷袭。本来就只有五千人马,勉强与对方抗衡,分兵一半等同于自杀。结果中了埋伏,几乎全军覆没,晁盖本人也中了毒箭。幸亏林冲、呼延灼众人拼死突围,才把受伤的晁盖抢回梁山。可惜箭有毒,晁天王最终也没逃过死神的魔爪。

改变晁盖命运的有两件大事,攻打曾头市是一件,还有一件就是“劫生辰纲”。劫生成纲这件事看起来挺聪明,但仔细推敲漏洞百出。因为案子很快就侦破了,官府迅速查到了晁盖的姓名住址,而且白日鼠白胜随即被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