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君宝遇郭襄误终生(小郭襄与张君宝)

张君宝遇郭襄误终生(小郭襄与张君宝)(1)

张君宝遇郭襄误终生(小郭襄与张君宝)(2)

张君宝遇郭襄误终生(小郭襄与张君宝)(3)

张君宝遇郭襄误终生(小郭襄与张君宝)(4)

张君宝遇郭襄误终生(小郭襄与张君宝)(5)

张君宝遇郭襄误终生(小郭襄与张君宝)(6)

张君宝遇郭襄误终生(小郭襄与张君宝)(7)

张君宝遇郭襄误终生(小郭襄与张君宝)(8)

张君宝遇郭襄误终生(小郭襄与张君宝)(9)

从神雕侠侣到倚天屠龙记,穿越百年的如丝情愫,轻轻拈起,信手便绣得一幅幽婉绵延百年的画卷,应对着峨眉武当的葱郁山川。

1.

提起《倚天屠龙记》,多数人想起的总是左右纠结的张无忌和玫瑰花般明艳又狡黠的赵敏。

却忘了倚天伊始,张三丰是如何从一个少林的俗家弟子变成了武当的一代宗师,也忽略了张三丰内心极细极淡却又极绵长的一点似情非情的牵挂。

当年,郭襄在江湖上苦苦寻觅杨过夫妇,在少室山遇到了觉远和张三丰-那时他还是少林的俗家小弟子张君宝。

郭襄将自己生日那天无色禅师送来的贺礼一对铁铸罗汉送给了他。

郭襄将手中那对铁铸罗汉递了给他,道:“这个给你。”张君宝一怔,不敢伸手去接,道:“这……这个……”郭襄道:“我说给你,你便收下了。”张君宝道:“我……我……”郭襄将铁罗汉塞在他的手上,纵身一跃,上了驴背。

张君宝却因为学了铁罗汉的武功,违反了少林寺寺规,而觉远也在救他离开少林的路上圆寂。

葬了师傅,张君宝只觉天地之大无处可去,而郭襄仍要继续寻找杨过的孤单旅程。她给了张君宝信物,让他去襄阳投奔郭靖黄蓉。

一切平常得似乎只是真正主角-张无忌出场的引子。

时光忽忽流转,神雕大侠夫妇归隐,流传的故事已成传说。当年明眸皓齿的少女郭襄寻访半生,终于在四十岁那年大彻大悟,出家创立了峨眉派。而张君宝在去襄阳的路上,途径武当山,创立了武当派,成为一代武学宗师张三丰。

英雄逝去,红颜白发。

在百年后,江湖上已听不到关于他们的些微传说,只余当年郭靖黄蓉铸就、如今万人争抢的屠龙宝刀、倚天神剑。

然而,面对少林的劫难,百岁的张三丰在身边摸出了那对铁罗汉。

张三丰从身边摸出一对铁铸的罗汉来,交给俞岱岩道:“这空相说道少林派已经灭绝,也不知是真是假,此人是少林派中高手,连他也投降敌人,前来暗算于我,那么少林派必遭大难无疑。这对铁罗汉是百年前郭襄郭女侠赠送于我。你日后送还少林传人。就盼从这对铁罗汉身上,留传少林派的一项绝艺!”

百年前,郭襄赠送于他的铁罗汉。如今,他随手在身边摸出。

百年未曾离身,一直珍之重之藏在身边。

所谓言浅情深,便是这样了罢。

面对着铁罗汉,原本模糊的细节纷至沓来,一个个拥挤着叫嚣着,向我们展示这百年来被忽略的种种。

还是十二三岁少年的张三丰初见郭襄,是在华山,觉远带着他向尹克西潇湘子寻书。

张三丰与潇湘子打架,觉远劝阻,郭襄不忿。

郭襄叫道:「小兄弟,出手打他啊,怎么你只挨打不还手?」觉远忙道:「不可,勿嗔勿恼,勿打勿骂!」郭襄叫道:「你只管放手打去,打不过我便来帮你。」张君宝道:「多谢姑娘!」挥拳向尹克西胸口打去。

向来敬重师父的他因为郭襄的鼓励,不顾师傅的劝阻,挥拳打向尹克西。难道不是情窦初开的少年,面对美丽潇洒的姑娘,内心雀跃想要显示自己的本领么。

郭襄一斜眼,见张君宝头上伤口兀自汨汨流血,于是取出手帕,替他包扎,想到杨过便会偕小龙女离去,此后不知是否再能得见,心中酸痛,双目泪水莹然。张君宝见人人都神色温和,独有这位美丽可亲的小姊姊却伤心眼红,不明所以,可不敢相问,本来要称谢的话也说不出口了。

不明所以,不敢相问,美丽可亲却泪水莹然的小姊姊从此住进了心里。

少林重逢,从无色禅师处得知没有杨过的消息,郭襄黯然下山。

二人并肩下坡,走过一苇亭后,只听得身后脚步声响,回首一看,见张君宝远远在后跟着,却不敢走近。郭襄笑道:“张兄弟,你也来送客下山吗?”张君宝脸上一红,应了一声“是!”

“脸上一红”,当年看来,只认为是一个少年面对明丽少女的天然窘迫。

无色行得甚快,片刻间便到了郭襄身前。他向张君宝道:“你回寺中去,别在山里乱走乱闯。”

张君宝躬身答应,向郭襄凝望一眼,走上山去。

但当百年后的那对铁罗汉再次出现,却发现,原来这里的脸红和凝望,都有着当时还不为人所知的深意。

可是郭襄心里,只有那个遮着面目,单手携雕行走江湖的大哥哥。

可怜卿生我未生。

蒙她赠送铁铸罗汉后,张君宝如获至宝,十日的时光,已将铁铸罗汉中的拳法精研,击败昆仑三圣。

这一招气凝如山,掌势之出,有若长江大河,委实是名家耆宿的风范,哪里是一个少年人的身手?

当年初看倚天,觉得这是张三丰少年聪慧,却从未想过,再聪慧的人,如不废寝忘食练习,怎会在十日内有如此身手?

让他废寝忘食的,是郭襄赠与他的铁罗汉罢了。

郭襄听他问自己到哪里去,心中一酸,说道:“我天涯海角,行踪无定,自己也不知道到哪里去。张兄弟,你年纪小,又无江湖上的阅历。少林寺的僧众正在四处追捕于你,这样吧。”从腕上褪下一只金丝镯儿,递了给他,道:“你拿这镯儿到襄阳去见我爹爹妈妈,他们必能善待于你。只要在我爹妈跟前,少林寺的僧众再狠,也不能来难为你。”

觉远圆寂后,二人道别,此生再未曾相见。

一个在创立峨眉出家后,给弟子取名“风陵”,至死不忘初初遇见杨过时的风陵渡口,和杨过。

一个在创立武当百年后,随手在身上摸出她送的铁铸罗汉。

最后的最后,“张三丰瞧着郭襄的遗书,眼前似乎又看到了那个明慧潇洒的少女,可是,那是一百年前的事了。”

可那是一百年前的事了。

2.

曾经想象,若郭襄终于放下了杨过,与张三丰在一起,会是怎样的光景。

两人都是霁月清风、不拘小节疏阔爽朗之人,想必每日相携游览名山大川,行走江湖。闲时看朝阳赏落日,逐雾霭恋云霞。冬日对红泥火炉赏雪,夏日葱茏林中闻雀鸣。

如此相携一生,定是神仙眷侣。

可惜,人生没有假设。

郭襄潇洒爽朗,待朋友以赤诚之心。然而,愈是毫不吝啬给予他人温暖的人,愈有柔韧不可催的自我。风陵渡口杨过摘下面具那一刻的模样,已深深刻入她的生命,留下不可抹去的痕迹。

哪怕山川倒灌,时光回转。

她的性格注定了要与自己内心的执念相伴一生。

也许,峨眉下雪的时候,拥裘围炉,与名为“风陵”的小弟子把盏闲聊,这样的人生在她心里已是圆满。

而张三丰,遇到郭襄的时候还是小小少年。与喜欢的少女一起会脸红,会羞涩,却也会默默送她下山,目送她远离。

百岁后的张三丰,却是仙风道骨,不拘小节。对于江湖人最重要的“正邪之分”价值观,之听到他告诉张翠山,为人不可胸襟狭窄,囿于门户之见,“正邪两字,原本难分”,像极了少女时期的郭襄交了一堆稀奇古怪的江湖朋友。

与郭襄分别的近百年里,张三丰的故事已无可探寻。但是,百岁时候的他,与郭襄却是惊人相似。

不愿说喜欢一个人,就变成了她的样子,对于他们,我更愿意说,拥有相似的灵魂,何其幸也,未相遇在对的时间,又何其遗憾。

因此,也许这份感情更应该被定性为张三丰对于郭襄的惺惺相知与恒久牵挂,而不是一场单纯的延续百年的盛大暗恋。

想得而不可得,你奈人生何?

便珍重收藏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