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四公子的神秘人物(说一说战国四公子)

齐国、楚国、魏国、赵国国力逐渐下降,韩国、燕国属于末流,根本也没什么实力。

在各国交战的演化进程之中,还有战略的选择问题;实际上,战略选择的问题更是相当棘手。

战国四公子的神秘人物(说一说战国四公子)(1)

合纵和连横

齐国自两次打败魏国之后,国力强盛;同时,秦国乘着魏国衰落,也重新夺回河西之地。此时,战国七雄,国力最强的,是秦国和齐国。

“合纵”就是齐国和秦国联合。上文讲到,齐国灭掉宋国后,此时就是合纵的高峰,此时准备各自称帝;孟尝君逃到魏国,响应燕国乐毅趁机伐齐,于是五国联军一起进攻齐国。

齐国国力因此衰退。

从此独留强秦。

战国四公子的神秘人物(说一说战国四公子)(2)

一代奇人:鬼谷子就必须要说一下了。

《史记·苏秦列传》中说:“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子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苏秦(?-前284年)

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战国纵横家书》中所载,苏秦死于公元前284年,张仪死于公元前310年,与张仪的连横同时对峙的可能为公孙衍的合纵,而非苏秦的合纵,苏秦亦未用计入张仪于秦,这些都不同于《史记》与《资治通鉴》所言。

据说,孙膑和庞涓亦是师兄弟,都是鬼谷子的弟子;不过正史没有记载。

庞涓(公元前385年-公元前342年)

孙膑(公元前381年-公元前316年)

苏秦是合纵派,张仪是连横派;但司马迁也有一种说法:苏秦、张仪故意混淆视听来的。

无论如何,公元前280年,齐国国力衰退;公元前260年,赵国“长平之战”输掉之后,同样国力衰退。

面对强秦,“战国四公子”之“三公子”上场了。

六国抗秦

信陵君(?-前243年),魏无忌,魏安釐王同父异母的弟弟。

无忌与魏安釐王正在玩六博,北方边境传来警报,说赵国犯境,魏安釐王马上放下棋子,准备召集大臣商议对策。魏无忌劝阻魏安釐王说,这只是赵王在打猎,并不是发兵进犯,又接着和魏安釐王继续玩。不久,从北方又传来消息,证实了魏无忌的话。

魏安釐王大感惊诧,问魏无忌是怎么知道的。魏无忌告诉魏安釐王,他门下有专门的情报,对赵国的举动了若指掌。从此以后,魏安釐王畏惧魏无忌的贤能,不敢将国事交予他处理。

战国四公子的神秘人物(说一说战国四公子)(3)

信陵君最有名的故事,就是窃符救赵

前257年,秦国的军队包围了赵国都城(长平之战已经结束),形势非常危急。平原君妻子是魏无忌的姐姐,平原君赵胜多次向魏安釐王和魏无忌送信,请求魏国救援,魏安釐王派晋鄙领兵十万去救赵。但被秦国威胁,只能驻守在外围观望。

魏无忌带着车队路过夷门时遇见侯嬴,于是把情况告诉了侯嬴。侯嬴献计,要魏无忌去找魏安釐王的宠妃如姬帮忙,令如姬从魏安釐王的卧室内窃出晋鄙的虎符。如姬顺利盗出兵符,魏无忌持符再次向侯嬴辞别,侯嬴又让魏无忌把大力士朱亥带上。

晋鄙查看了虎符,但仍是怀疑,魏无忌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好让朱亥动手,用铁椎杀死晋鄙,强行夺权。

魏无忌统领士兵八万开拔前线。

毛遂自荐 和 脱颖而出

战国四公子的神秘人物(说一说战国四公子)(4)

秦国士兵进逼赵国邯郸之时,平原君找了20个门客准确游说楚国,毛遂便上前自荐。平原君说:“如果锥子放在袋子中,尖锐处一定会露出来。怎么没有听说过你呢?”毛遂则说:“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早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我今日才要求放到袋子中,如果早把我放在袋子中,整个锥子一早就刺出来了。)”(成语“脱颖而出”的出处。)于是平原君带毛遂同到楚国。

到了楚国,平原君和楚王谈了半天,楚王不愿应允。于是毛遂带剑上前说:“合纵的利害,两句话就说完了,怎么会说到现在?”楚王怒喝:“我和你的主人说话,你来干什么?”毛遂于是拿着剑上前说:“大王喝叱我,不过仗着楚国人多,但在十步之内,大王的性命在我手里。楚国的强大,天下没有对手。白起只是小子而已,但一攻下楚都,二烧了夷陵,三侮辱了楚国祖先,这是楚国的大仇,赵国也感到羞辱,但大王不觉得可恶,合纵的目的是为了楚国,不是赵国。我的主人就在面前,为什么要喝叱我呢?”于是赵国成功和楚国结盟。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秦攻赵,赵使平原君赵胜求救于楚。得十九人偕从,无以满二十。“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纵)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毛遂曰:‘三年于此矣。’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同“早”)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

毛遂比至楚,与十九人论议,十九人皆服。平原君与楚合从,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十九人谓毛遂曰:“先生上。”

毛遂按剑历阶而上,谓平原君曰:“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今日出而言从,日中不决,何也?”楚王谓平原君曰:“客何为者也?”平原君曰:“是胜之舍人也。”楚王叱曰:“胡不下!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

毛遂按剑而前曰:“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於遂手。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岂其士卒众多哉,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以楚之强,天下弗能当。白起,小竖子耳,率数万之众,兴师以与楚战,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吾君在前,叱者何也?”

楚王曰:“唯唯,诚若先生之言,谨奉社稷而以从。”毛遂曰:“从定乎?”楚王曰:“定矣。”毛遂谓楚王之左右曰:“取鸡狗马之血来。”毛遂奉铜槃而跪进之楚王曰:“王当歃血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遂定从於殿上。毛遂左手持槃血而右手招十九人曰:“公相与歃此血於堂下。公等录录(碌碌无为),所谓因人成事者也。”1

这一段文言文,远比上面的译文内容丰富。毛遂游说楚王的话,有一段:

“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岂其士卒众多哉,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

我(毛遂)听说,汤(商的建立者)以七十里方圆而最终称王,文王(周文王,周武王其父)以百里的土地最终让诸侯臣服,怎么是士兵多?其实是他们能根据天下大势而发奋图强,一举成就霸业。

“论说客的基本素质”:胆大、心细、舌头好!

战国四公子的神秘人物(说一说战国四公子)(5)

这里就有两个成语典故:毛遂自荐 和 脱颖而出。

楚国与赵国结盟之后,楚王派遣春申君领兵救援赵国。与此同时,信陵君率领的魏国军队也已经发往前线。在楚、魏、赵三国的联合下,邯郸之围终于解了。

平原君几年之后去世了。信陵君把魏国军队送了回去,自己留在了赵国整整十年。

前247年,恢复了元气的秦国大举进攻魏国。魏安釐王请信陵君回去,兄弟十年未见,重逢时不禁相对落泪。魏安釐王任命魏无忌为统帅。魏无忌派遣使者向各国求援,率领联军大败秦军。

联军乘胜一直打到函谷关,秦军拒关不出。

此是合纵策略的最巅峰时期。

九鼎

实际上,邯郸之围解了的时候,秦军把西周国给灭了(前256年)。

也就是说,战国历史是到公元前221年结束;但实际上,周王室到公元前256年已经提前结束了。

后,秦把周王室的九鼎给运到咸阳;但后来也不知道在哪里?有说丢河里了,有说熔铸掉了,莫衷一是。

战国四公子的神秘人物(说一说战国四公子)(6)

中华民族有两大国宝,迄今未发现。

一个是和氏璧,后来秦始皇得和氏璧,重新铸造为“传国玉玺”。玉玺上面刻写:“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传国玉玺一直传到元代,后来,朱元璋派徐达率领大军进入漠北寻找,也是一无所获。

战国四公子的神秘人物(说一说战国四公子)(7)

一个是九鼎。

“九鼎”是禹建立夏之后,铸九鼎,象征九州。这是公元前2070年的事情了;到九鼎消失的周末,已经存在了1800年。那时候已经是道道地地的国宝,是天子地位的象征。

战国四公子的神秘人物(说一说战国四公子)(8)

传国玉玺,消失了700年之久。

九鼎已经消失了2400年;据说,九鼎上面刻画的,是各个地区的猛兽。毕竟那时候还是夏朝,很多地方丛林沼泽,猛兽出没。但究竟是什么样子?谁也不知道了。

中华民族的这两大国宝,还存在世上吗?还是已经消失不在了?真是个千古疑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