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尾巴老李故事大全(没尾巴老李的传说)

    ,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秃尾巴老李故事大全?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秃尾巴老李故事大全(没尾巴老李的传说)

秃尾巴老李故事大全

  

  

  没尾巴老李的传说,在山东各地流传甚广,后有山东人移民东北各地,故东北三省也有了没尾巴老李的故事,且传承的故事情节大同小异。不过其他地区叫秃尾巴老李,唯有诸城叫没尾巴老李。这个传说是这样讲的:

  有个庄稼汉子姓李名憨,人称李憨。别看人叫李憨,其实是个能人,聪明着哪!李憨力大如牛,庄户地里的活那可是行家里手,什么时候耕种,哪种物品赚钱,八九不离十。同时,他还有一手精湛的木匠活。由于算计周到,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媳妇叫桃红,聪明伶俐,俊俏贤慧,人见人夸。两口子本应幸福美满,欢天喜地,但怎么也看不出心满意足的样子,整天眉头紧皱,少言寡语,吃饭不香,睡觉不甜,打不起半点精神。啥事牵心?原来两口子有块心病,都四十挂零了,一个炕上睡了二十多年,身边仍没个一男半女,日子再殷实有个啥用?两口子整天是睁眼盼儿,闭眼想女,求医问药,拜佛叩天,都无济于事。左邻右舍都说两口子邪门了。

  这年春天,桃红直想呕吐,身子越来越笨重,肚子一天天鼓起来,真的怀孕了。李憨一听媳妇怀上了,那个高兴劲就甭提了,就像做了个飞天梦。

  俗话说,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可桃红已过月多日仍不见动静,两口子焦急万分。说也怪,第十一个月上,这年正是龙年,婴儿出世了。听说桃红生了,李憨急忙进屋,近前一看,这哪是个婴儿,分明是个肉球,肉球圆溜溜,满地乱滚。李憨想这肯定是个怪物、灾星,留着是个祸害,便顺手拿起准备剪脐带的剪子,照准肉球,一狠心剪了下去。突然,一条小青长虫蹦出肉球,嗖的飞到屋脊。李憨一心想壮年得子,没想到生了条小青长虫,气不打一处来,顺手拿起把铁锨,一蹦尺把高,朝着屋脊上的小长虫铲了下去,把小长虫的尾巴铲了下来。小长虫从屋脊上掉了下来,正好掉到他娘怀里,眼泪还叭嗒叭嗒往下滴。

  桃红先是一惊,接着又后怕,同时又气丈夫不问自己死活去打小长虫,惊、怕、气袭身,又是月子里,接着就得了重病,下身大流血。她回头一看,半截小长虫血淋淋地趴在自己身边,一曲一伸痛疼难忍。桃红想:不管是妖是怪,毕竟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如是,她顺手揽过伤残的小长虫摸了又摸,亲了又亲,在他的伤处擦干了血。小长虫在他娘怀里一动不动,一直让娘抱着过了三个时辰。小长虫不吃不喝,见风就长,只三个时辰已经长到四尺有余。这时候,他对娘桃红说:“娘啊!您儿我已经能自立了,谢娘的生育之恩,今天就要离开娘,到自己能生存的地方去。”说完,朝着他娘点了三下头,一道电光,眨眼间飞的无踪无影。桃红一看小长虫飞走了,丈夫李憨又气呼呼地下了地,头一歪没气了,这天正好是古历的五月十三。

  小长虫因姓李,又没了尾巴,后来人们便叫他“没尾巴老李”。没尾巴老李一道电光飞起,首先入了黄河,从黄河入了渤海,又从渤海飞到黑龙江。当时,黑龙江里有一条白龙占居,这条白龙自从来到黑龙江后无恶不作,整天翻江倒海,刮阴风,下邪雨,淹没庄稼,冲倒房屋,欺男霸女,民不安宁,当地百姓恨透了白龙,就是没有办法把它赶走。没尾巴老李是条神龙,他早就知道黑龙江里有一条恶白龙,他要为当地百姓除害。没尾巴老李听说当地很多山东人,尤其居住着二十多户诸城人。他来到黑龙江后,托梦给诸城人,并告知山东人,他和白龙打斗时,如看到江面上翻出白浪就是白龙在上面,请往江里投入石灰,翻出黑浪那就是我,请往江里投放饽饽。因没尾巴老李是条青龙,在水里边青和黑难已辨清,所以后人就说没尾巴老李是条黑龙。第二天一早,两岸上的人们早早地把石灰和饽饽运到了岸上。一会儿,没尾巴老李和白龙打斗开始,岸上的人一看见白浪就往江里投入大量石灰,呛的白龙睁不开眼,喘不动气。一看见黑浪,就往江里投放大个白面饽饽,没尾巴老李吃了山东人特别是诸城人蒸得饽饽后,劲头越来越大,精神越斗越旺。打斗整整持续了三天三夜,白龙因没吃上一顿饭,饥饿力乏,被没尾巴老李打败,划一道亮光,飞走了,到什么地方谁也说不清。从那时起,没尾巴老李成了黑龙江的主人,当地再没有泛滥过洪水,黑龙江也由此得名。从那之后直至今日,只要谁过黑龙江,首先问问有没有山东人,诸城人更好。只要有山东人,风刮的再大,船也平稳过江。这就是山东人和东北各地都流传没尾巴老李的故事原由。

  诸城没尾巴老李的传说有别于其它地区,也就是有它独到之处。一是传说早;二是没尾巴老李的出生地至今多数姓李;三是有座没尾巴老李他娘的坟;四是当地大人小孩都知道大旱三年,忘不了五月十三。

  传说早在北宋年间,诸城就有没尾巴老李的传说。1074年,苏轼知密州(即现在的诸城),当年,诸城大旱,百日无雨,人畜饮水都相当困难。苏轼便带领下班人马到诸城城南的常山祈雨,当各种祭天仪式结束后,忽然天空乌云滚滚,常山西北角没尾巴老李出生的地方一声霹雳,瓢泼大雨倾盆而下,一下子解除了诸城的旱情。下班人马跑到苏轼跟前感激他祭天有功。这时,没尾巴老李庄上的人来报:说一声霹雳过后,没尾巴老李他娘的坟上突然添了厚厚的一层新土,这声雷是没尾巴老李回来给他娘上坟,大雨是没尾巴老李流的眼泪。苏轼忽然明白了,今天是古历的五月十三,密州人有谚语:大旱三年,忘不了五月十三。不是我祭天有功,而是没尾巴老李对他母亲的孝心。后来,凡大旱雨就下的大,涝天,雨就下的小或光打雷不下雨,没尾巴老李对诸城人怀有深厚的感情。尽管此说无法考证,但苏轼常山祈雨乾隆年间的《诸城县志》却有记载,县志中说:苏轼祈雨常祈常应,所以把本来叫卧虎山的山改名常山。自苏轼祈雨所发生的故事之后,没尾巴老李的传说越传越广,越传越神,田间地头,灯前月下,讲老李故事的人不计其数,从老李出世、出生、上坟,直至大战白龙,为民造福。到了20世纪80年代,诸城的民间文艺家李坤元、赵廷禄,王秀忠等,将流传在诸城境内的口头文学整理成文,在省内外多家报刊发表。从此,没尾巴老李的故事有了文字记载。

  没尾巴老李出生在诸城市龙都街道办的黑龙沟村,这个地方有大小7个黑龙沟村,都是为纪念没尾巴老李对诸城人的功德和对母亲的忠孝。黑龙沟村是全国最大的鸭嘴龙化石所在地,是龙的故乡,地下埋藏的全是龙骨,传说是没尾巴老李那半截尾巴变的。人若有外伤,用这儿的龙骨一搽,既不感染又止痛,都说没尾巴老李是个动感情的的人,连自己的骨头都为诸城人治病。

  自从桃红死后,家中只有李憨一人,李憨既思念贤慧的妻子,膝下又无一男半女相伴,整天孤独度日,以泪洗面。这年春节刚过,李憨便搬出住了几十年的黑龙沟村,来到城南一片空地上盖了三间草屋居住。说也巧,一房远亲串门,问起了李憨的家境,便知李憨此时只身一人,就给李憨续了弦,几年后,生下了三男两女。后来儿生孙,孙繁衍子,李姓成了大户,形成一个不小的庄子,叫南三里庄,至今这个庄上的住户大部分姓李。黑龙沟村离南三里庄只一箭之远,一个在龙骨涧的西头,一个在龙骨涧的东头,现在李姓人家都说是没尾巴老李家的后人。

  听说李憨铲掉没尾巴老李的尾巴,这件事惊动了全村人,人们纷纷前来观看这条龙尾巴。慢慢的,周围村庄的人也都知道了,都私下谈论这件事。李憨也因把儿子铲掉尾巴并赶跑而后悔不已,只好将这条半尺长的龙尾巴藏了起来,想妻子和儿子时,便拿出来看看。开始,李姓人家称老李叫没尾巴小李,到后来,李氏家族的人称为没尾巴老李了。

  李氏家族中出了个乐施好善、扶危济贫的没尾巴老李,南三里庄的李姓人家引以为豪,将没尾巴老李的半截尾巴(约30公分长,5公分粗细)视为圣物敬奉,倍加珍惜。每到逢年过节,李氏长辈都要将没尾巴老李的半截尾巴置入案上,摆上供品,燃纸焚香,全族人按辈分的大小排成队,磕头朝拜,十分虔诚。后来,每逢大早,李氏后人就想起没尾巴老李,试着将其半截尾巴置于天井内,焚香燃纸祈雨。没想到,就在当日的下午或第二天,必竟有雨下。以后,每逢旱天,李氏后人总要拿出龙尾巴在天井的供桌上祈祷,不出两天,诸城便会有雨降临,而且十分应验。这个故事越传越广,慢慢的就有了“晒龙尾”的传说。晒龙尾起源于明初,相传是从李氏家族长支一世祖李开原开始的。关于半截龙尾的来历,据李氏的人讲,可追溯到隋朝,由李氏族人代代相传,到李开原这一辈,已流传保存了700余年。据李氏第十五世传人,63岁的李金平回忆说:“龙尾巴被李氏家族当作圣物轮流保管,遗憾的是清末民初反老毛子,被途经南三里庄的老毛子抢走了。后来,李家人仿照原来的龙尾巴样子仿制了一条,仍当作圣物看待,每逢重大节日,他们都要祭拜。此事一直延续到今日,现在的半截龙尾巴在李氏第十五世传人李金平家中保管。

  桃红死后,李憨把她埋在庄的东北角。后来,李憨从黑龙沟搬到南三里庄后,便将桃红的坟迁到了现在的南三里庄村东南角的徐家洼处。坟前竖有石碑一块,上刻“桃红之墓”四个大字。日本鬼子侵略中国,修海青路时将其毁坏,平了坟,并把墓碑修了路。后人根据记忆中的地方,又起骨到现在的三里庄东南李家林,即三里庄水库西坝处。雨季一到,坟就被淹没,冬春季节,坟就露出水面。每逢清明节和春节,南三里庄的李氏族人便来到大坝处,烧纸焚香,磕头祭拜。据80岁的老人李法富回忆说:“没尾巴老李之祖坟(李氏桃红之墓),从徐家洼起骨时,本来天气晴郎,阳光普照,但当扒挖坟墓时,忽然从东北角上飘来几朵云彩,云彩上的风快,不大工夫布满了天空,紧接着打了几声闷雷,雨就下了起来,一会儿,晴了天。老人说:雷声是没尾巴老李的哭声,雨是没尾巴老李的眼泪,孝顺着那!

  诸城是龙的故乡,没尾巴老李在诸城的传说,发源地就在龙骨涧附近。尽管全省各地乃至东三省都有没尾巴老李的传说,但从全国最大鸭嘴龙的出土地传出没尾巴老李的故事,就更有代表性。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他包含着一个至深的道理,那就是孩子不嫌娘丑,狗不嫌家贫。母亲的生养之恩应铭记心田。没尾巴老李的传说是单纯的故事,是否有真实性抛开不说,主要研究他的价值,让祖辈传承没尾巴老李的美德。

  挖掘保护

  通过对该项目实地采风,对传承人的讲述实际操作演示,进行了现场照相、录像、录音和记录整理,对其项目的历史沿革、传承过程、主要内容与价值进行了论证和认定,从而剔取出其重要的人文价值与艺术价值,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并加以保护。

  1、龙骨涧已列入潍坊市级文保单位,又是国家矿产资源重点管理单位。

  2、先后3次投资120万,发掘、修复、整理、装架龙骨化石多架,分别陈列在北京、天津、济南、诸城等博物馆。

  3、南三里庄村李氏族人李金平已投资10万元,盖起新房,将没尾巴老李的半截尾巴供奉中央,供族人祭拜。

  4、对龙骨涧周围村庄及他娘的坟,进行重点保护。

  5、大力宣传,把优秀传统文化和封建迷信区别开来。

  6、组织创作班子,把挖掘整理的传说,著书立说,广泛宣传,扩大影响。

  7、对南三里庄“晒龙尾”的传统习俗加以引导和保护。

  传承发展

  产生:北宋苏轼知密州祈雨,在诸城传开“大旱三年,忘不了五月十三”。明初,移民诸城人附近落户,起名一串黑龙沟,从此,一直流传至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