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明珠实验小学校长(杭州市明珠实验学校校长洪建斌)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记者 陈显婷 郭端宇)洪建斌,杭州市明珠实验学校校长、副书记,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全国著名班主任,浙派名师,杭州市优秀教师、教坛新秀,杭州市名师、名校长工程培养对象,下城区教育名家。曾先后在韶山中学、凤起中学、春蕾中学工作,2013年起就任明珠实验学校校长至今。2019年7月,央视《焦点访谈》对学校所提出的“容融教育”的实施及取得的成果做了相关报道。

杭州市明珠实验小学校长(杭州市明珠实验学校校长洪建斌)(1)

“容融教育是符合规律和常识的教育,而不是揠苗助长的‘反季教育’。美好教育,需要每一个孩子的支撑和诠释!对后30%的孩子在品行和学业上倾力付出培养,是教育的终极使命之一。”

——洪建斌

【“校”说新语】

hóng hú zhī zhì

“鸿”(洪) 鹄 之 志

释义:比喻远大的志向。

新意:洪建斌校长从教多年,对于教育他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为了明珠3200多名孩子能够更好地融入杭州、发展自我,他愿意花十年甚至更多的时间践行“容融教育”理念。可以说,他对教育和明珠的孩子有一种执念,他希望经过努力,实现向美、向上的美好教育愿景。

△好书推荐视频

“把自己当成别人,把别人当成自己,把别人当成别人,把自己当成自己。”这是杭州市明珠实验学校(下简称“明珠”)现任校长洪建斌办公室悬挂的一幅字。读来很拗口,但当我们真正走进并了解了这所学校和校长的治校之道后,有豁然明朗之感。

明珠是下城区一所纯粹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至今开办已有20年。目前,学校有来自全国近20多个省份3200多名学生,其中包括13个少数民族的孩子,新杭州人和少数民族数量可谓是杭城学校里最多的。

2010年,洪建斌任明珠书记,2013年起担任校长,近10年来,他的治校经历完全可以用“刮骨疗伤”来形容。孩子来处纷繁复杂,父母学历参差不齐,学校管理难度巨大,这些都是摆在他面前很现实的问题。

杭州市明珠实验小学校长(杭州市明珠实验学校校长洪建斌)(2)

但洪建斌并未屈服,他曾在公开场合表示,一所弱势学校的校长必须强势,要有霸气、智气、傲气,甚至有时候还要有锐气,只有这样才能为学校争取来生存的空间和发展的资源。这正是他想管理好明珠实验的决心。

“我知道,每个孩子都输不起”

前几天一个午后,记者走过一条悠长曲折的老巷子,来到了明珠,见到了正在伏案备课的洪建斌。“我们的老师出国交流去了,我现在要给9年级上语文课。”洪建斌用沙哑的嗓音说着,同时翻开教材和教案示意记者看。

洪建斌的办公室装饰很简单,可旁边的书架上却摆满了书。这些年管理学校他非常忙,甚至有时连续几周不休息,但却一直没忘给自己充电,因为从这些书中,他都能找到些许治校的启发。

“一有时间我就会看书,内容比较杂,跨度也很大。除了教育类的书外,经济类的、情怀类的、生活类的、哲学类的书我都看。”不过,洪建斌说,企业管理类的书他一般看得不多,因为对于学校管理来说,一旦看多了,就容易把学校当成一个工厂了。

很显然,洪建斌是个心思很细腻的人。在他的眼中,无论多少孩子组成了多大的校园,每个孩子都是十分珍贵的,“你未必出类拔萃,但你要与众不同”。

20世纪90年代末,打工大潮爆发,不少来杭务工人员子女读书成了问题。省市区领导十分重视,于1999年创办了明珠。2009年,学校由国有民办学校体制调整为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而后,各级政府领导从人、财、物等各个方面对学校的发展提供持续的支持和保障。

对此,洪建斌给记者粗粗地算了一笔账:在义务教育阶段,一个小学生每人每学年的培养费用约为1.8万元,一个初中生每人每学年的培养费用约为2.9万,如果按照明珠目前3200名孩子来算,每年的财政投入大概要近7千万元。

洪建斌豪不夸张地说,他每天早上醒来,都会在脑海里过过这些数字,“一睁开眼睛,就开始花钱了”,虽然是句玩笑话,但事实的确如此。“每个孩子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在可调配的情况下,我们会尽量满足他们想读书、读好书的想法和追求。”

就在记者采访期间,洪建斌接到了一个电话——一位错过了入学报名的孩子,想到明珠实验就读。听了家长的诉求,他并未做过多思考,“那你们准备好手续和证明。”看得出来,洪建斌很无奈,无奈的是部分进城务工家长因为教育意识与观念淡薄,常有耽误孩子上学的事发生。“一年下来,近7千万的教育成本都由生源流入地政府负担,家长有什么理由不珍惜和感恩这样的政策?有什么理由不感恩党和政府?”

杭州市明珠实验小学校长(杭州市明珠实验学校校长洪建斌)(3)

“家长对学校的认同与归心,是学校办学所向披靡的法宝”

洪建斌曾对明珠的家长所从事的工作做过统计,结果显示,家长有开出租的、开公交车的、做保安的、做保姆的,送快递的、送外卖的、开早餐店的、做建筑工人的……无一例外,这些工作都是相对处于生活底层的。

“虽然如此,我并不觉得有什么,他们因为对杭州这座城市有爱、有向往才会来,他们的孩子应该被接纳、被包容,被这座有温度的城市所公平对待。”

同样,洪建斌也对家长的学历做了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时,家长们基本是初中及以下学历;8年后,家长中80%的人是高中学历,还有一部分是大学毕业的。由此不难看出,这些年来,义务教育的发展取得了累累硕果。同时,家长们的思想在解放、在进步,他们意识到了教育对自己以及对孩子的重要意义。

洪建斌一直认为,家长对学校的认同与归心,是学校办学所向披靡的法宝。但和进城务工人员为主的家长群体打交道,他常常要费尽口舌。即便如此,他还是忍不住要说,要跟每个家长摆事实、讲道理,让家长影响家长。

洪建斌在任的这几年,学校一点一滴的变化,家长们都看在眼中,他们加深了对学校的了解,也更加信任与支持学校的工作。随着家长群体素质的普遍提高,家长们不会再缺席家长会,积极配合班级事务,关心孩子的教育,原来放学时,校门口门可罗雀,现在校门口每天接送的家长非常之多。

“我足足花了三年的时间,才让家长们意识到了孩子出国游学的必要性。”洪建斌感叹道。今年,明珠的孩子们终于迎来了第一次出国游学活动,成效家长们有目共睹,“钱花得不值”的想法再也没有出现过。

杭州市明珠实验小学校长(杭州市明珠实验学校校长洪建斌)(4)

“我就是在做平民教育,就是要让未来的新杭州人在明珠打好底色”

当下明珠的学生是进城务工人员的子辈乃至孙辈,他们很多时候对自己的身份比较模糊。“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要到哪儿去”等一系列问题,他们时刻在思考。

洪建斌说,一方面,出生在杭州或是幼时便来到杭州的孩子对自己的家乡没有认同感,甚至没有亲近感,“来处”不明;另一方面,由于他们的户籍不属于杭州,住处也只是临时租的,对他们来讲,想要拥有“家”的归属感、安全感,也十分困难,“归处”不详。而这种复杂的情绪长期积累后,就导致了许多学生产生了自卑的心理。

其实洪建斌心里清楚,想让孩子们对自己的身份有认同感、对杭州这座城市有归属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于是,他打定主意,在“融”上做文章,就算多花几年时间,他也要做到。“我就是在做平民教育,就是要让未来的新杭州人在明珠打好底色。”

从2009年到2019年这十年间,明珠的变化非常大,这些被视为“特殊”群体的孩子从被关注到被关爱,每一步走来,都十分不易。“这十年间,明珠的办学不断朝着规范化、合理化方向迈进,孩子们也从原来的无书读,到有书读,到现在的读好书,精神面貌越来越好。”洪建斌欣慰地说。

之所以能够有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因为洪建斌带领全体教师不仅关心每个孩子的学业情况,还十分关注每个孩子的身心健康。六年前,为了保证进城务人员工子女能在明珠接受到优质且适性的教育,在洪建斌的主张下,学校着手推行“容融教育”。

所谓“容融教育”,包含了两个方面的理念,一是包容接纳,即不论什么样的家庭地位、经济状况、民族和出身等,学校全纳,尊重所有孩子受教育的权利;二是融入融合,即丰富的课程内容以及融于日常教育教学的德育。“读好书和学做人,一个也不能拖后腿。”

洪建斌常说,“精彩纷呈的课程生活是学生未来的诗和远方。”换句话说,丰富多彩的社团课程对学生的成长是十分必要的。“中国式家长对孩子都缺少必要的陪伴,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怎么陪伴,才把孩子都送去了培训班了。”洪建斌表示,孩子们没机会接触内容和形式丰富的社团课程,那他就把学校变成一个“包罗万象”的少年宫。在学校开设的书法、球类、声乐、围棋、绘画等100余门社团课程中,孩子们体验到了边学边玩的乐趣。

随着“容融教育”理念的不断推进,以接纳、融合、主动和理解为核心的“容融教育”精神,渗透在了明珠办学的点滴环节中,也深深地印刻在每位明珠学子身上。这些孩子不仅能够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身心健康也得到了保障。他们不仅会生存、会学习、会合作,而且能够真正地融入杭州的城市建设和未来发展,以一个新杭州人的姿态学习和生活。

杭州市明珠实验小学校长(杭州市明珠实验学校校长洪建斌)(5)

“美好教育,需要每一个孩子的支撑和诠释!”

从教20多年来,洪建斌曾在多所学校任教、担任过管理职务,他始终认为,美好教育,需要每一个孩子的支撑和诠释。更要关注后30%孩子的培养,他们好,才是教育真的好!

“容融教育是符合规律和常识的教育,而不是揠苗助长的‘反季教育’。”洪建斌说,在“容融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学校践行“分类教学,层级推进,关注差异,普职并举”的办学路径。

每所学校多少都有因成绩不理想而浑浑噩噩,虚度时光的孩子。洪建斌坦言,明珠亦如此,甚至更严重。针对考不上杭城重高而茫然度日的这部分孩子,与其费尽心力也达不到目标,还不如寻找更适合的出路。

为此,他深入了解和研究了杭州职业教育的发展,以及各个中职学校、高职院校的办学实力和专业开设情况,并找学生谈话,帮他们明确职业生涯规划。

“我可能是最了解杭州职业教育和学校的初中校长了,”洪建斌笑着说,“不要觉得读职高没期望,职业教育的春天会更好!”就连不少职校的校长都对这位“认真”的校长竖起了大拇指。

“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初中校长,自己花一个多月时间整理出职教专业分类,各专业在杭州中职分布情况及在各中职的办学情况,然后请我们职校校长进行核稿。”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校长高志刚评价洪建斌的做法,做“未功”,发“未力”,最喜欢这种“看不见的努力”!

近年来,明珠深入推进分类教学,按照重点高中、普通高中、一体化职业教育、普通职业高中四个方向,让孩子结合自己的升学意愿和升学能力自主选择。每年4月份,学校都会组织“职高体验之旅”,至今已开展了6年。学生们通过到各职高去参观了解,提前做好合理的职业规划,明确发展方向,树立职业敬畏心和匠心。

“一招鲜 ,吃遍天”,明珠注重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但这绝不是让他们拿来炫耀的,而是让他们在未来能够更好地生活。洪建斌举例说,明珠的毕业生袁洋洋在全国职业院校汽修技能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他这个成绩的取得就得益于学校良好的前置职业规划及他自身优秀的职业技能。

“如果未来明珠学子能够站在世界技能大赛的领奖台上,那就能证明学校‘职普并举’的双轨教育是成功的,我期待这样的一天早点到来!”洪建斌信心满满。

杭州市明珠实验小学校长(杭州市明珠实验学校校长洪建斌)(6)

【我的校长我的校】

洪校长很帅气,很有才,有眼界也有格局。他是很有教育情怀的,明珠是大中国的小缩影,洪校长用“容融教育”的理念让来自不同省份、不同民族的师生朝着一个方向努力,不为名不为利,只为大家能更好地生活在杭城。

——杭州市明珠实验学校学生室主任付辉

我老家是河南周口的,小学一年级就来到了明珠,在这里非常开心,老师和善、有爱,丰富多彩的社团课程有趣、好玩。我身边的同学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我觉得学习和生活在这样的校园里,我也变得有爱了。在我看来,杭州是我的文化家乡,周口老家是生我养我的家乡。作为我的第二故乡,杭州让我有了更广的见识,而同学之间更像家人。

——杭州市明珠实验学校801班张琳

【记者手记】

在专访中,洪建斌校长声音洪亮,始终兴致勃勃。但他的疲惫感却是遮掩不住的。他一杯又一杯地喝着浓茶,反反复复地搓着眼角——经年累月的操劳,让他背负了太多沧桑。

尽管如此,谈到明珠一点一滴的变化和对于未来职业教育的展望,他的眼里满是清澈和坚定。“让每个孩子有书读,让每个孩子接受最合适的教育”,这看似简单的话,洪校长却要付出自己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去践行、去实现。

采访结束,记者离开明珠时正值放学时间,结伴而归的学生,与骑着电瓶车守在校门口的家长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正是因为全体教师的辛勤耕耘,才换来了明珠学子的“人生有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