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姓的历史和现状(许昌段墓啥由来)

五姓的历史和现状(许昌段墓啥由来)(1)

五姓源流考:许昌段墓啥由来?墓里葬着哪位明贤?

文‖刘俊杰 图‖网络

日前,一行四位摄影人前往建安区小召乡采风。本来将其作为反映当地干群当下振兴乡村新风新貌的任务去完成,没想到笔者竟有了意外收获,了解到段墓村的文化渊源。

段墓村的由来,据传是战国初期魏国明贤段干木死后葬于此地,因而安排家仆守墓,这些守墓人一代代传下来,就形成了自然村落。而这个村庄就被人们称之为“段墓村”。(想看看刘俊杰老师上回讲了啥故事?欢迎点击以下链接欣赏:曾名闻许昌的白天美文学社,最后为何销声匿迹?)

当然,由于历史太过久远,几经兵燹,村内居民已经数度易主。即便物是人非,不论谁在此地生活,墓地一直都在村北,而村名也从未改变过。如今村民有王、李、刘、霍、蔡、周、田、岳众多姓氏,据老人们讲,其中大部分是在宋朝由山西洪洞县迁徙而来。宋朝以前该村情况,已经不易考证。但有一点很清楚,墓主就是段干木。

段干复姓,现存于世的人口不足一千之数。宋版《百家姓》总共辑录504个姓氏,而段干一姓排在466位。就这不到一千的段干氏族人,却有两个分支。一从嬴氏转来,一从姬姓转来,两支互不隶属,也从来不会合修家谱。

五姓的历史和现状(许昌段墓啥由来)(2)

段干姓起源一:源自嬴姓,本自李氏

汉代以前,人们除了姓之外,还有氏。一个庞大的家族由于后代迁徙流散在不同的地方,或者较有名气地位,再或者不愿做家族的旁支,都会在姓的基础上取一氏称。平时称谓不带姓,只用氏 名。当时人们只是在议婚时才考虑是否同姓(同姓不婚)。比如孔子并不姓孔,而是姓子氏孔,但是因为平时称呼都是孔丘、孔仲尼、孔夫子,故而许多人都以为孔子就是姓孔。其实子姓也是大姓,殷商一朝的国君都姓子。

道家鼻祖李耳,又称李聃,其先祖据说是颛顼帝高阳氏后裔理征,理征嬴姓,但其后人以李(理)为氏。老子后世孙李宗做过魏国大将,其封邑在魏国的段邑干邑两地,在李宗的后裔子孙中,有人将先祖的封邑名称“联邑为氏”,称段干氏,后大多省文简改为单姓段氏,世代相传至今。嬴姓段干氏族人皆尊奉李宗为得姓始祖。此一脉段干族人举家迁往赵国,后转迁定居于秦。

五姓的历史和现状(许昌段墓啥由来)(3)

段干姓起源二:源自姬姓,本自段氏

郑国开国君主郑桓公乃当时周宣王的胞弟,故姓姬。最初郑国封地在今山西华县一带,后因平王东迁,郑国便迁至河南中部,都城取名为“新郑”,这是相对旧郑国特意取的,意味着新地方新气象。

春秋时期郑国的第二代君主是郑武公姬掘突。郑武公的妻子武姜生长子庄公时难产,并给老大儿子取名寤生,很是不喜;生二儿子姬叔段时却很顺利,因此她喜欢叔段而不喜欢庄公。郑武公病重时,武姜请求郑武公立姬叔段为太子,被郑武公拒绝。后来姬叔段与姜氏合谋,准备袭击郑庄公。郑庄公获悉后派兵讨伐,结果姬叔段大败,逃到一个叫共的地方,所以叔段又叫共叔段(这段故事可以在中学课文《郑伯克段于鄢》看到详细记载)。

共叔段的后代为了记念祖先,便将姬姓改为段氏。段氏传到第六世孙,即为著名的贤者段干木。段干木原是晋国人,姬姓段氏,名木,郑国姬叔段的第六世孙,孔子的再传弟子,老师就是七十二贤之一的子夏。“三家分晋”之后,他成为魏国人,由于住在魏国的城邑段干(今山西夏县),所以人们称他为“段干木”。

五姓的历史和现状(许昌段墓啥由来)(4)

段干木自幼家境贫寒,多行走于晋国市井,为人每多仗义。经过多年奋斗,终于成为晋国牲畜交易牙商首领,相当于今天的汽车和农用机械销售大王,家财殷富。

三家分晋后进入战国时代。魏国君主魏文侯请来孔子门生子夏到魏国西河郡落户讲学,史称“西河之儒”。西河地区正是魏国重要的牧区,是段干木的“根据地”。要么这位富商想混文凭,要么是要圆儿时的读书梦,段干先生毅然弃商从文,拜子夏为师。

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在孔门弟子中显得特立独行。他做学问讲究的是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不囿于门户之见,什么有用就拿来主义。像魏国历史名将李悝、吴起、田子方、翟璜都是子夏的学生。

在史籍《史记》中记载了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战国初期魏国的段干木,学识渊博,但守道隐居不作官。后来魏文侯魏斯专程去拜访他,他则翻墙溜走,避而不见。但魏文侯仍然对他十分尊敬,每次路过他的家门口,必定下车扶辕行礼,而后而行。

五姓的历史和现状(许昌段墓啥由来)(5)

魏文侯也是子夏的学生,毕竟与段干木同窗过,不好不给面子。后来段干木答应魏文侯空挂朝官之名,不上朝轮值,不领俸禄,只在有大事要事时参与意见。魏文侯大喜,白得一位“白衣卿相”,夫复何求?

公元前401年,秦国欲伐魏国,出兵至阳狐一带。这时有人对秦王劝谏:魏君礼贤下士,选贤任能,加之由段干氏辅佐朝政,国人上下团结一致、同仇敌忾,万万不可轻举妄动啊!秦王从谏如流,遂息兵罢战。段干木贤名闻达诸侯,由此略见一斑。后来宋朝时期,宋徽宗赵佶曾追封段干木为“善应侯”,足见其影响力之深远。

在段干木的后裔子孙中,就以先祖姓、名合为姓氏,称段干氏,后又大多省文简改回单姓段氏,此外,干、木、沐等姓氏都是段干木的后人所立,皆世代相传至今。姬姓段干氏族人皆尊奉段干木为得姓始祖,且不与嬴姓段干氏一族合谱。

历史都是相因相生的。有了上古时期最早的姓氏姒、子、嬴、姬等等,就衍生出了华夏今天几千个姓氏;有了几千华夏姓氏的华族后裔,就有了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五姓的历史和现状(许昌段墓啥由来)(6)

或许我们今天已不再轻易地刻意创新已有的姓氏,但我们一定要刻意创新华族人的生活,使得张X李X王二X,都过上强于琼斯怀特史密斯的美好生活。

略显遗憾的是,由于采风重点在于新风新貌,没有能够前往瞻仰段干先生陵墓,只知墓地在村北。以后一定抽时间专程走一趟。我们看的不是坟头,我们看的是历史,是文化,是段、干、木、沐和段干族人的源流之渊薮。

听闻我要向许昌乡亲介绍段墓村的由来,随行(向导兼司机)的小召乡人大张主席以及村支书李现周托我给大家捎个口信:欢迎许昌父老兄弟姐妹前来段墓村游览凭吊。

五姓的历史和现状(许昌段墓啥由来)(7)

【作者简介】刘俊杰,男,1959年生,籍贯许昌。大专学历,初为教师,后从事行政工作至今。青少年时代起就酷爱文学,浏览驳杂,文体不拘,古今中外作品皆喜。文风受苏联文学影响较深。早年曾为许昌市作协会员、许昌市工人诗歌协会理事、白天美文学社社长兼附刊编委、许昌论坛文学版版主。在报刊上发过报告文学、诗歌、小小说十余篇。诗歌《烛光颂》和《老花镜》荣获市区两级文学赛事二等奖。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图无关。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本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

3、“老家许昌”版权作品,转载或投稿请发邮件至hnxc126@126.com 。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