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下第三单元文言文检测题(八上第三单元专题练习)

八上第三单元专题练习: 11.短文两篇(记承天诗夜游),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语文八下第三单元文言文检测题?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语文八下第三单元文言文检测题(八上第三单元专题练习)

语文八下第三单元文言文检测题

八上第三单元专题练习: 11.短文两篇(记承天诗夜游)

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夜游》)

【乙】 曾与印持①诸兄弟,醉后泛小艇,从西泠②而归。时月初上,新堤柳枝皆倒影湖中。空明摩荡③,如镜中,复如画中。

(节选自李流芳《题孤山夜月图》)

【注释】 ①印持:僧人名。 ②西泠:桥名。古时原是西湖从北山到孤山的渡口。③摩荡:荡漾。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4分)

(1)念无与为乐者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盖竹柏影也 (4)复如画中

2.根据括号内的要求回答。(6分)

(1)曾与印持①诸兄弟,醉后泛小艇,从西泠②而归。(体会“泛”的表达效果)

(2)“新堤柳枝皆倒影湖中”(此句省略了一个成分,请选择正确选项填补,并翻译全句)

( A )新堤柳枝 ( B )皆倒影( C )湖中

我选 ,应补上 。

翻译:

3.语段(一)中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及以下背景材料说说作者“闲”在何处?(4分)

【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冋悲见,后被贬为黄州因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

4.同样是描绘月色之美,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语段(一)(二)在表现手法上有何共同之处。(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①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②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③。”是日,剧饮而归。

(苏轼《游沙湖》)

(注释)①庞安常:名安时,字安常,宋代蕲水人。世代从医,颇有名气。②王逸少: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字逸少。③休将白发唱黄鸡:不要因为年老就唱起“黄鸡催晓”、朱颜已逝那种消极悲观的歌曲。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下临兰溪(_________) (2)书不数字(_________) (3)是日,剧饮而归。 (_________)

(4)君看流水尚能西和 溪水西流。“西”的用法和意思一样吗?并作解释。(2分)

2.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②洗笔泉(断3处并且翻译)(6分)

3.下列六个句子分为四组,全部描写景色的一组是( )(3分)

①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②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 ③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④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 ⑤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 ?⑥下临兰溪,溪水西流。

A.①②④ B.③④⑥ C.①③⑥ D.③⑤⑥

4.细读选文,说说这两篇文章表现诗人的心境有什么异同,结合文章内容分析。(5分)

《短文两篇:记承天诗夜游》【答案】

1.想到。 只是。 大概。 又

2.(1)我和几个兄弟在醉酒之后,乘兴泛舟,一个泛字可见当时作者等人的悠闲自在,内心愉悦。为下文看到月色,为它所吸引做了情感上的铺垫。

(2)我选择B,省略了“于”。 柳树枝都倒影在湖面上。

3.①苏轼满腹才华却被贬黄州,有职无权,才能无以施展,可谓职闲;②他趁夜出行,庭中赏月,醉心空明月色,可谓情闲;③作者以闲人自称,既有被贬的惆怅苦闷,也有赏月中自我排遣的旷达乐观,可谓心闲。

4.示例一:都运用了侧面描写。语段(一)(二)分别通过描写竹柏的影子、堤上柳枝来表现月光的明亮。示例二: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语段(一)将竹柏影子比作水中藻、荇;语段(二)将湖面比作镜子,将美景比作画。

【译文参考】

【甲】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乙】文:曾经和印持等诸位兄弟朋友在喝酒后乘小船游览,从孤山回来 .当时是初月照耀的在新修的堤上,柳树枝都倒影在湖面上,很是空旷,好像镜子一般,又像是在画中一般。

【答案】

1.(1)靠近 (2)书写 (3)这 (4) 我认为是不一样的。第一个解释为向西流,是动词、谓语。第二个解释为向西,是状语。

2.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②洗笔泉

病好之后,我和他一同去游览清泉寺。清泉寺在蕲水县城外两里左右。那里有个王羲之的洗笔池

3.C

4.同:乐观豁达,热爱生活。异:甲文,贬官的悲凉,与友人一起漫步的悠闲,抒发对自己“闲人”的自嘲,内心的郁闷。乙文,与庞安常开玩笑,又和他同游清泉寺,开怀畅饮,表达作者开朗诙谐,自信,超然洒脱。

翻译: 离黄州东南三十里是沙湖,又叫螺蛳店。我在那里买了田地,因为去查田地的好坏,得了病。听说麻桥人庞安常善于医病,但是耳朵聋,就去他那里看病。庞安常虽然耳朵聋,可是聪明超过一般人,我用纸写字给他看,写不了几个,他就能够懂得我的意思。我和他开玩笑说:“我用手当嘴巴,你用眼当耳朵,我俩都是当代的怪人。”

病好之后,我和他一同去游览清泉寺。清泉寺在蕲水县城外两里左右。那里有个王羲之的洗笔池,池水很香很甜,下方靠近兰溪,溪水倒向西流。我因此作了一首诗歌:“山下兰芽儿,短短的,浸在溪水里,松林里沙子路上好干净,没有污泥。傍晚的雨潇潇下,子规鸟正在鸣啼。谁说人老了就不可能再青春年少呢?门前的溪水都还能向西边流淌!在晚年的时光中不要只是去感慨时光易逝。”这一天,我们喝得痛快了才回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