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利略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吗(近代科学之父伽利略)

伽利略(1564-1642),意大利著名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家。他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融会贯通了物理学、天文学及数学,改变并加深了人们对物质运动及宇宙的认知,开创了近代科学体系,影响并推动了17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

伽利略出生在意大利古城比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他天资聪颖、爱动脑筋,8岁开始上学,学习成绩十分出色。由于家里很穷,父亲非常希望伽利略长大后能够成为一名医生,这样既能缓解窘困的家境,还能为家庭带来荣誉。可是,伽利略对学医并不感兴趣,他善于观察,动手能力很强,在学习余暇,常给弟弟妹妹们做各种精巧别致的玩具。

17岁时,伽利略就读于比萨大学医学院。在大学上学初期,伽利略的心情十分苦闷,他要勉强自己学习医学,只为实现父亲的期许。

没过多久,一次机缘巧合下,伽利略听到了数学家里奇讲课,这引起了他对数学的极大兴趣,且一发不可收拾。很快,伽利略和里奇结为好友,常同里奇探讨数学和科技问题,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数学和科学实验上。当父亲知道伽利略沉迷在与医科无关的学问里时,勃然大怒,加上家里羊皮店生意不佳,于是他便让伽利略辍学回店里帮忙。伽利略不得不提前离开大学,帮助父亲维持一家的生计。

不过失学的伽利略并没有气馁,仍在家里刻苦自学。这一时期,伽利略对阿基米德的研究成果很感兴趣,尤其喜欢阿基米德鉴定黄金王冠中是否掺人白银的故事,伽利略很想验证一下这一方法是否切实可行。

伽利略亲自尝试后,证实故事中的方法可行。但他发现,阿基米德的方法比较烦琐,要用王冠、黄金和白银相互比较,需操作三遍才行。他想简化这个过程,就发明了一种可测定和鉴别金属的比重秤,还把研穷成果写成了一篇论文《天平》。这篇论文和比重秤引起了许多人的兴趣,他们纷纷跑到伽利略家的店里观看,有人还带着金属来请他鉴定。

很快,伽利略名扬全国,人们称他为“当代的阿基米德”。

两年后,伽利略在里奇的推荐下,重返比萨大学,开始担任数学等学科的教授。当时,学校的物理教科书里沿用的都是亚里土多德的观点。关于落体学说,亚里士多德认为:不同重量的物体,在同一高度下落时,它们的速度是不同的;越重的物体,它的下落速度也就越快。而伽利略经过多次实验后发现:如果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从同一高处下落,只要它们所受的空气阻力和风力相同,那么两者将会同时落地。

伽利略随即对亚里士多德的落体学说提出质疑,但亚里土多德是当时人们心中真理的代言人,是不容置疑的,因此,伽利略的想法引起了人们的反感。可伽利略不为所动,决定在比萨斜塔做实验,向大家证明自己的观点。不久,伽利略要进行落体实验的消息就传遍了全城。

实验这天,塔下站满了前来观看的人,大家议论纷纷,有人讥笑伽利略,有人认为伽利略疯了,竟然敢挑战亚里土多德!这时,伽利略拿着分别为十磅和一磅重的两个铁球,登上了斜塔。

伽利略站在塔的最高层,两手各拿一个铁球,大声喊道:“下面的人看清楚啦,铁球落下去了!”说完,他把两手同时张开围观的人们看到,两个铁球平行下落,儿乎同时落到了地面上些讽刺讥笑伽利略的人顿时目瞪口果。伽利略的实验,揭开了落体运的秘密,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尽管实验结果让人无可辩驳,但人们认为年轻的伽利略过于狂妄,竟然想撼动于白年来不可动摇的物理学基础。于是,这个学期结束后,学校没有再聘用伽利略。

离开比萨大学后,伽利略被帕多瓦大学聘请为数学、天文学等科的教授。由于帕多瓦学术思想相对自由,研究气氛良好,伽利略常常参加大学内外举办的各类学术活动,并与其他科学家一起交流、探讨,还结交了各种行业的技工,学到了大量关于生产技术的知识和经验,常能从中得到启发,因此,这成了伽利略一生中学术成就最多的时期。期间,他深人研究了落体运动、静力学、水力学等,发现了惯性定律,还研制出了一些新仪器,如温度计、天文望远镜等。

1608年,伽利略受到一个可以将所视物品放大的玩具的启发,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天文望远镜。一天晚上,他拿起天文望远镜对准月亮,发现月亮上面有高山、深谷,还有火山的裂痕。这一发现鼓舞了伽利略,此后,他几乎每晚都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探索宇宙的奥秘。他发现,太阳里面有黑点,这些黑点的位置在不断地变动。因此,他断定太阳本身也在自转,甚至推算出太阳自转一周大约要28天。后来他在观察木星时,还发现木星有4颗较大的卫星,且它们在围绕着木星公转。

伽利略通过不间断的观察,以确凿的事实生动地说明:地球在围绕太阳旋而太阳不过是一颗晋通的恒星;所有的恒星都是像太阳那样的巨大モ体:宇宙间的一切天体都在运动之中。他将这些发现写进了著作《星方使者》中,此书于1610年出版后大受欢迎,人们惊讶地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

然而,伽利略的学说受到了天主教会的强烈抵制,伽利略为了保护新兴科学,多次去罗马游说教,最后教只允许伽利略写一部书,需同时介绍“日心说”和“地心说”,并且对待两种学说要持中立态度。

1632年,伽利略总结了自己在力学上的成就,完成了那部奠定近代物理学基础的巨著《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在书中,伽利略表面上不偏袒任何一种学说,实际上却为“日心说”辩护,让读者读后能自行得出“地球是转动的”的结论。

这本书出版半年后,罗马教廷便下令停止销售。随后,宗教法庭还命令年近七旬、身体虚弱的伽利略到罗马受审,并判决伽利略终身监禁(后改为软禁于家中)和停止出版著作。然而,这并未使伽利略放弃宣传真理。在被软禁期间,他又写了《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并秘密将此书手稿送到国外。1638年,这本书在荷兰莱顿市出版了。

1641年,伽利略罹患热病。当年10月,他还和自己的学生、助手讨论怎样利用等时性原理设计钟表、碰撞理论、大气压下矿井水柱的高度等问题。1642年1月8日,伽利略离开了人世。直到临终前,伽利略都在从事科学研究。可以说,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热爱的科学事业。

伽利略追求真理,面对困难从不退缩;他不盲从于权威,在经过实验论证后,敢于对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提出挑战;他毅然顶住压力,与罗马教廷斗智斗勇,向人们传播新的科学成果。伽利略以颠覆权威的胆识、执着追寻真理的精神和系统的观察实验为武器,推翻了前人科学家的错误论点,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依据、逻辑体系严密的近代科学,因此,伽利略被后人称作“近代科学之父”。

伽利略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吗(近代科学之父伽利略)(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