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进校园第二季(戏曲进校园第一课:老调不老)

孩子们专心练习唱法和身段,浓浓的戏曲氛围浸润校园,我们走进新市场小学, 共同见证春季首次活动——

戏曲进校园第一课:老调不老 梨园纳新

戏曲进校园第二季(戏曲进校园第一课:老调不老)(1)

课前,孩子们在认真练习压腿。

戏曲进校园第二季(戏曲进校园第一课:老调不老)(2)

学生们在认真练习戏曲动作。

戏曲进校园第二季(戏曲进校园第一课:老调不老)(3)

戏曲老师在指导同学练习戏曲表演基本功。

戏曲进校园第二季(戏曲进校园第一课:老调不老)(4)

戏曲老师在指导学生的动作细节。

戏曲进校园第二季(戏曲进校园第一课:老调不老)(5)

穿戴好行头,孩子们有模有样地唱戏。

戏曲进校园第二季(戏曲进校园第一课:老调不老)(6)

老师和孩子们一起练习《潘杨讼》选段。

□保定晚报记者 刘芳 李萌 实习生 刘宇昊

“你杨家为大宋南征北战,保定了俺赵氏锦绣江山……”

2月13日是本学期新市场小学第一堂戏曲课,一曲荡气回肠的保定老调《潘杨讼》选段在该校活动教室里唱响,孩子们的身段和唱腔都略显稚嫩,但各个神气十足,俨然一群老票友。

新学期的戏曲课堂格外热闹——还没到上课时间,教室里已传出动听的曲调,小戏迷们有模有样地练习学过的唱段,在一板一眼的对唱中传递戏曲韵味。

“杜老师,我们太想您了,快教我们唱戏吧!”看到老师走进来,二年级的陈诗萱和同学们迫不及待地跑到老师跟前,他们的眼神里充满学戏的渴望。教孩子们唱戏的是保定老调艺术研究院院长杜振忠。今天的他走路没有往日的飒爽,只因前几日在一场演出中伤到了腰。医生让他卧床休息,可是一想到还有一大群孩子兴冲冲地等着上戏曲课,他怎么也躺不住。忍着病痛,却不减精神头。

“为了让戏曲艺术活力不减,助力打造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保定老调剧团在‘创新’上下足功夫,编排了《保定欢迎您》《打疫苗》等新剧目,使‘老腔老调’唱出‘新词新意’。”杜振忠说。

课上,杜振忠老师用生动活泼、妙趣横生的话语,为学生们介绍了新学期要学习的剧目。随后,带学生们练习了《潘杨讼》等经典老调选段,丰富的表情、娴熟的动作,孩子们兴奋不已,学得一丝不苟。“老师,我也想学唱老调。”循着戏声过来,一个小女孩目不转睛地看着表演,被深深吸引了。

“我从一年级开始学的,有时候一节课下来,胳膊都不能动了、嗓子也哑了,学戏很苦,但是老师和爸爸妈妈总是鼓励我,学戏不能嘻嘻哈哈,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无论是练习身段、动作,还是跑圆场,四年级的孙羽扬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

报名学习老调的孩子有几十个,为了不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学校并没有筛选分流,而是全部接纳。几十个孩子得轮流练习跑圆场,让原本就不算大的活动教室显得有些局促。条件的限制并没有影响孩子们的热情,戏曲老师刘梦瑶说,天气暖和了,会组织孩子们到操场上练习。未来有了更好的场地条件,将满足更多的孩子学戏,更好的传承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市场小学注重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戏曲就是其中一项,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还能激发学生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市场小学校长宋爱梅说,2016年起,新市场小学便开始积极开展“戏曲文化进校园”活动,到现在每周定期开设戏曲课程,聘请专业剧团老师来校上课,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

傍晚时分,气温渐冷,孩子们热情不减,袅袅余音中,戏曲文化浸润校园,一起迎接新学期的春暖花开。

(本文图片均由李萌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