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江第一桥项目(万里长江第一隧)

湖北日报讯(通讯员 张启山、钟南亚)9月7日上午,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隧”的海太长江隧道正式开工。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的《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2020—2035年)》,海太过江通道是“十四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公铁复合过江通道。

此次开工的海太长江隧道(海太过江通道公路部分)起自沪陕高速江苏段,经南通海门以盾构隧道形式越江,在苏州太仓上岸,止于沪武高速常熟段。计划工期为6年,预计2028年建成。

项目连接苏州太仓市、常熟市和南通海门区,是通州湾至常熟高速公路的关键节点。项目建成后,可以有效分流苏通长江大桥的流量,对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优化过江通道布局,提升过江交通支撑能力和服务水平,推动沿江城市群跨江融合发展等意义重大。

为什么称它“万里长江第一隧”?

提到“万里长江第一隧”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肯定是武汉长江公路隧道。作为最早筹划、最早建成的长江隧道,2008年12月28日,武汉长江公路隧道建成通车,成为长江天险上第一座穿江隧道,开创武汉地下过江历史,中华民族实现“隧穿长江”百年梦想。

以武汉长江公路隧道为起点,中国铁建又设计建成了万里长江第一难隧——南京长江隧道、万里长江第一地铁隧道——武汉地铁2号线长江隧道、万里长江第一廊——苏通GIL综合管廊、万里长江第一公铁合建隧道——武汉三阳路长江公铁隧道。

可以说长江上隧道众多、群星荟萃,海太长江隧道却横空出世,成为跨越长江天堑、连接海门和太仓的又一座“地下飞虹”,从此让“万里长江第一隧”有了新提法。

海太长江隧道全长约39.07公里,其中过江隧道长约11.2公里,盾构横断面外径16米,项目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从海门南互通立交至碧溪互通立交段,含过江段隧道部分的设计时速100公里,其余路段设计时速120公里,是目前国内距离最长、断面最大、运行速度最高的公路水下盾构隧道。

万里长江第一桥项目(万里长江第一隧)(1)

全景鸟瞰-江北

同时,海太长江隧道具有“长、大、高、深、险”的特点:“长”:盾构隧道超长,隧道全长11185米,盾构段9315米;“大”:隧道直径超大,盾构外径16.0米,开挖断面超过16.5米;“高”:超高水压,最大水压达到0.75MPa;“深”:深厚覆土,江中段隧道最大覆土为38米;“险”:复杂地层条件下,长距离、大直径、高水压掘进施工风险控制要求高。

万里长江第一桥项目(万里长江第一隧)(2)

剖面效果图

万里长江第一桥项目(万里长江第一隧)(3)

超长隧道救援车专用通道

“万里长江第一隧”当然实至名归。

它的来龙去脉?

大国工程,世人瞩目。作为世界级超级工程,海太长江隧道一直备受关注,每一步都振奋人心。自项目启动以来,在江苏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的精心指导和通苏两地的通力协作下,各单位协同作战,各项工作高效推进。

万里长江第一桥项目(万里长江第一隧)(4)

平面图

铁四院自2020年5月中标、开展本工程的可行性研究,11月通过桥隧比选确定隧道方案,2021年4月中标勘察设计,开展设计工作;2022年3月工可获批。仅用不到2年的时间,刷新了江苏省可研阶段推进速度最快的跨江公路项目记录。

近日更是捷报频传、屡次刷屏。

2022年7月,本项目初步设计获批;8月,第一批隧道土建施工图设计获批;9月,配合项目完成招投标并顺利开工。

这种奇迹,我们叫中国速度。本项目的开工建设,充分彰显了我国水下隧道的雄厚技术实力。

推进这么快,质量如何保障?

质量保证来源于最权威的肯定。该项目工可报告、初步设计审查得到了由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领衔的专家组团队一致的充分肯定。

万里长江第一桥项目(万里长江第一隧)(5)

钱七虎院士

质量保证来源于优秀的设计团队。作为行业内领军型企业,设计方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简称铁四院)一直深耕水下及大盾构隧道市场,享有“水下隧道”金字招牌的美誉,目前仅长江上在建和建成运营的水下盾构隧道就有十余座。多年技术沉淀和人才积累,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各类奖项的技术实力,让铁四院成为设计单位的“最佳人选”。

万里长江第一桥项目(万里长江第一隧)(6)

设计专题汇总

质量保证来源于充分的准备。为保证海太长江隧道顺利建成通车,铁四院设计团队继续秉承服务至上的工作理念,守正创新,集中铁四院丰厚智慧,提供出优秀设计成果。

万里长江第一桥项目(万里长江第一隧)(7)

工可专题汇总

在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铁建首席专家、铁四院总工程师肖明清的技术领衔下,设置了“超大直径盾构隧道结构、防水与防火一体化研究”、“超长、超大盾构隧道防灾减灾技术研究”、“高水压超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与装备技术研究”、“超长、超大盾构隧道绿色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超大直径智能化、建管养一体化技术研究”五大专题群,招募近60所高校及科研单位参与专题研究设计方案。

万里长江第一桥项目(万里长江第一隧)(8)

海太照片

万里长江第一桥项目(万里长江第一隧)(9)

海太照片

万里长江第一桥项目(万里长江第一隧)(10)

工可评审会照片

可研阶段,铁四院研究团队开展了“交通量预测、通航影响、防洪影响、环境影响、用地预审”等24项专题支撑研究结论;

“设计过程中,海太长江隧道共开展了60余项专题研究,对隧道结构及防水与防火一体化、防灾减灾、绿色低碳、施工与装备和智能建管养等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铁四院海太长江隧道总体设计负责人张迪介绍。

铁四院联合东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多家单位,共同开展了“超大直径盾构隧道结构、防水与防火一体化研究”科研攻关,在隧道结构方面取得了多项技术创新成果。提出了“管片与内部结构一体化”的设计理念与设计参数,保证了管片结构在全生命周期内的服役性能;研发了“DDCI 斜螺栓”双道连接的管片纵缝构造方案,大大提升了对水下软土段隧道接缝变形的控制; 研制了新型超高性能混凝土防火材料,提出了烟道板、防撞侧墙等内部结构防火一体化结构新型式,成功解决了结构抗火设计问题; 提出了管片接缝弹性密封垫表面微结构防水与防气技术,优化了双道密封垫防水体系,有效提升了高水压盾构隧道的防水稳定性。

“这些技术创新经多种试验校验,已应用于结构设计,为海太过江隧道的结构安全提供了重要技术保障。” 西南交大封坤教授对参与设计过程记忆犹新。

质量保证来源于足够吸睛的设计。跨天堑、起宏图。海太长江隧道斩获多个“首次”,创下诸多“第一”,堪称“水下盾构隧道技术里程碑工程”。 每一个重大进展与突破,都让人赞叹不已。世界最长公路水下盾构隧道,中国断面最大的水下盾构法隧道,全国首个零碳隧道,首创采用直达地面的救援车专用通道,首创采用区段式排烟方式,首创采用一体化全预制盾构隧道内部结构,首创采用防火与结构一体化烟道板,首创采用防脱落新型牛腿结构、首创采用DDCI新型连接构造……

万里长江第一桥项目(万里长江第一隧)(11)

超长隧道区段式排烟新工艺

万里长江第一桥项目(万里长江第一隧)(12)

全预制盾构隧道内部结构

万里长江第一桥项目(万里长江第一隧)(13)

绿色环保型隧道路面铺装 

万里长江第一桥项目(万里长江第一隧)(14)

防火与结构一体化烟道板

万里长江第一桥项目(万里长江第一隧)(15)

 新型烟道板牛腿结构 

万里长江第一桥项目(万里长江第一隧)(16)

盾构管片DDCI新型连接构造 

万里长江第一桥项目(万里长江第一隧)(17)

中国断面最大的水下盾构法隧道

四院人致力于将海太长江隧道打造成交通强囯江苏样板标志性工程、中国盾构隧道装配式建造示范工程 、中国水下盾构隧道建设技术里程碑工程、国际领先智慧绿色零碳隧道经典工程。

本项目开工意味着什么?

隧道总体设计负责人张迪介绍,海太长江隧道连接苏州太仓市、常熟市和南通市海门区,其建设对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国家战略、完善区域路网布局、促进跨江融合发展、高水平建设扬子江城市群等具有重要意义。

对南通、苏南而言,海太通道开通后,10分钟就可以跨过长江;南通和上海的城际高铁开通后,半个小时就可以抵达上海市中心,南通与上海和苏南将真正实现同城化,南通、苏南的经济发展将迈向一个新的台阶,这是历史性的机遇。

对区域经济而言,长江是世界上最黄金的内河水道;长江入海口的上海港是我国对外贸易的枢纽港口,也是全球第一大港口。过江通道把上海和南通“打通”,有利于形成以上海为中心的新“大湾区”,实现长三角一体化,统一全国大市场都有着重大意义。

从宏观经济来看,在目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形势下,海太通道这样高质量项目的施工建设,从而不仅在短期内拉动内需,还能提升未来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