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一生都活在爱的梦幻里(被爱束缚的女人)

心理学家卡伦·霍妮说:不被人爱的信念,正是对那种不能去爱的状态的自觉反应。

这句话让我想起了《金锁记》里面的女主人公曹七巧,曹家本是开麻油铺的,由于父母早逝,七巧便被贪图富贵的哥嫂,许配给了当地的名门望族姜家做二少奶奶,因为姜家的二少爷从小就有软骨病,所以七巧在这段婚姻里面,并没有丝毫的幸福感可言。

年少时,七巧没有得到父母的爱,也没有得到哥嫂的爱,她觉得自己如同一件货品一般,被哥嫂“卖”到了姜家,给一个“瘫子”做老婆,这种不被人爱的心理暗示,使得七巧感到自卑,她既渴望获得别人的爱,又惧怕别人的爱,在这种矛盾复杂的情绪下,七巧的心里逐渐变得扭曲,并将自己身上这种被爱束缚的压抑,延续到她的子女身上……

在我看来,曹七巧的悲剧人生,固然有旧社会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原因,但是,也有她因为心中缺爱,太过敏感的想要为自己披上保护色的自身原因。

因为从前没人爱过我,我就觉得今后也不会有人真心待我;因为别人都用爱束缚我,我也要用爱去束缚别人。

张爱玲一生都活在爱的梦幻里(被爱束缚的女人)(1)

回想曹七巧的少女时代,她理想中的自己,应该是一个健康阳光的,值得被人爱与呵护的,然而,后来七巧却因为人生的境遇,与自身的性格原因,活成了自己原本讨厌的模样。

被爱束缚的女人,总是活不出自己理想的模样,回首曹七巧的悲剧人生,她在三个方面将自己束缚的最深。

第一,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让曹七巧的性格变得尖酸刻薄。

在一段婚姻关系之中,夫妻两人能够做到门当户对是很重要的。

所谓的“门当户对”,不仅是指夫妻两人的原生家庭,能够在财富和名望上相互匹配,更重要的是夫妻两人是否能够做到三观一致,彼此重视。

家里开麻油店的曹七巧,被贪财的哥嫂许配给当地的名门望族姜家做儿媳,哥嫂所看重的,无非就是姜家的财势,但是他们却忽略了七巧的感受。

因为七巧与丈夫的原生家庭条件差距太大,所以,在嫁入豪门之后,七巧注定会受到很多冷眼与非议,用姜家下人的话来说,要不是二少爷身体有病,怎么会轮的上她(曹七巧),她也配?

在这段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中,就连姜家的下人,都看不起曹七巧,更遑论公婆对她的态度了。

张爱玲一生都活在爱的梦幻里(被爱束缚的女人)(2)

本身丈夫就有软骨病,只能卧床生活,再加上被姜家上上下下所轻视,这使得本就自卑敏感的七巧,开始变得强势且尖酸刻薄起来,因为她知道,除了她自己,没有人会保护她,也没有人会爱护她。

在我看来,正是因为外在的环境压力,使得七巧不得不变得强势刻薄,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但同时,这种性格上的扭曲,也为她今后的人生悲剧埋下了伏笔。

而这种人生悲剧的成因,正是因为七巧被哥嫂的爱所束缚,走进了一段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嫁给了一个她所不爱的人。

第二,对爱情的试探与失望,使七巧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钱是最重要的。

一段婚姻能够获得幸福的关键,就在于你是否是嫁给了爱情,没有爱情作为基础的婚姻,不但经不起风雨的侵袭,更如同一湾死水,让人看不到一点希望。

嫁给患有软骨病的姜家二少爷,并不是曹七巧的心中所愿,即使两人在结婚之后,七巧也依然感受不到爱情的温暖,她或许觉得自己只像是一个服侍丈夫的高级丫鬟,每天都生活得很压抑。

然而,七巧毕竟还年轻,她心中对爱情仍有渴望,于是,她便将自己对于爱情的憧憬,投射到了风流潇洒的姜季泽身上,姜季泽是姜家的三公子,也是七巧的小叔。

七巧本以为能够从姜季泽身上寻找到她渴求已久的爱情,但是,令她感觉到失望的是,姜季泽所想要的,只不过是七巧所继承的钱财。这使得本来就敏感的七巧,不敢再相信爱情。

张爱玲一生都活在爱的梦幻里(被爱束缚的女人)(3)

我觉得,七巧的敏感与谨慎,都是出于她对自我的保护,因为从小缺爱,结婚后,又嫁给了一个没有爱情基础的丈夫,所以,七巧自卑地认为没人会真心爱她,所以,七巧则变得更加实际,既然爱情把我不住,那我就把握住钱就好了。

亦舒在《喜宝》一书中,曾说过一句有名的话:我想要很多很多的爱,如果没有,有钱也是好的。而七巧在自感无法再获得爱情之后,便让自己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她认为:既然没有爱,那我只有把握住金钱,才能把我住幸福的生活。

在我看来,七巧的这种观念,正是源于她那段没有爱情的婚姻,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嫁给了爱情的女人,即使生活不富裕,但是她们仍对生活充满希望,心中有幸福感,然而,有很多嫁给了物质的女生,虽然衣食无忧,但却不快乐。

唯有嫁给爱情,才会有愿意与对方同甘共苦的决心,不会在逆境下轻言放弃,嫁给爱情的人,对待生活的态度,总是乐观且充满希望的。而曹七巧的人生悲剧,就在于她被自己心中的缺爱给束缚住了,一直没有追寻到她想要的爱情。

张爱玲一生都活在爱的梦幻里(被爱束缚的女人)(4)

第三,对子女苛刻的爱,是因为她害怕失去,走不出爱的束缚。

一个人生不幸,不相信爱情的人,也很可能会将自己对爱情的失望,投射到她的子女身上。

曹七巧有一对儿女,但是,她却亲手毁掉了儿女的婚姻与爱情,使得他们只能守在自己的身边,孤独终老。

有人说,七巧之所以这么多,是因为她并不爱她的子女,不过,我却不这么认为,我觉得,曹七巧之所以毁掉了子女的爱情,反倒是因为她太爱自己的子女了,因为怕他们受伤害,因为怕失去他们,所以,七巧情愿用爱将子女束缚在自己的身边,让自己好好保护他们。

在我看来,曹七巧对子女的这种爱,正是源于她心中的自卑,和对爱情的不信任,而最令人感觉到唏嘘的是,她将自己心中的这种伤痛,投射到了她的子女身上。

就正如同年轻时的七巧,被她的哥嫂毁掉了自己的爱情一样,当七巧面对自己的子女的时候,她用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子女,七巧终于活成了自己曾讨厌的模样。

张爱玲一生都活在爱的梦幻里(被爱束缚的女人)(5)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曾提出过这样一个观点,当一个人在面对童年时的缺失与自卑的时候,当他成年之后,心中就会形成一种补偿机制,它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第一种是积极的补偿形式,他会努力积极的生活,创作自己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第二种是消极的补偿形式,他会通过报复式地满足自己的需求的方式,来补偿自己曾经的缺失。

遗憾的是,七巧最后选择的补偿自我少时缺失的方式,是消极的,七巧对子女的爱,之所以苛刻,就是因为她害怕失去,走不出内心对爱的束缚感。

张爱玲一生都活在爱的梦幻里(被爱束缚的女人)(6)

《金锁记》是一部让人沉重的小说,写作这本小说时,张爱玲只有23岁,文学评论家夏志清曾将它称为史上最好的中篇小说。

在我看来,《金锁记》向我们阐述了一个道理,被爱束缚的女人,活不出自己理想的模样。

曹七巧本是一个渴望被爱,希望自身能够做到为人与善,并懂得去爱子女的人,然而,由于成长环境的影响,以及自身性格的扭曲,曹七巧始终走不出爱的束缚,最终,她在没有爱情的婚姻中,变得对爱情失望,对子女苛刻,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模样。

《金锁记》告诉了我们,女人要想摆脱爱的束缚,就要多一些自信,多一些勇气,多一些希望,当你拥有了这些能力,就会发现,只要你愿意努力去做,你就会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