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b站又叫小破站(从小破站到)

人们对视频网站的那些称呼很有意思比如,腾讯视频被称为“鹅”,爱奇艺是“桃”,芒果TV是芒果,优酷为“裤”,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为什么b站又叫小破站?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为什么b站又叫小破站(从小破站到)

为什么b站又叫小破站

人们对视频网站的那些称呼很有意思。比如,腾讯视频被称为“鹅”,爱奇艺是“桃”,芒果TV是芒果,优酷为“裤”。

由于各自的官微经常发动小学生式的幼稚大战,用代称暗戳戳地指摘对方,吃瓜群众看着有趣,居然将“桃”“鹅”站成了一对CP。

而到了B站这里,画风则完全不同。

原先,由于A站的服务器不稳定,经常崩溃,于是用户便给予其“小破站”的爱称,后来A站没落,B站崛起并继承了这一爱称。

近来,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用“叔叔”一词指代B站。该梗源于某部日本影片,由于片中的男一号与B站创始人徐逸撞脸,并被男二号“叔叔”实施了虐待。很多人便用这种关系和称呼,来指代B站现任CEO陈睿和徐逸的一进一退。

本是个具有讽刺意味的梗,却随着B站近两年的大肆扩张,使“叔叔”和有钱人的形象完美重合。于是,“叔叔”由贬义成为了中性词,甚至是爱称。

称呼演变的背后,是B站发展的嬗变。今年以来,B站先后举办了三场发布会,深度发力自制游戏、纪录片和国创动画。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B站以6亿人民币的价格全资收购了有妖气原创漫画。此外,在投资领域,B站今年就投资了至少42家公司。在电竞领域,有消息称B站旗下的英雄联盟战队BLG在转会期为一些顶尖选手开出了不符合规定的天价合同,直接导致联盟出面叫停。

正如网友所调侃的“叔叔来了就全买了”,B站给人的印象早已成为了财大气粗。

但是,B站今年的Q3财报显示,B站营收为52.07亿元,同比增长61%,净亏损为26.86亿元,同比扩大144.01%,亏损速度大于收入增长速度。人们不免疑惑,从“小破站”到“叔叔”,从“烧钱”到“亏钱”,B站真的出息了吗?

B站为什么要特立独行

B站一直是一家特立独行的视频网站,其自身的定位是泛娱乐社区,涵盖了长、中、短等各种类型的视频。内容风格与主流的长视频平台优爱腾芒以及短视频平台快手和抖音完全不同。

这是由B站的社区氛围所决定的。一直以来,B站最为人称道的便是它特有的用户群体:活跃度高,忠诚度高,粘性大。

据B站最新发布的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B站的月均活跃用户为2.67亿,同比增长35%,日均活跃用户为7200万,同比增长35%,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达到了创历史新高的88分钟。

在其他视频平台不断为用户活跃度头疼时,B站却不必为此太过焦虑,因为有大量优质的UGC内容提供给用户。这当然是其多年深耕社区文化的结果。

然而,当用户的身份认同感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平台为了维护这部分固有受众,在决策方面会不可避免地为之倾斜,其直接结果便是社区内容的圈层化。

起初,B站的主要营收来自于游戏营运,但却非常谨慎,因为要评估合作的游戏产品所针对的游戏群体是否符合B站风格,游戏的内容和形式是否符合B站的“二次元氛围”。倘若不能满足以上条件,就宁愿放弃合作。

这种运营思路大抵也延续到了B站的长视频发展中。从去年好评如潮的《说唱新世代》到今年的《我的音乐你听吗》《90婚介所》,从《风犬少年的天空》到《突如其来的假期》《双镜》,无论综艺还是剧集,都兼顾了用户的喜好,甚至内容创作者还要补习功课,迎合社区氛围,在节目里寻求与B站用户的精准沟通。比如,“把XX打在弹幕上”,就已经成为了B站综艺里的一种新语态。

除了内容和用户层面,B站付费会员的模式也不是一开始就走通的。

起初,B站的学习对象应当是同为弹幕网站的日本niconico动画,比如发展粉丝经济、售卖周边产品、举办线下活动等。但是,niconico动画的最大营收来源实际上是付费会员,B站对其他盈利模式的学习卓有成效,却在2016年实验的付费会员模式中遭遇滑铁卢。

原因在于,用户认为B站的会员服务太过鸡肋。1080P画质、评论区专属表情、空间自主头图、游戏礼包等功能对用户来说并非必需品,在普通用户能够享受到同等内容的情况下,收费会员并没有做到明显的差异化。

但尴尬之处正在于此:当时正处于拉新扩张中的B站显然不能在内容提供上对付费会员和非付费会员进行差别对待,那既有违初心,容易激怒用户,也会在与其他视频平台的竞争中丧失主动性。毕竟,无广告的视频体验一直是B站拉新的重要驱动力。

因此,B站的付费会员在上线一个月后便由付费转为了用户积分兑换制,直到2018年推出大会员的“付费抢先”策略,真正将大会员与普通用户区分开来。

此后,人们对“B站失信”的冷嘲热讽便不绝于耳,但正如陈睿所言,“小国寡民是开心,但你是世外桃源也会被坚船利炮干掉。”

长视频承担的角色

事实上,B站重拾付费会员业务之时,niconico动画的付费会员增长已经陷入停滞甚至倒退。但这对于B站来说似乎并非什么大问题,毕竟从其目前的动作来看,虽然近两年在长视频领域动作频频,但实际声浪并不算大。

物以稀为贵,每逢B站推出新的综艺和剧集,都会引发媒体报道,但倘若仔细算来,似乎在数量上又没有多少,B站在这方面的投入与传统长视频网站比起来仍是小巫见大巫。比如,即便在广撒钱的背景下,B站剧集的确切消息也只有一部尚在开发中的国漫同名改编剧《时光代理人》。

这种项目节奏对于新入坑B站的用户尤其是大会员来说并不友好。

试想,一个被站内某部综艺或剧集吸引而来的大会员,看完这个作品后,突然发现大会员已经无用武之地了。琳琅满目的国漫番剧不是自己的菜,UP主的视频不需要大会员也能随意观看,B站费尽心思屯下的老剧老片貌似也不是刚需,新的作品还遥遥无期。所以,为什么要开大会员呢?

至于它重点加码的21部纪录片新作,或许能在社区文化的加持下赢得老用户的欢心,但恐怕很难满足新会员的胃口。

可见,B站走的并不是长视频平台的发展逻辑。

一方面,B站可能并没有将会员收入做成主营业务收入的意图,只是将其作为一个阶段的短期增长点;另一方面,财报中所体现的59%的月均付费用户增长率,仿佛也没那么美好,埋下了诸多隐患。

一直以来,业界有一种观点:短视频平台,做到一定程度之后,一定会涉足长视频。原因是长视频平台虽然亏损严重,但其一年上百亿的会员收入也会让人眼馋。但事实上,抖音、快手和西瓜视频的长视频尝试均止步于轻微“试水”,雷声大雨点小,好像就只是为了给长视频平台上眼药一般。

而从目前的情况看来,说B站的长视频“出息了”也不太现实。更何况,今年的综艺《我的音乐你听吗》《90婚介所》和剧集《突如其来的假期》《双镜》尽管质量不错,但并没有取得该有的破圈效果,影响力有限。

向近,向远

很少有人知道,B站一直在尝试微短剧的制作。有一个名为“轻剧场”的官方账号,自今年8月份以来便一直在更新微短剧。其中,最成功的当属B站出品的《抓马神探》,10集收获一千多万播放量。而在这个栏目中,更多的微短剧只有几十、几百的播放量。更令人惊讶的是,每部微短剧都有一个相同的冠名商。

虽不尽准确,但我们也能从微短剧的运营中看出B站对自制内容运营的佛系心态。

毕竟,归根结底,B站多年培养起来的社区氛围才是最值钱的,其带来的优势是其他视频平台艳羡而不能得的。

比如,来自用户的“双标”。一部作品,在其他视频平台播放量破亿,热度值攀高,对普通观众来说也没有什么概念和意义。但B站的作品,只要达到几千万就能直观地给人“很火”的印象了。这种社区氛围的加持,想来让B站的招商也多了几分硬气。

再比如,众筹能力。一部《灵笼》的众筹金额在一个月内就突破了1665万人民币,刷新全行业国创周边众筹项目的最高纪录。

依靠着这些自有优势和游戏、电商、广告、增值服务的优势,B站在短期内的盈利焦虑并没有外界想象中那么大。而往长远看,B站化身投资机构,将吸纳进来的资金疯狂投资出去(迄今为止已投资上百家公司),收获的是硕果还是恶果还需要交给时间来评判。但无论如何,这应当是B站走通盈利模式的关键。

【文/许心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