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录社员都是向阳花(那年那事④那些年)

山径文学社作品(夕阳浅唱)

那些年,社员都是向阳花

杨进文(苗族)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一首《社员都是向阳花》唱响了大江南北:“公社是棵常青藤,社员都是藤上的瓜。瓜儿连着藤,藤儿牵着瓜,藤儿越肥瓜越甜……”时间过得真快,人民公社管辖的生产队这种最基本的农村集体组织,已经消逝三十多年了。

“吃了吗?”在那个年代,乡亲们无论是在路上相遇还是邻里间串门时,打招呼的方式几乎是如此这般的雷同。自小,我就耳濡目染于这种纯朴的礼节,并被父母长辈训导成人恭理致的“道德模范”。我深知,这绝不是浅俗的客套,而是包含着最朴素最真挚的感情。因为,“民以食为天”,在数千年以来的农耕经济条件下,维系温饱始终是民众生存之首要。连续至人民公社生产队时期,一日三餐能够填饱肚子,便是乡亲们那时节的“幸福之梦”。所以,当年的“时髦”问候语为“吃了吗”,这是多么的纯朴而实在啊!

自己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虽然现在已经过上了美好幸福的新生活,每当回忆起生产队的社员们那番劳动情景时,心里还真的是五味陈杂……

“吃了吗?”如今在我心里,这句问候语仍然挥之不去。虽然也曾挨过饿,但我好怀念那时人们的纯朴啊!

向日葵

向日葵,又名叫“朝阳花”。她们始终迎着太阳转,内心总是蕴育着盈盈的果实。我很喜欢这种黄色的花,在炎热的阳光下,它是那样醒目纵情地绽放。

前几天,我散步到市郊区,突然发现一棵向日葵。于是,我禁不住立足欣赏,并欣然掏出手机拍照保存。俗话说物以稀为贵,我在近几十年里很少与向日葵"邂逅"了。但是,曾在集体化时期,每个生产队大面积种向日葵的情景,我至今还没有淡忘。

回忆录社员都是向阳花(那年那事④那些年)(1)

那些年的每年农历四月初,生产队里的“附带劳动力”(老年人等相对体弱者)就干始整修地边,烧土子灰,窖(放)小便或大粪,翻挖旱土,大面积种植向日葵。向日葵是队里的主要经济农作物之一,秋收之后,由集体统一卖给当地供销社的土产部,是社员们的一笔经济收入。

如今又见当年向日葵,我不禁生出许多感叹!我们要学习向日葵浑身的奉献精神。它结出的"瓜子",成了人的美味;它去子后的饼,是喂猪的好饲料;它的茎杆,捆成一小捆,放到小圳或溪边用石头压着浸泡,待十天半月,从水里取上来,用锤子将向日葵的茎杆锤破,去掉其白蕊子,晒干后,可以燃作照明物,用来去"照鱼"。

我小时候,就是用晒干后的向日葵茎杆,扎成小把子,到了晚上打着火把去田垅里照泥鳅、黄鳝。那个时期,稻田除虫没有使用化学农药,很有利泥鳅繁殖与生存,所以,一般不到一个时辰,往往就会满载而归,一家人可以美美吃上一、两餐。

一般夜间在大田垅里举着葵杆火把"照鱼",总会遇到院子里的同伴。若是谁的向日葵杆使用完了,但照鱼的兴趣又蛮高,同伴们就会“慷慨解囊",从自己手里本来也不多的葵杆之中分出一部分,送给需要的人。

现在,有许多事物,一去不复返了,只能在自己的记忆里回味一下。总之,一个人,心若向阳,处处光明。我每天清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告诉自己:我要用阳光心态去对待新的一天!

稻草

我家乡在湘桂边界的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西岩镇陈家坳村,我曾经在那里的田间地头摸、滚、爬近30年。即将而立之年时,我被招工进入本县燕子山国有林场。但是因为我母亲与孩子们均属“农村户口”,我成了不折不扣的“半边户”。所以对我来说,招工仍然是离乡不离土。从此我成了一个"两面人":一面在单位"林家铺子"里挖穴造林、持刀抚育、握斧主伐,挥汗如雨;一面在老家的"责任田"里播种秧苗、用牛耕田、拿镰收割,汗流浃背。 每年稻谷收割完之后,都要将稻草收回家。稻草看起来是一根草,其实它们"神通广大"。它是耕牛过冬的主要粮食。平常每天放牛归来,把牛关入栏里之后,依然要在牛栏枋上,绑挂2小捆金黄颜色的干枯稻草,以飨“农家之宝"(牛)。

回忆录社员都是向阳花(那年那事④那些年)(2)

每年的春播期,稻田与旱土里,刚刚播下去种子,各类鸟儿“从天而降”,若是整天去驱赶鸟儿,哪里有时间?于是,乡邻不约而同地扎起“稻草人",头戴斗笠,手持棍子,吓得鸟儿不敢飞入“禁区”。  小时候,如果我不小心感冒了,只要一出现发烧流泪打喷嚏的症状,奶奶就找来牛草(稻草),烧着熊熊的牛草火,让我在一旁边烤,烤得我整个脸面绯红,而且浑身直冒热汗。然后她把烧过的牛草灰扫到一边,将刚才烧过的地方,用嘴喷上米酒,她用手试探地面上温度不烫手时,就要我赤脚“上阵“,踩踏在那“热土”上,待到冷却后,才让我"收兵回朝"。将我送到床上,拿被子严严实实地盖好,等我睡觉醒来,感冒早已“跑"得“无影无踪”了。无怪乎,老人们常说:"烤牛草火是散寒(治疗感冒)的大王(居第一)!"

人们用稻草扎制茅席,用来盖墙。农村烧砖作瓦,碰上大晴天"翻脸"时,主人敏捷地用手操起扎好的茅席盖在砖瓦的坯子上,躲过"一劫",安然无恙。在农村生活时,我就曾用稻草盖过辅助用房(牛栏、茅厕、猪栏、灰屋等),用它遮风挡雨,也能应付一、二年。 古代祖先“结绳记事",而我曾经用稻草搓绳子绑在菜园里的瓜架上,草绳牵引着南瓜藤、丝瓜蔓任意舒展"远行"。瓜熟之时,移步搬凳,架下摘瓜,我在上面摘,妻在下面接,其乐融融。

那些没有化肥的岁月

在生产队时期,农民种田种地根本没有任何化学肥料与农药。社员们都在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教导:"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想尽一切办法劳动生产,"备战、备荒、为人民",社员群众的劲往一处使,努力建设社会主义。

在那个年代里,虽然没有化肥,但是丝毫没有影响农民种田的积极性,社员们已经牢记了伟人的教导,从而树立了"种田一心为革命"的高尚情操。所以,在生产队队长的统一安排指挥下,集体行动,上山刹青(当年生长的杂草)、修草皮;爬到附近岩(石)山头上的洞穴里去取黑土肥泥;抽干塘里的水,挖出塘底淤泥;有的农户甚至掀开自己家里的木地板,刨取尘土,交给队里用来作肥料。

回忆录社员都是向阳花(那年那事④那些年)(3)

"紧急行动起来,大干当前生产!"这幅遒劲有力的标语,是1972年3月由吴敦炳老师用高浓度石灰水书写在我家老屋侧面的青砖墙上的。虽然已经过去快半个世纪了,现在仍然依稀可认,成为我家保护的“非物质文物”之一。

这条标语极大的鼓动人心,比现在的"三申五令"还要奏效。于是,生产队里的老幼们也不甘示弱,参加"积肥"行列。我便是"幼"里的其中一个,每天读书放学回来,一手拿着小脚耙,一手提着矮粪箕去捡牛粪、拾狗屎。交到生产队里过称,按重量计算工分而得报酬。刚开始,隔着很远见到那脏物,便开始心里作呕,后来慢慢地"司空见惯"了。我为了多捡一些牛粪狗屎,通常比同伴出门得早,有时候拾得多,挑不动,就急忙回家喊大人去担回来。每次积极劳动被父母夸奖,甚至受到生产队长表扬时,心里都感到乐滋滋的。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料来当家!"社员们以集体观念为重,各家各户的大便小淤自觉地挑到生产队里的灰屋棚子称重量登记,计工分。没有谁会私下拿去浇自留地?社员们热爱集体,从而感动了我幼小的心灵!

"生口的要吃,生根的要肥";"人哄地皮,地哄肚皮”!社员们大家对这些谚语熟记于心,然后大家又拓宽了积肥路子。在荒地里烧土子灰;利用晴天用锄头修杂草,晒干之后点火,使之成堆燃烧;如果灰料较多,可以边烧边添加料、边将火堆里已烧好的灰用锄头"通"(扒)出一部分来……

在那个没有化肥的年代里,社员们齐心积肥,算得上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那些岁月,生产队里的男女老少,社员都是“向阳花”。都在为建设社会主义添砖加瓦,壮大与发展集体经济,迈向社会主义康庄大道!

那年那歌-社员都是向阳花(刘紫玲)

  作者简介:杨进文(笔名先进文化),男,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人,苗族,城步作家协会会员。常在《中国绿色时报》、《湖南林业》等报刊上发表文章。

再读其文-

一名森林卫士的山水情怀-点击左边文字打开链接

回忆录社员都是向阳花(那年那事④那些年)(4)

(山径文学社肖殿群编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