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戏骨那些让人动容的瞬间(刚了一辈子的老戏骨)

来源:小城君 一人一城

“早年见过钱,晚年见过钱的不一样,他是早年见过钱的,这辈子基本上知道什么叫做风雨。”(马未都评李诚儒)

富商老戏骨

Real actors

“要不是郭敬明谁认识你李诚儒。”

“你有什么资格在那倚老卖老?”

这是《演员请就位》第一季播出时,我看到最好笑的网友评论。

《演员请就位》第一季,李诚儒和郭敬明多次在线battle,频上热搜,激烈程度堪称年度第一骂战。

除了怼导演,他还怼节目组、怼演员,比如评价《悲伤逆流成河》演员:

“坐在这儿看这个,如坐针毡,如芒刺背,如鲠在喉。”三如名场面至今流传。

老戏骨那些让人动容的瞬间(刚了一辈子的老戏骨)(1)

毫不客气的点评,直接引起部分网友的怒火,带起了一波针对他的网暴。

可有趣的是,到了《演员请就位》第二季,他反倒成了最受期待的看点。

前几期,基本没有李诚儒的镜头,网友们居然觉得不太舒服,弹幕上都在呼唤他。

为什么想看他?因为他把娱乐圈的“面子文化”打得稀碎,管你什么咖位,有多少流量,他觉得你演的不好,你说得不对,那你就别想得一句好话。

于是,《演员请就位》第二季,终于在郭敬明“作妖”的时候,李老师千呼万唤始出来了,直接点名郭敬明:

“我不喜欢翻手为雨覆手为云的各种做法。”

老戏骨那些让人动容的瞬间(刚了一辈子的老戏骨)(2)

狂是真的狂。

“得罪人”这件事好像就不在李老师的考虑范围内,通常圈子里,敢这么“直”的,肯定要被评价一句:“情商不够。”

但李诚儒显然属于另一种:他有资格,所以底气十足。

老戏骨那些让人动容的瞬间(刚了一辈子的老戏骨)(3)

相比于在《演员请就位》,更多人熟知李诚儒,是《重案六组》里的大曾。

作为《重案六组》的铁粉,一段时间内,李诚儒饰演的“大曾”一度成为我眼里警察的代表形象。

踏实,气定神闲,很可靠的人设贯穿全剧,总结来说,就是一个“稳”字。

老戏骨那些让人动容的瞬间(刚了一辈子的老戏骨)(4)

《重案六组》季洁、大曾

这种“稳”的感觉,不光是靠演技的加持,准确来讲,一个演员,他人生中所经历和沉淀的东西,都对他的演技是不是“浮于表面的模仿”有一定影响。

而“大曾”背后李诚儒的人生,说一句起起伏伏都是浅的,毕竟他可是典型的从白手起家到亿万富翁的大佬。

1954年李诚儒出生于北京,李家原是在老北京开绸缎庄的,待到他出生时,却已家道中落。

父亲早早去世,母亲拉扯11个孩子,饭都吃不饱。

16岁,他被分配到北京景山服装厂做工,当起了裁缝工人,也就是在这,他最早接触了工人俱乐部的话剧演出。

老戏骨那些让人动容的瞬间(刚了一辈子的老戏骨)(5)

要说李老师身上有一股硬邦邦的劲,很大概率来自他“不认输”,“不认输”的人有个特点,就是当有机会出现时,他们总能毫不犹豫的伸出手。

1981年,励志要当演员的李诚儒,跑去《西游记》剧组应聘唐僧,被杨洁回绝了。

“别说唐僧没演上了,《西游记》上千个角色,连一个小妖都没让我演。”

按理说一个角儿都演不了,搁一般人早就打道回府了,可李诚儒却留下做了《西游记》的场务,啥活都干。

而至于他在剧组的重要程度,江湖传言:他三次被开除又三次被请了回来,到了缺他不行的程度。

老戏骨那些让人动容的瞬间(刚了一辈子的老戏骨)(6)

彼时的李老师,成为《西游记》最早的剧组人之一,他像一个中间枢纽,连接着剧组的各路起承转合:住宿、转场、联系演员、置景...

《三打白骨精》那场戏,剧组前往张家界采景,可碰上雨季,还出现了塌方,他独自走了14公里的路去找挑夫,运拍摄仪器。

大到维持剧组运转,小到衣食住行,“人参果树”、“白龙马”...是他找来的,就连弼马温率领的骏马群都是他联系军区骑兵团找的。

导演杨洁当时就一个感觉:“不知道他有什么方法,但就是都可以解决。”

老戏骨那些让人动容的瞬间(刚了一辈子的老戏骨)(7)

李诚儒原名李成儒

拍完西游记,已经28岁的李老师,又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顺应时代潮流,他下海经商了。

刚开始经商,其实就是在东单摆地摊,卖鱼、卖水果...啥都试试,在街头观察了一阵后,李诚儒很快就发现:

较之于风靡的欧式风衣,明明日版风衣更适合国人,可市面上却很少,于是他进货小试了一把,果然可行。

后来,他陆陆续续进了10万件风衣,全部卖光,上百万到手了。

拿到第一桶金,李老师马不停蹄,在西单开了家近千平的商场「特别特」,那可是北京第一个自选式服装店,不得不说,他的经商头脑真是一流。

老戏骨那些让人动容的瞬间(刚了一辈子的老戏骨)(8)

抓住时机,生意干得火热,李诚儒很快就成为“李老板”。

据他回忆:他的「特别特」,日营业额高达50万,1991年的时候,他的外汇仓里就有1300万美金。

当时京圈里说的“北京四李”(有钱人),他就是其中之一。

开服装店,炒外汇,开酒店、桑拿房...身家轻松过亿。

李老板出行,8万美金的奔驰和宝马换着开,衣服非名牌不穿,随手给出的小费都100美金,谁见到都得叫一声:李总好。

老戏骨那些让人动容的瞬间(刚了一辈子的老戏骨)(9)

但钱这个东西,来得快,去得也快,没过一两年,外汇市场动荡,李老板一夜倾家荡产。

他自己形容那种感觉,“从后脑勺到尾巴骨噌得一下全是凉气”,头发都掉成地中海了。

从5万元起家到亿万富翁到再次变成穷光蛋,人生果真如戏,更雪上加霜的是,那一年,李诚儒还被误诊为癌症。

而这,却也是他重返演艺圈的契机。

“躺在病榻上问自己,最爱的是什么,还是表演。”

于是,身无分文的李诚儒重新投身演艺圈。

老戏骨那些让人动容的瞬间(刚了一辈子的老戏骨)(10)

《演员请就位2》里,陈凯歌对曹骏说的一番话让人印象深刻:“我从来没把你看成是第40名,这个节目组什么S级,A级,B级。都不算什么,我们只是遵守节目的规则而已。”

导演们好像有一个共识,这只是一个综艺,别太较真。

相比之下,“较真”的李诚儒就显得格格不入了,他对每一个上台表演的演员们较真。

演员们能否听得进去,谁也不知道,不过节目组一定喜欢他“毫厘都要计较”,毕竟有爆点。

在商圈、剧组混了那么多年,李诚儒能不清楚吗,但他还是要较真,因为他太尊敬演员这个职业了。

老戏骨那些让人动容的瞬间(刚了一辈子的老戏骨)(11)

《我就是演员》里,歌手杨坤来跨界表演,挑战冯小刚的《老炮儿》,李诚儒表达了质疑:

“我怎么能看好他呢,一个有名的歌手,现在来挑战我们演员,哪怕是一个很优秀的演员,也不是万能的,你把我们演员看得也太容易了。”

这是“戏骨”的优越感吗?不是。

点评杨坤的表演时,他说:“如果真的热爱,一会加个微信,咱俩一起讨论演戏。”

老戏骨那些让人动容的瞬间(刚了一辈子的老戏骨)(12)

他不是把自己抬得高,他是把演员的门槛抬得高,从而告诉大家:不是什么人,都能进来玩一圈的。

对演戏这件事这么较真的人,你让他看那些背不下台词、各种用替身、基本功都练不好的演员,他能沉默的坐在那里看已经不容易了。

就像他在《演员请就位》里点评小鲜肉的台词:“没有字幕,根本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听不清,是演员的大忌。”

老戏骨那些让人动容的瞬间(刚了一辈子的老戏骨)(13)

有网友说他没资格点评,此言差矣,在台词上,李诚儒可吃尽了苦头。

年轻的时候,还没从商前的李诚儒,就在董行佶手下学习,董行佶,第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知名表演艺术家。

李诚儒一次去看话剧时,遇到董行佶,激动得缠着他拜师,董行佶应了,让他朗诵一段《谁是最可爱的人》。

“在朝鲜...”刚开口,还没吐出超过三个字,董行佶就喊停了,评他哪哪都是毛病,当天下午,就这一句话,师徒俩抠了三个半小时。

“抠的我见地缝就像钻。”

老戏骨那些让人动容的瞬间(刚了一辈子的老戏骨)(14)

董行佶严厉,李诚儒却也能吃苦,日日早起去故宫墙根下练台词,十年如一日,从没停过。

越练他也越明白,台词,不只是台词而已,有些人,台词一说出来,连画面都有了。

在老师的推荐下,他参加了北京电影学院业余表演进修班,而他真正进入演艺圈,是赵宝刚导演的《编辑部的故事》。

李诚儒在里面的戏份不多,客串一个文化骗子,当时因为亲身经历所以编出这段故事。

冯小刚看完惊了,问赵宝刚“这孙子哪找的,演得跟当时骗我们的人一摸一样!”

赵宝刚说,那孙子是我同学。

老戏骨那些让人动容的瞬间(刚了一辈子的老戏骨)(15)

后来,冯小刚拍《大腕》,邀请李诚儒来演一精神病患者:

1分28秒,328个字,一镜到底,一条过,演完李诚儒手抖的停不下来,入戏了。

不过,要说真正让他广为人知的,还是那部经典的《重案六组》。

李诚儒演的是重案组刑警队长曾克强,外号“大曾”。

他演得有多深入人心,从网友的评价就能看出来了:

“小时候看了李成儒老师演的警察之后,很长时间都以为警察就是这个样子的。”

老戏骨那些让人动容的瞬间(刚了一辈子的老戏骨)(16)

“警察”角色刻画得好,于老戏骨来说算不上桎梏,一部《冷案》里的毒枭又全然颠覆。

老戏骨那些让人动容的瞬间(刚了一辈子的老戏骨)(17)

演戏,“你在那个情景里,你就得是那个人”。

这是老师教他的,所以他抠细节,就像他点评《演员请就位》里小鲜肉们的哭戏:

老戏骨那些让人动容的瞬间(刚了一辈子的老戏骨)(18)

无论是瞪眼睛挤眼泪的,还是利用强光刺激眼泪的,他都不满意。

大家好像把演戏想的太容易了,衡量的标准都失了水准,所以近些年,李诚儒几乎不再看电视剧:

“太走投无路了,乃至悲伤欲绝,深恶痛绝。”

当然,在台上见到好演员,李诚儒也毫不吝啬的给予赞美之词。

可以发现,对那些演得好的演员,他用得都是“您”这个尊称,比如对胡杏儿,他会说:谢谢您的表演。

老戏骨那些让人动容的瞬间(刚了一辈子的老戏骨)(19)

要说来不来综艺,对李诚儒本人其实意义并不大。

但凡看过他一档采访的人都知道,这位老炮,至今仍住在故宫边上的四合院里,他在家放个风筝,一不小心能挂到故宫房角上。

家里的家具,180件是金丝楠木的,摸着像绸缎一样光滑,比博物馆的还多。

他淘的价值连城的古董文物,对他而言“就是一种玩”,出手就送朋友。

而他在昌平盖的四合院,院子里种了五百棵樱桃树,单是豪横都不足以概括这位“顽主”。

可他呢,一辈子经历的大风大浪多了,却仍对演戏保持着敬畏,见不得它被亵渎,总忍不住出来说两句。

上《演员请就位》前,他也曾问过北电同窗的意见,友人告诉他:

“咱们都60多岁了,怕什么?你说出了咱们的心声,你不说就没劲了。”

老戏骨那些让人动容的瞬间(刚了一辈子的老戏骨)(20)

老戏班里有这样一句话,人要跟你说真话,你千万别恼,那是给你兜里装钱呢。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所以,有这样一个清醒的标杆立在那,真的是演艺圈的庆幸,更庆幸的是,他的声音,还没消失。

如果有一天他不想说了,要回家听戏、品茗、放风筝去了,那真就没意思了。

-END-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