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善过程中提升自我的故事(行善获福的两个小故事)

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有句话说得好:“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只要我们心存善念,与人为善,就不要在意一时的荣辱得失,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很多人坏人看着很风光,那是因为还不到受报的时候,他还有一点福气没有耗完;很多善良的人看起来过得很苦,很不顺,那是因为还在积福。

下面分享古代两则行善获福的小故事,激励一下心存正能量的朋友们!

行善过程中提升自我的故事(行善获福的两个小故事)(1)

一、明朝时期,浙江宁波人杨自惩,存心仁厚 ,为人善良,早年时在县衙里面担任狱史,管理犯人。

当时的那个县令,非常严酷,有一次在大堂上审问一个犯人,打得犯人血流满身,但县令还是没有息怒。杨自惩就向县令跪下,替犯人求情说:“曾子说过:即使查清了案情,也不可沾沾自喜,应该怜悯他们。”欢喜都不可以,怎么可以发怒呢?县令也不简单,听他这么一说,非常感动,于是就和缓下来,不再发怒了。

杨自惩廉洁奉公,家里很穷。但遇到囚犯缺少食物的时候,他还总是想方设法地周济。有一天,从杭州新来了一个犯人,路上饿了好几天,已经快不行了。但杨自惩家里也没有余粮了,回家跟妻子商量,夫妇俩就把家里仅剩下的一点米,煮了稀饭给犯人吃。

后来他们生了两个儿子,都做了官,一直做到南北吏部侍郎,大孙子做到刑部侍郎,小孙子做到四川按察使,都是名臣。

行善过程中提升自我的故事(行善获福的两个小故事)(2)

二、明朝英宗正统年间,有个土匪头子叫邓茂七,在福建一带作乱,很多当地的读书人和老百姓,都跟随他们一起造反。英宗皇帝就派曾经担任过都御史的张楷带兵去围剿他们,叛乱被平定,邓茂七被抓,但是还有一些余党在逃。

后来朝廷又派布政司谢都事,挨家搜查在逃的那些叛党,抓到就要杀掉。但谢都事不肯乱杀人,怕杀错人,便向各处寻找叛党的名册,凡是不属于叛党的,也就是在名册上没有名字的,每家每户都暗中给他们一面白布小旗,让他们插在自己家门口做记号,表示是清白的普通老百姓人家,并且下令官兵不准乱杀人。

行善过程中提升自我的故事(行善获福的两个小故事)(3)

因为有了这种措施而避免被杀的人,就有一万多人,等于救了一万多人的性命,这都是谢都事积下的功德。后来他的儿子谢迁徙考中了状元,官做到宰相的位置 ,孙子谢丕也中了探花,就是全国第三名,都很厉害。

《易经》上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凡是积德行善的人,不仅自己得到善报,还有福荫子孙,让子孙后代跟着沾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