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以前的区有哪些(北京十六区历史上曾经叫什么名字)

按照现在的建制,北京有16个区。大多数区的名字都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欲知详情,且看下文。


东城区

秦代为蓟县。

汉代直到隋唐,一直也是叫蓟县。

杜甫诗云: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辽代为蓟北县,后来改为析津县。

金代为大兴县。

元明清也称为大兴县。

北京以前的区有哪些(北京十六区历史上曾经叫什么名字)(1)

现在的东城区为清代大兴县

2010年,崇文区和东城区合并,合称东城区。

个人感觉崇文区更有文化内涵,东城区则更为简明。


西城区

汉代属阴乡县。

三国属广阳县。

唐代为幽都县,广平县。

五代为玉河县。

辽代之后为宛平县,元明清未变。

北京以前的区有哪些(北京十六区历史上曾经叫什么名字)(2)

现在的西城区,清代为宛平县

2010年,宣武区和西城区合并,称西城区。

宣武的名字是不是更好听?


朝阳区

朝阳区历史上的归属比较复杂,大多数时间是分属几个县。

明代时,分属大兴县、宛平县、通州。

清代则属大兴县、通州。

北京以前的区有哪些(北京十六区历史上曾经叫什么名字)(3)

建国后曾称东郊区,1958年改为朝阳区。

朝阳区的名字,看起来是本区历史上最好听的了。


丰台区

明代,今右安门以东的南苑乡属大兴县,西部王佐乡北部及大灰厂一带属房山县,王庄怪村以南属良乡县。

清代沿袭明代的建制。

1952年,撤销宛平县,成立丰台区。

宛平更婉转,丰台更英武。俩名字都不错。


石景山区

历史上石景山属宛平县。

1952年,撤销宛平县,成立石景山区、丰台区等。

石景山本来是山的名字。石景山位于石景山区西部,永定河东岸,被称为"燕都第一仙山"。元代称石径山,明代称石经山、石景山。

北京以前的区有哪些(北京十六区历史上曾经叫什么名字)(4)

石景山选取名胜作为区的名字,创意不错。


海淀区

古时候,海淀镇是一片浅湖区,当地人称之为"海淀"。在湖边逐渐形成居民聚落,亦以"海淀"命名。"海淀"在历史文献中亦称为"海甸"、"海店",史料记载最早见于元初王恽所撰《中堂事记》,曾称为"海甸"。蒙古人习惯于称呼湖为海,如后海,北海,南海子皆是如此。

明清时期,现在的海淀分属于昌平州和宛平县。

海淀现在是文教集中的区,集四海英才,积淀与此,不愧是海淀。


顺义区

汉代为狐奴县,后来改为安乐县。

唐贞观二十二年,以内附契丹别帅析纥便部置归顺州,本为契丹松漠府的弹汗州。

天宝元年(742年)改称归化郡,乾元元年(758年)复称归顺州。

明朝于洪武元年(1368年)十二月,降顺州为顺义县,属北平府,后为顺天府所辖。

1949年8月,顺义属河北省通州专署领导。

1958年4月,归北京市设为顺义区。

1960年1月,设为北京市顺义县。

199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县制,设立顺义区。

顺义名字一直没啥变化。说着挺顺口,听着也挺顺耳。


通州区

西汉时置路县,王莽改为潞县。

金代称通州,属于大兴府。

明代通州有漷县、香河、三河、武清四县,属北平府。

清代雍正时,改香河、三河、武清直属顺天府,通州只有漷县,不再管其他县。

后来通县通州两名多有变更,现在定名通州。漷县和潞城,现在是通州下属的镇。

北京以前的区有哪些(北京十六区历史上曾经叫什么名字)(5)

通州的名字,是和大运河连在一起的。作为大运河的北端,通州的漕运地位很显赫。如今的副中心建设,给通州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大兴区

历史上的大兴,和现在的大兴只是同名,县治和辖区范围差别较大。

辽代时为蓟北县,后改为析津县,金代改为大兴县。

清代时大兴县,衙署在东城区大兴胡同。

北京以前的区有哪些(北京十六区历史上曾经叫什么名字)(6)

清代大兴县的辖区(局部)

1949年10月建国后,大兴县隶属通县专区。

1958年3月,大兴县划归北京市并将原属北京市南苑区的旧宫、亦庄、瀛海、西红门等地划归大兴改为区建制。

1960年1月,恢复县建制。

2001年3月2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大兴县,设立大兴区。

大兴的名字,并不比蓟北或者析津差。


房山区

秦,为上谷郡。

汉,为良乡县。

金,建万宁县,后来更名奉先县,属大兴府。

元代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奉先县改名房山县。

建国后,良乡县和房山县属河北省通县专区。

1958年,房山、良乡县合并为周口店区。

1960年,周口店区改名房山县,归属北京市。

自元代起,房山的名字也有七百多年的历史了。


门头沟区

元朝,区境大部分属宛平县,仅沿河城一带初属矾山县,后属怀来县。

明代,区全景属宛平县,清代沿袭了这一建制。

1958年5月京西矿区调整区划后改称门头沟区。

北京以前的区有哪些(北京十六区历史上曾经叫什么名字)(7)

门头沟风景秀丽,有灵山,百花山,妙峰山,是旅游的好地方。有这么多名山,区的名字是不是也有更好的选择?


昌平区

西汉,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在县域内设昌平、军都二县。

三国时期魏国及西晋、东晋时,二县属幽州。

五代后唐时,昌平曾改称燕平,后晋时复称昌平县。

北京以前的区有哪些(北京十六区历史上曾经叫什么名字)(8)

清代昌平为昌平州,属顺天府

昌平这个名字不错,所以一直没变。军都作为地名消失了,但燕山余脉称为军都山,也保留了历史的痕迹。


平谷区

明代蒋一葵所著《长安客话》说明了平谷名字的来历:

平谷在盘山西,故称盘阴,本古渔阳郡地。汉初封卢绾于此,绾亡始置县。四周皆山,中则平地,因以平谷名。

秦,平谷地区属于渔阳郡。西汉时,始建平谷县。

晋朝初年,属潞县。

唐,为大王镇,属渔阳县。

明初因元旧制,平谷县仍为蓟州属县。清乾隆八年,以平谷县直隶顺天府。

新中国成立后,平谷县隶属河北省通县专署。1958年10月20日,平谷县划归北京市。

2002年4月,平谷县撤县建区。

北京以前的区有哪些(北京十六区历史上曾经叫什么名字)(9)

平谷桃花

平谷归属虽然多变,但名字基本未变,始于汉代的名字,有历史厚重感。


密云区

密云为北魏皇始二年(397年)置,县治原址在今丰宁县大阁镇东北南关村。县南15公里余有高山,常年云雾缭绕,名密云山,即现在的云雾山。密云县名来源于山名。

明清时密云属顺天府。

密云历史上还曾叫渔阳郡,渔阳县,安乐县,安乐郡,檀州等等。

渔阳的名字,当地企业还有采用的。

北京以前的区有哪些(北京十六区历史上曾经叫什么名字)(10)

密云古北水镇

密云是明清沿袭数百年的称呼,历史也有一千多年,也是极好的名字。


怀柔区

秦汉时,怀柔属于渔阳郡。

怀柔名字第一次出现是在唐代,不过当时怀柔辖区大概相当于现在的顺义区。

明太祖元年,改檀州为密云、怀柔二县。

清代怀柔为顺天府所辖县。

北京以前的区有哪些(北京十六区历史上曾经叫什么名字)(11)

怀柔旅游景点众多,青龙峡,慕田峪,雁栖湖,都值得一去。

自古至明清,怀柔都是汉族和少数民族融合的地区。"怀柔"一估计有中原王朝对外宣传味道。


延庆区

秦,始设上谷郡,置上兰、居庸县,今延庆属之。

西汉时,上谷郡夷舆、居庸二县均在本境。

东汉时,属居庸县。

北齐,属怀戎县。

唐贞观八年,改名妫州。

唐末及辽金时,改为缙山县。

元延祐三年,升缙山县为隆庆州。

元灭明立,废州设隆镇卫,建文元年(1399)改隆镇卫为隆庆卫。

明永乐十二年(1414)复置隆庆州,直至隆庆元年(1567)为避穆宗年号遂易为延庆州。

清仍沿用延庆州,属顺天府。

北京以前的区有哪些(北京十六区历史上曾经叫什么名字)(12)

延庆风光

居庸的名字,留在了长城居庸关。延庆之名,沿用了五百多年。

本文为土木君哥原创,转载请直接转发,以保证文章的完整性(包含作者信息),不要做任何编辑。如果有任何改动,作者保留要求转载者删除的权利。

土木君哥

工学硕士

热爱建筑

发掘历史


参考资料

畿辅通志,雍正版,李卫,唐执玉等。

畿辅通志,光绪版,李鸿章,黄彭年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