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过年感人的五个瞬间(回家过年真实的生活)


01


2019年,电视剧《都挺好》火了。

一个个个性鲜明的角色,让大部分看剧的人都能从里面看到自己或身边人。


毫无主见却又自私、小气的苏爸。

强势霸道、重男轻女的苏妈。

死要面子、又愚孝的大儿子苏明哲。

妈宝男、啃老族二儿子苏明成。

18岁就和家人断绝联系,靠着自己当上成功人士的女强人苏明玉。


苏妈去世后,苏爸的养老问题,把三兄妹搞得“天翻地覆”。

很多人都为苏明玉鸣不平:小时候,被家里人重男轻女的思想压着,现在靠自己打拼成功了,又被曾经伤害过自己的家庭拖累。

苏明成则是被骂得最多:妈宝男、啃老族、没出息、搜刮爸妈血汗钱的蛀虫。

回家过年感人的五个瞬间(回家过年真实的生活)(1)

但是细想下,苏爸苏妈的晚年生活、苏妈最后的日子里,这三个子女分别在做什么?

大儿子苏明哲远在美国,小女儿苏明玉和家里断绝联系,只有二儿子苏明成一直陪伴在两个老人身边。

担负起照顾父母这个重任的,正是这个妈宝男苏明成。

有网友说,苏明成这是“陪伴式啃老”:

看似陪伴老人,实则是在榨干老人的棺材本。

回家过年感人的五个瞬间(回家过年真实的生活)(2)

苏明成的角色确实挺招人恨的,但不管他再怎么讨人厌,端茶递水、送医喂药、甚至哄老人开心,他都没有缺席。


微信朋友圈里曾大量转发一道让很多人潸然泪下的“亲情计算题”,大意是这样:

假如父母再活30年,假如自己平均每年回家1次,每次5天,减去应酬、吃饭、睡觉等时间,真正能陪在父母身边的只有约24小时,30年总共才720小时,差不多一个月。


父母再给你30年,你却只能给父母30天。

算算陪伴在父母身边的时间,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子女的表现真的连苏明成都不如。

是的,在现实里,我们既不能像苏明哲这样给父母挣脸,还不能像苏明玉这样给父母挣钱,我们甚至连像苏明成这样陪伴父母都是奢望。


02


2016年,大年初三,山东淄博火车站候车大厅,一位旅客在前来送别自己的父母面前突然跪地不起,并对着父母磕起了头,而一旁满头白发的老父亲则伸手抹着眼泪。

跪地男子叫张金丽,46岁,在北京工作。

张金丽的父母80岁,孩子常年不在身边,是典型的“空巢老人”。

张金丽之前已经4年没回家过年,他有个大哥在杭州,但也因为工作无法常常回家。

由于初四就要上班,张金丽初三晚上就要坐车回北京工作。

面对前来送站的老父母,张金丽情绪激动,觉得没尽到孝道,自觉愧对父母,顿时下跪给爸妈磕头。

既不能接父母到大城市一起生活,也不能放弃工作回家陪伴年事已高的父母。

张金丽的无奈,才是三亿漂泊在外的打工者真实写照。

回家过年感人的五个瞬间(回家过年真实的生活)(3)


2018年年初,一张“离别”的照片在网络迅速传播。

过完年,在杭州工作的周建海准备开车回城,在汽车准备发动的那一刻,80岁的周妈妈把头探进车厢,凝望着儿子,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反复嘱咐要注意安全。

直到车开出了村口,再也看不到,周妈妈才走回家中,那个只剩自己一个人的家。

回家过年感人的五个瞬间(回家过年真实的生活)(4)

作家龙应台在散文《目送》里很“豁达”地面对已经长大要离家的孩子,看着孩子渐行渐远的背影,心里默默地说了句“不必追”。

但全天下的父母,心里的真心话,其实是——“留下来”。

当你离去时,他们是向你挥手道别,还是招手让你回来?


03


《都挺好》这部剧里,苏家无疑是幸运的,他们出生、生活在什么都有的大城市苏州。

女儿虽然不和家里往来,但是都在一个城市,大儿子虽然远在美国,但是顶着清华、斯坦福两大名校的光环,回苏州找工作也不是难事。

毫无疑问,最后电视剧会是一个大团圆结局,一家人开开心心地在苏州生活着。

回家过年感人的五个瞬间(回家过年真实的生活)(5)

苏家的孩子不需要在工作与亲情之间做选择。

但是对于大部分家庭,工作和亲情,是一个难以平衡的矛盾。


1

211硕士、华为海外技术部经理、年薪20万以上,这些让人羡慕的光环都落在年轻的邓启明身上。

华为派邓启明到印尼开疆扩土,启明盘算着,只要在海外待五年以上,省吃俭用能攒个三四百万,回到国内就可以好好孝顺父母了。

在海外还不够一年,就在2012年的一天,他接到了家里的电话,“父亲走了”。

邓启明回不过神:父亲才55岁,怎么会~~

“子欲养而亲不待,赚再多的钱,也买不来亲情。”,对父亲的遗憾,不能再在母亲身上重演。

邓启明放弃了优裕的海外工作,回家陪伴母亲,在四川的一个小县城,接过父亲的手艺,卖起了黄粑。


2

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陈斌强,2007年,他的母亲患上了老年痴呆症,生活不能自理。

为了更好地照顾母亲,陈斌强放弃待遇较好的中学,主动申请回到离家较近的学校教书。

回家过年感人的五个瞬间(回家过年真实的生活)(6)

家住县城的陈斌强,每周都会将母亲绑在自己身上,骑摩托车30公里,带着母亲去上班,到了周五,又将母亲“绑”回家中照料。一连五年(截至2012年),风雨无阻。


3

四川省理科状元、清华清华优秀毕业生、金融界高级白领,陈勇用自己的努力,活成了“别人家的孩子”。

但当他得知父亲不幸骨折,在家无人照顾,他果断放弃广州的高薪工作,选择回家照顾父亲。

回家过年感人的五个瞬间(回家过年真实的生活)(7)

父亲的病久不见好转,他就找离家较近的一家物流公司做了一名普通保安。

从月薪三万的高级白领,到月薪2000的保安,能让清华学子做这样选择的,只有亲情。




在《超级演说家》电视节目中,北大博士生王帆演说《做一个怎样的子女》中的一句话,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至亲之情不应该是看着彼此渐行渐远的背影,而应该是,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回家过年感人的五个瞬间(回家过年真实的生活)(8)

都说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但是真实的生活,往往比电视剧里的剧情更残酷:

那就是,我们既不能像苏明哲这样给父母挣脸,也不能像苏明玉这样给父母挣钱,我们甚至连像苏明成这样陪伴父母都是奢望。


融不进的城市,回不去的乡。

既不能接父母到城市一起生活,也放不下工作回老家甘于平凡。

这才是三亿外出打工者真实生活。

致每个为了让父母过上更好的生活,而在外漂泊的我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