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王阳明传习录之104 解读王阳明传习录108节

解读王阳明传习录之104 解读王阳明传习录108节(1)

原文:

萧惠问死生之道。

先生曰:“知昼夜,即知死生。”

问昼夜之道。

曰:“知昼则知夜。”

曰:“昼亦有所不知乎?”

先生曰:“汝能知昼?懵懵而兴,蠢蠢而食,行不著,习不察,终日昏昏,只是梦昼。惟息有养,瞬有存①,此心惺惺明明,天理无一息间断,才是能知昼。这便是天德,便是通乎昼夜之道而知,便有甚么死生?”

词语解释:

①息有养,瞬有存:语出张载的《张子全书》卷三《正蒙.有德》。

译文:

萧惠向阳明先生询问有关生死之道的问题。

阳明先生说:“知道了昼夜,就知道了生死。”

萧惠又问什么是昼夜之道。

阳明先生回答说:“知道白天,也就知道了黑夜。”

萧惠说:“难道还有人不知道白天吗?”

阳明先生说:“你能知道白天?无非是懵懵懂懂起床,糊糊涂涂地吃饭,行为不能自觉,习气不能明察,整日昏昏,这只是梦游一般的白天。唯有‘息有养,瞬有存’,让此心清醒明亮,天理没有一刻间断,才算是懂得白天。这个就是天德,就是明白了昼夜之道,知晓了昼夜之道,难道还能不明白生死的问题吗?”

解读:

掌握着话语主导权的阳明先生不放过任何一次宣讲自己学说主张的机会,这一段由萧惠同学发起的探讨“生死之道”的问答,最终变成了一次阳明先生对自己学说主张进行弘扬的一场新闻发布会。

萧惠问的“生死”,是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生命之存亡的生死,这种生理学意义上的生死,一旦通过阳明先生之口涉及到,自然就会被导引到伦理学意义上的哲学探讨上来。从逻辑学的角度看,阳明先生这里是玩了一把“偷换概念”的把戏。

但是,如果回顾阳明先生一贯的学说主张,也就可以理解他自然有一套自圆其说的道理,并不能简单地认为是诡辩。他首先挑明生死之道和昼夜之道是相通的,天真烂漫的萧惠同学自然而然在阳明先生的引导下,马上询问什么是昼夜之道,“忽悠大师”阳明先生立即说知道了“昼”就知道了“夜”,如此一来自然就知道了昼夜之道。萧惠马上瞪圆了那双童真的大眼睛,说难道还有人不知道昼(白天)的道理吗?太阳出来就是白天,太阳下山就是晚上,地球人都知道呀!难不成先生您认为闭上眼睛就是天黑。

算你猜到点子上了,阳明先生这里想要表达的意思,剥开所有的过度包装来说,就是“闭上眼睛就是天黑”——这好像是某首歌的歌词。当然,这里阳明所表达的睁眼和闭眼,依然要认为是比喻的意思。人心时刻保持对天理的明觉洞察,对自己的作止起息能时刻自我关照,并不断校正到和天理的运行保持步调一致,就是睁眼的状态,就是白天,就是生。反之,人心对天理处于麻木“无觉”,或者觉而不改,只是行尸走肉般按照自己的溺习而坐卧止息,这种状态就是闭眼,就是天黑,就是死了。

阳明老先生够狠,按他这种说法,能一下子解决掉长久以来困扰着人类发展的人口爆炸问题,估计平均每天地球上三分之二的人都要被划归到死人的类别。以前听到过一句比阳明先生这里说过的更狠的话,说人过了四十岁,都应该被拉出去枪毙,因为人的生理年龄一旦过了四十岁,心理年龄一般情况下就已经进了墓地,每天的生活轨迹都不过是对往日积习的千篇一律的重复,再也难有创新了,向上了,自我改进了之类的生命活动呈现,所以,人最好在四十岁时自行了断,免得活在世界上浪费资源。

话说的是过于偏颇了,但是其中的道理是极其深刻的。阳明先生在这里之所以把话说这么深,原因就在于萧惠同学本身的积习比较深重,对这样的人,只有用猛药才可能引起他的警醒,如果换了是徐爱那样的学生,阳明先生只需要轻轻点拨一下,早已经不见鞭影自奋蹄了,何必话至于此?

欢迎关注我:

“一生伏拜王阳明、曾国藩,想交一起知行合一、修身养性的朋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