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us协议解析(IEA国际工程联盟华盛顿协议)

sbus协议解析(IEA国际工程联盟华盛顿协议)(1)

从IEA协议的内容以及签署国或成员来看,都可以追溯到WA,可以说WA是IEA的第一个也是最基本的协议,它发挥了基础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

(1)确立了实质等效的核心理念。1989年以前,一些工程机构认识到需要通过双边协议相互承认毕业生。后来,由英国工程理事会和美国ABET发起,于1988年和1989年制定了一份标题为“承认导致认可工程学位的方案/课程的等效性”的协议(1993年以前被称为六国协议,从2007年起被称为“华盛顿协议),有澳大利亚、加拿大、爱尔兰、新西兰、英国和美国等六个创始签字国。创始签字国承认这份协议不同于原来的双边协议,而是一份确立实质等效的多边协议。实质等效含义是:签署国同意,在各自的管辖范围内,认可彼此的教育方案和毕业生,以便注册或获得许可,促进毕业生在签署国管辖区之间的流动。也就是说承认专业工程师教育基础的实质等效。实质等效是原则、是核心理念,但不是内容和结果的精确对应。

sbus协议解析(IEA国际工程联盟华盛顿协议)(2)

(2)促进专业工程师的国际注册。WA的意义不仅在于确立了实质等效的教育认证,还在于专业工程师的国际注册。因为WA签署国中有6个除了教育认证外还负责专业工程师的注册,因此,提出了一项调查相互承认注册专业工程师的机制的建议,这项建议最终促成了工程师流动论坛(EMF)。同样,WA的签署国中的大多数既对工程技术教育感兴趣,也对工程技术类人员的注册感兴趣,于是“华盛顿协协议”的签署方又发起了工程技术专家流动论坛(ETMF),该论坛后来发展为“悉尼协议”。

(3)确立成果导向的毕业生素质范例。一些签署国在1990年代后期制定了以成果为基础的标准,并从2000年起采用这些标准对方案进行认证,进而发展为WA毕业生素质范例,针对定义复杂的工程问题。后来的“悉尼协议”(SA)和“都柏林协议”(DA)的毕业生素质范例均参照WA的关键要素制定。毕业生素质标准的采纳实际上在WA内树立了成果导向的评估范式。虽然毕业生素质不是“WA”的正式组成部分,但由一个签字人对方案(课程)进行的认证实质上等同于毕业标准,这本身就是对达到毕业标准的毕业生的一种重要承认形式。

sbus协议解析(IEA国际工程联盟华盛顿协议)(3)

(4)确立了通用规则和程序。WA的运作模式,由双多到多边,从彼此认可、注册的规则和程序发展为协议体系内的互认、注册的一套规则和程序,为SA和DA的运作模式提供示范。到2007年,WA通过了一套通用的扩展规则和指南,还建立了一个共同秘书处。所以,WA的实质等效不仅指教育基准,还包括保障协议执行和发展的规则、程序的实质等效。自此,共同秘书处与组成协议一起被称为国际工程联盟(IEA)。

(5)明确了成为两级成员的标准。在2007年规则和指南基础上,经过改进,截止2014年版本,确定了临时阶段和签署阶段适用的接纳标准。获得临时地位的标准是:必须通过书面材料证明其具有工程认证机构应具备的关键特性,并拥有至少具有一套特定特征的认证系统。申请必须得到作为提名人的两个签字人的支持。取得签署国地位的标准是:需要对其认证程序进行现场审查;必须满足三个关键要求:首先,认证制度必须按照最佳做法的指标运作;第二,受审查机构对经认可的方案所要求的标准必须与“WA”的毕业生素质大致相同;第三,该机构必须证明它作出了决定,并承诺将这样做。

(6)具有显著的示范辐射作用。WA的影响潜力是显著的,它不仅影响SA、DA,满足了对各种工程人才认可的需要,它还被视为全球专业工程师的标准,人们普遍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虽然认可只适用于签署国领土范围内提供的教育项目,但为了适应需要,2009年通过制定新规则,增加了新的服务对象——新兴经济体。

总之,《华盛顿协定》是国家组织(签约国)之间的一项自治、自主的协议,这些组织为高等教育项目提供外部认证,使其毕业生有资格进入专业工程实践,在工程实践经历中,分为工程师、工程技术专家、工程技术员三个不同类别,当然,在各个法域可能会有不同的称呼,这也是进行国际认证的一个主要原因。

(图片来自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