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二十大报告(学习二十大报告)

2022年10月20日下午,中国产业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产研院)、中国通信学会创新驱动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创工委)围绕“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举行了“数”读二十大伟大成就线上 线下学习交流会。产研院执行院长、创工委副主任委员兼秘书组组长史卓琦,产研院常务副院长、创工委副主任委员兼党小组组长鲍泓,产研院常务副院长、创工委副主任委员刘大成,产研院副院长、创工委顾问赵继军,产研院全体员工与创工委部分委员共同参加,鲍泓主持会议,赵继军领学。

学习二十大报告(学习二十大报告)(1)

鲍泓主持会议

赵继军在领学中表示:“沉甸甸的党的二十大报告,字里行间诠释着‘言必信、行必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二十大报告中的新亮点和新思想明确了未来一段时期的工作内容和方向。‘守正创新’,一方面守住中国的传统与文化根脉,另一方面敢于勇于创新。尤其是报告中‘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概念,相信新征程上的中国将同世界分享更多发展机遇。”

学习二十大报告(学习二十大报告)(2)

史卓琦发言

史卓琦表示,二十大的召开振奋人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如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信息通信业需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心系“国之大者”,在新征程上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壮丽篇章。

学习二十大报告(学习二十大报告)(3)

鲍泓指出,二十大报告中,作为关键词的“发展”出现了108次、“现代化”出现了50次、“创新”出现了22次、“改革”出现了16次、“开放”出现了14次、“改革开放”出现了4次、“创新驱动”出现了2次,而且把“创新驱动”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为我们创新驱动工委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报告特别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必须坚持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面向“网络强国”“制造强国”等国家战略,产研院及创工委将继续紧紧围绕中国移动通信产业,不断推动科技、人才的创新助力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

刘大成强调,全球局势变化下,中国发展坚持问题导向,警示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双安全,二十大明确提出“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需要时刻关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变革,关注高技术产品的技术封锁,关注国际准则和标准制定,关注关键领域的供应链精准脱钩等主要外部挑战,立足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建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知识图谱,定期全面评估产业链供应链风险,主动参与国际准则和标准制定,构建完整产业链供应链绿色生态。

创工委委员代表、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马严在发言时说,二十大是在重要时期召开的重要大会,大会多次提到了向信息化社会转型,作为一名信息通信工作者,同时也是一位老师,深感责任重大,也会在今后落实到具体的教学、科研包括科普等工作当中。最近在做一些科普讲座,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孩子掌握基础的信息化技术,同时充分利用国家目前提供的大好时机,丰富自己的知识内涵,能够真正成长起来。

创工委委员代表青岛以太科技董事长林明贵表示,在深入学习在党的二十大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后,更加坚定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坚决团结在党中央周围的信念,特别是“系统观”,有了一个从整体看问题、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视角和方法论,这可以更好结合自身专业和技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路上贡献自己的力量。

山东龙都防护科技有限公司、海南经济特区中质猎鹰智能勘测科技有限公司、山东风墩皮革制品有限公司、秦皇岛市傲森尔装具服装股份有限公司、愉悦家纺有限公司、北京市北方办公用品公司等企业共计80余人线上参加学习二十大文件精神。与会的委员和企业代表一致认为,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报告精神,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特别是要把学习报告精神与做好本职工作结合起来,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推动我国通信企业坚持自主创新,培育更多的国际移动通信标准的主导者和引领者,为加快建设通信领域世界强国而不懈奋斗。

产研院大讲堂

自今年4月29日起,中国产业发展研究院每周四下午2点固定时间举行多种形式、内容的培训活动和企业互动交流活动,目前已经成功举办22场,先后邀请各行各业多位专家学者授课、答疑。培训内容紧跟时事,课程形式丰富多彩,为院内员工及合作伙伴搭建起交流、学习平台,今后这项活动还将继续举办下去,也希望有更多的朋友积极参与,并提出宝贵意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