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美食排行榜前十名小吃 味蕾上的湘潭之湘潭名菜

湘江盛产河鱼,湘潭洄渡鱼尤有名气到窑湾吃洄渡鱼别有一番风味湘江由上游易俗河流到湘潭城区段,宽阔江面上出现一个江心岛,四面环水,形如巨舰,名曰杨梅洲洲上蓼渚沙汀,水肥草美;洲边白帆点点,渔歌互答元代御史燮理溥化早年在此读书、耕钓,曾留下“耕钓每怀生处乐”“钓鱼湾处是生涯”的诗句,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湘潭美食排行榜前十名小吃 味蕾上的湘潭之湘潭名菜?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湘潭美食排行榜前十名小吃 味蕾上的湘潭之湘潭名菜

湘潭美食排行榜前十名小吃 味蕾上的湘潭之湘潭名菜

湘江盛产河鱼,湘潭洄渡鱼尤有名气。到窑湾吃洄渡鱼别有一番风味。湘江由上游易俗河流到湘潭城区段,宽阔江面上出现一个江心岛,四面环水,形如巨舰,名曰杨梅洲。洲上蓼渚沙汀,水肥草美;洲边白帆点点,渔歌互答。元代御史燮理溥化早年在此读书、耕钓,曾留下“耕钓每怀生处乐”“钓鱼湾处是生涯”的诗句。

湘江在杨梅洲处拐了一个湾,叫窑湾,又称锦湾,与杨梅洲隔江相望,被誉为“千里湘江第一湾”。锦湾下游两三百米处,有石嘴垴,乃东晋名将陶侃驻兵之所。过去,湘江洄渡鱼多集中在窑湾、燕子桥至西柏荫塘一带江边。

石嘴垴旁、陶公山畔,有唐兴寺,原名石头寺,唐代大书法家褚遂良曾为之题“大唐兴寺”匾额。明代礼部尚书李腾芳在《论潇湘八景》一文中写道:“石头寺终日香烟漂纱。每当暮色临空,晚钟敲响,林中宿鸟争鸣,江上渔舟徐返。禽音渔唱与钟馨之声交相溶汇,组成一支美妙的乐曲,回荡在寺周山间,仿佛置身仙境。”清康熙《湘潭县志·山水论》明确记载:潇湘八景中“烟寺畅销钟”,“烟寺者,石塔寺也”。唐代诗人孟浩然《湘南渔父》诗曰:“日落江南桂揖迟,纤鳞百尺深可窥。沉钓垂饵不在得,白首沧浪空自知。”清代文人何承珍诗曰:“古刹千年石径中,钓台长傍梵王宫。蒲团僧证三幡静,塔影禅参半偈空。事业晋唐钟馨寂,渊源衣钵水云蒙。还余老衲传经罢,更与殷勤说褚公。”

石嘴垴上有望衡亭,下有深潭,乃湘水回澜之处,洄渡鱼多麇集于此,渔民常于此捕鱼,每有人垂钓于此。昔日窑湾,店肆林立,酒帘酒旗迎风飘扬,鱼店尤多。湘潭人爱吃河鱼,多为窑湾洄渡鱼。自古以来,渔民们与水相伴,爱以辣椒煮河鱼,以水酒佐餐,借此祛湿。如今,外地客人到湘潭,常慕名而来,到窑湾吃洄渡鱼,一饱口福,颇有“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之慨。

窑湾有个河鱼店,门口的对联这么写道:

出句:春夏秋冬,喜品人间美味;

对句:东南西北,笑迎天下佳朋。

横披:湘江洄渡鱼。

走进店家,鱼香扑鼻,烹饪的洄渡鱼比脸盆还大,头、尾在外,卧在大半盆汤中,很是诱人。鱼汤中有青椒红椒、绿葱白蒜,热气氤氲,香味扑鼻。

洄渡鱼又名回头鱼,是一种无鳞鱼,乃湘江独有鱼种,实际是介于鲵鱼与黄鸭叫之间的一种地方鱼类。长得很壮实,像热带鱼,全黑,尖嘴,尾柄细而长,尾鳍巨剪般张扬。鱼肉细嫩,无细刺,只有粗刺。汤汁浓稠,味道特鲜,是一道佐餐美味,很是下饭。

洄渡鱼多生长于洞庭湖与湘、沅两水交汇处,在平静的湖水中孕生,在汹涌的江河中成长。每逢产卵季节,洄渡鱼成群结队回到出生地——江、河滩头,挤在一起,拼命地在急流险滩中奋力回游、倾力排卵,在春水中孕育新的生命。洄渡鱼只在湘江里生活,而且呆在回流的激水处,专事与激流搏击,故得名洄渡鱼。

洄渡鱼的鱼皮胶质厚,松软而富于弹性,类似鲶鱼皮。初皆误为鲶鱼,甚至误认为海鱼。它的头大,但不是宽嘴鲶鱼。吃大块的鱼肉,细、鲜、微甜,方觉具有极品河鱼风范。洄渡鱼无鳞,只有一条脊骨和两排肋骨般的大刺,鱼肉一经夹下,就是洁白纯肉,鲜嫩细密,隐含着水的力量,应是在激流中搏击所致。大块的鱼肉,食之,不是鲶鱼那样的精糯,让人只觉得鲜,淡雅而飘逸。

湘潭洄渡鱼的鱼汤,鲜咸适度,微辣鲜甜,葱姜搭配得体,煮鱼时间恰当,而且在可眺望湘江的餐桌上喝洄渡鱼汤,别有风味。

湘潭洄渡鱼味道新鲜,特别下饭。究其原因,除了优良食材,还有独特的烹饪技术。

主料:洄渡鱼净肉、荷叶、大米粉。

配料:姜末、葱白、味精、绍酒、猪油、精盐、酱油、红腐乳汁。

步骤:1.将涧渡鱼切成3厘米见方的鱼块,洗净沥干。2.大米粉及其它配料翻炒均匀,与鱼块一起包入荷叶内。3.锅内放入鸡汤。4.加入鱼块,下入葱、姜、盐、绍酒,炖2小时盛出,即可一饱口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