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必考文言文被动句(快速掌握小学高频文言文重难点)

更多资料请关注小学资源园地

小学必考文言文被动句(快速掌握小学高频文言文重难点)(1)

文言文是以古代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之一。难度主要体现在对文意的理解上。文言文有一些常见的特殊句式,掌握了它们的规律,对文言文阅读和考试有很大的帮助。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归纳梳理文言文的常考句式,方便孩子们高效查阅和记忆。

古代汉语句式类型

1、判断句

2、被动句

3、省略句

4、倒装句

判断句

类型:

1.用“者”“也”表示判断

2.用副词 “乃”“则”“即”“皆”“耳”表肯定判断,“非”表示否定判断

“……者,……也”例: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1)这种结构有几种变式:

A.“……者,……”

柳敬亭者,扬州之泰州人,本姓曹。(《柳敬亭传》)

B.“……,……也”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项脊轩志》)

C.“……,……”

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D.“……,……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2)用判断词“是”或“为”来构造判断句。比如: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句中“是”“为”,和现代汉语判断词“是”同义。但是,这种用法不大常见。文言文往往用别的词或结构方式来表示判断。

小学必考文言文被动句(快速掌握小学高频文言文重难点)(2)

被动句

1、使用“被”表示被动

例: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

2、使用“见”做标记的被动句

例: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

3、使用“为” 做标记的被动句

例:重为乡党所笑。(《报任安书》)

4、使用“于”做被动句的标记

例:至激于义理者不然。(《报任安书》)(“于”,表被动)

5、动词表被动(意念被动)

文王拘而演(《周易》)(“拘”,被拘之意)

省略句

类型:省主语、省谓语、省宾语、省量词、省介词

依所省成分划分:

1、省略主语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2、省略谓语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3、省略动词宾语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4、省略介词宾语──介词“与”“以”“为”的宾语常省略。

①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

③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5、省略介词──介词“于”“以”常省略。

①置()人所罾[zēng]鱼腹中。(《陈涉世家》)

②又试之()鸡,果如成言。(《促织》)

倒装句

倒装句主要分为: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等。

(1)主谓倒装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例如:

①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②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魏公子列传》)

③亦太甚哉,先生之言也!《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2)宾语前置

在现代汉语中,宾语一般位于谓语后边,作为谓语的施动对象。而在文言文中,于某些条件下,宾语往往提到谓语之前,呈现宾语前置现象。

①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③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④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论语》)

(3)定语后置

定语在句中一般起修饰限定名词性中心词的作用。文言文中的定语经常会后置到中心词后边,成为定语后置现象。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4)介宾短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介宾短语多置于谓语之前作状语,但在文言文中,却常置于谓语之后作补语。例如: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②有道士破巾絮衣,丐于车前。(《种梨》)

③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鸿门宴》)

爸爸妈妈们,为了孩子掌握这份查阅和记忆的材料,赶快收藏起来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