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宗澳洲牛排(澳洲牛肉科普战斧牛排)

如果说人间至味不过一碗安乐茶饭,那在我看来人间至味还少不了它-----牛排,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正宗澳洲牛排?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正宗澳洲牛排(澳洲牛肉科普战斧牛排)

正宗澳洲牛排

如果说人间至味不过一碗安乐茶饭,那在我看来人间至味还少不了它-----牛排。

澳洲牛排种类非常之多,比如菲力牛排(fillet tenderloin steak)、眼肉牛排(ribeye steak)、T骨牛排(T-bone steak)、西冷牛排(sirloin steak)、牛腩排(flank steak)、平铁牛排(flat iron steak)、肩胛牛排(blade steak)、臀腰肉牛排(rump steak)等等,它们分别来自牛身上的不同部位。看完今天的科普

平常我们去西餐厅吃牛排,精致的摆盘、大大小小的刀叉和酒杯,处处彰显着仪式感。但对于沉浸“肉海”多年的吃货来说,这些都已经渐渐无法满足日益膨胀的胃口和挑剔的味蕾。我们只想更豪气的大口吃肉!

今天为大家种草的是比手臂还粗犷的战斧牛排,相信一定能虏获你的芳心!

战斧牛排为什么这么夯?

战斧牛排(Tomahawk),说白了就是带骨眼肉牛排。采用特殊且严格的切割方法,保留较长的肋骨。

“Tomahwak”本是印第安语,意为斧头,“斧柄”是牛肋骨,“斧头”则是牛眼肉,整块战斧牛排看起来就像一把斧头。

战斧牛排对牛的年龄、饲养方法及尺寸都有相当严格的标准,一头牛只最多只能切出9-10份战斧牛排,可见其珍贵之处。

另外,每块战斧牛排至少一公斤以上,半米长,十几枚硬币摞起来的厚度,绝对是牛排中的“大哥”了!

因带着肋骨,战斧牛排烹调后骨肉相连,会呈现出有更多的香气。战斧牛排同时拥有瘦肉、一点点肥肉和筋,口感层次丰富,嚼起来非常带劲!

一般来讲,一块好的牛肉不需要过多处理,放在炉上简单炙烧,高温能将肉汁瞬间锁住,三至五成熟正好,外焦里嫩!

但,对于尺寸相当庞大的战斧牛排,较难烹调,以上的处理方式略显不足。所以许多人在处理战斧牛排时,常会在炙烤时在肉骨连接处淋上热油,并且放进烤箱,确保熟度。

短柄战斧牛排又是什么?

短柄战斧牛排,也是“带骨肋眼肉”,又称OP Rib(oven prepared rib)。区别在于短柄战斧截短了肋骨。有些短柄战斧在厚度上较真正战斧牛排薄一些;有些短柄战斧的肋骨也并非完整的一条。

这儿还有眼肉牛排

根据牛肉切法的不同,战斧牛排还有一位“亲兄弟”——眼肉牛排(ribeye steak)。眼肉牛排同样取自牛肋脊部位,不同的是它属于不带骨的肋眼肉。

眼肉牛排又被称为肋眼牛排,有些地方还会把它称作沙朗牛排,肉质嫩度仅次于菲力牛排,因其中间有酷似眼睛的小油块而得名,也是牛排店中最受欢迎最被人熟知的牛排之一。除了以上这些,其实很多食客还不甚了解的是,眼肉又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眼肉盖、侧唇、眼肉心

丨眼肉盖丨

眼肉盖牛排,就取自于肋眼肉的盖子部分,并将其切成牛排。眼肉盖是眼肉牛排的精华所在,平均一只牛只能取下不到1%的份量,也是最能体现眼肉魅力的部位。眼肉盖在高级烧肉店或铁板烧店里当作烧肉使用,是老饕们的最爱,自然价格也不菲。

丨侧唇丨

“侧唇”这个词在国内用的并不广泛,其实它就是紧贴着战斧柄尾端的那块楔形肉(酷似眼肉心后面拖着的小尾巴)。

丨眼肉心丨

去掉盖子和侧唇,留下的部位就是眼肉心啦!富含脂肪纹路,一般所说的霜降牛肉指的就是这块地方。眼肉心无论用煎的或是碳烤都很适宜,肉间的油脂能让口感更添滑顺,也更富有层次感。看完今天的科普

重量级的牛排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