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丫有很多小洞洞(这个洞好想抠怎么办)

每当小红凝视别人的肚脐时,总会感慨:为啥别人的肚脐眼干净又好看?

回家一把撩起衣服,凝视自己的肚脐时,又忍不住暴走:啊!好丑,好脏,好想抠……

脚丫有很多小洞洞(这个洞好想抠怎么办)(1)

图源网络

肚脐眼一直是父母口中的禁地,以前总会听到这些吓唬小孩的话:“抠肚脐会拉稀”,“抠肚脐会感冒”,甚至“抠肚脐肠子会烂掉”……

脚丫有很多小洞洞(这个洞好想抠怎么办)(2)

结果逆反心理作祟,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罪恶”的双手伸向它。

◢ 有人表示,作为“掏粪一族”不会放过这片跟鼻孔一样的掏宝地;

◢ 有人抠肚脐上瘾,不抠到一丁点儿东西不剩,不会罢休;

◢ 有人还喜欢抠完凑到鼻子前闻,让熟悉的味道涌上心头;

◢ 有人不光喜欢抠自己的肚脐,还喜欢抠别人的;

◢ 据说,还有人靠抠肚脐眼获得高潮……

脚丫有很多小洞洞(这个洞好想抠怎么办)(3)

打住!咱不是来讨论抠肚脐有几种骚操作,而是划重点——肚脐到底能不能抠?会不会有危害?

来,说实话,你真的了解你的肚脐吗?

脚丫有很多小洞洞(这个洞好想抠怎么办)(4)

人生第一道疤

当医生咔嚓一刀剪断脐带时,会有部分残留在初生婴儿身上,一周后自然脱落并留下了疤痕,这就是肚脐。一般直径约1-2cm,用手摸可触及到由结缔组织构成的环状硬结。

脚丫有很多小洞洞(这个洞好想抠怎么办)(5)

图源网络

肚脐难看,全怪医生手艺不行?

为什么有的人肚脐比较凹进去,里面一览无遗,而有些人则比较凸出来,还有点小肉堆着?

你以为这是因为手术医生的结扎手艺不同导致的?

其实不是的。肚脐的形状主要跟婴儿生长速度的差异结扎后是否感染当下的腹内压等因素有关。

所以,肚脐不好看,真别甩锅给医生,你也不能指望医生能给你打个蝴蝶结啊~

脚丫有很多小洞洞(这个洞好想抠怎么办)(6)

但如果肚脐平时是凹的,突然变鼓起来,则有可能发生了脐疝(shàn),这与肥胖、腹部膨隆、腹水和妊娠引起的腹内压升高等有关。

轻微的脐疝对健康不会有太大影响,但如果出现明显症状,如持续性疼痛时,则需要尽快就医。

肚脐可以抠吗?

可以,但没必要。

肚脐里的脏东西,其实就是多年积累的汗液,混杂着脱落的表皮细胞,以及皮脂腺分泌的皮脂所形成的泥垢。

脚丫有很多小洞洞(这个洞好想抠怎么办)(7)

图源soogif.com

美国科学家发现,人的肚脐是一个“细菌窝”,一个小小的洞里藏着1400多种细菌。不过这些细菌大多数是非致病性的,可以和人类“和平共处”,所以没必要去刻意清除污垢。

实在忍不住想抠,也不是不行,但最好不要直接用手抠。如果非得上手,一定要先将手洗干净,轻轻抠一下也没事(不会烂肠子)。

脚丫有很多小洞洞(这个洞好想抠怎么办)(8)

但不能用指甲自带工具去刮它,小小的肚脐“娇气”得很,皮肤较为薄嫩。

如果经常抠、抠得猛了或操作不当,容易对皮肤造成刺激导致破皮,可能还会引发炎症感染,局部出现发红、肿痛、渗液等症状。

当出现这些情况,要及时治疗,千万别自行乱用药物。

脚丫有很多小洞洞(这个洞好想抠怎么办)(9)

图源soogif.com

肚脐要少洗,但不代表不洗

虽然不推荐大家闲得没事干的时候抠肚脐,但出于卫生的考虑,还是建议定期清洗一下。

那什么时候洗呢?

1、夏天出汗量大,污垢随着汗液流入肚脐,形成污垢堆积

2、肚脐眼有异味。通常肚脐眼是不会有异味的,当有异味时就要注意了。

一般这两种情况的话,可以适当清洗一下,防止病菌滋生。

正确清洗肚脐要这样做

1、清洗肚脐的时候,可以拿棉签蘸取适量清水,在肚脐内打圈擦拭;

2、如果觉得上面方式洗不干净,可以用棉签润湿蘸取一点沐浴露/身体乳,轻轻擦拭再冲洗干净;

3、最后要用干净的棉签,将肚脐内的液体轻轻擦干

脚丫有很多小洞洞(这个洞好想抠怎么办)(10)

客官请看

总而言之,肚脐可以摸,可以抠,但请对它温柔点,抠的频率也不要太多了,不是有句歌词说了么:

请你不要到处抠抠,用力到处抠抠……”

脚丫有很多小洞洞(这个洞好想抠怎么办)(11)

〔参考文献〕

[1]Hulcr J, Latimer AM, et al. A jungle in there: bacteria in belly buttons are highly diverse, but predictable. PLoS One. 2012;7(11):e47712.

[2]Khati, Nadia J; Enquist, Erik G. (1998). "Imaging of the Umbilicus and Periumbilical Region". Radiographics. 18 (2): 413–4.

〔免责声明〕

本文数据更新于2022年10月07日

由「皮肤科杨希川教授」原创,旨在为读者进行科普

科普内容不能代替医生诊治意见,仅供参考

如有皮肤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生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策划团队〕

策划/编辑:Jeing 责编:Yellow 审核:李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