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前如何快速冲刺(如何帮助考生做好冲刺复习)

考试前如何快速冲刺(如何帮助考生做好冲刺复习)(1)

距离2022年高考还有10来天

在这两周时间里

如何做好考前疫情防控?

考前心态、饮食、健康等方面如何调整?

最后的备考该注意什么?

小编给考生及家长准备了一份指南

一起看

考试前如何快速冲刺(如何帮助考生做好冲刺复习)(2)

【做好14天监测】全国多地高考将于6月7日— 8日举行。根据教育部此前要求,考生应做好考前连续14天本地健康监测,减少不必要的聚集和跨区域流动、不到人群流动性较大场所、不前往中高风险等级地区等。

疫情下的高考备考,要按照指引,做足措施,科学防疫。备考期间,考生要保持学校与家两点一线的生活状态,戴好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配合学校做好核酸检测,及时申报14天个人健康情况和行动轨迹;与家人一起减少社交,管理好自己的健康码和行程码。外地考生须及时赶回高考报名所在地市。

【科学作息】除了注意个人防护之外,科学合理的作息是健康的保证。考生要保持充足的睡眠,不开“夜车”。日常复习的内容安排,可考虑跟高考考试科目时间保持一致,尽量把最佳生物钟调整到上午9点至11点30分,下午3点至5点的时间段。

【饮食均衡】多位备考专家提示,考前的饮食不需要额外吃补品或保健品,保持日常的均衡营养即可。

具体到一日三餐,考生早餐可选择谷类、面食、蛋奶、水果等,午晚餐的食物可以多样化,包括富含优质蛋白的鱼虾、瘦肉、鸡蛋、牛奶、豆腐等,适当搭配蔬菜水果,夜晚可以少量加餐,切忌量太大增加肠胃负担而影响睡眠。

【备考回归基础】到了最后的备考阶段,考生该复习些什么呢?高三教师建议,题量要减下来,回归基础,回归课本。

最后两周到了收官阶段,考生要把备考状态调整到‘巅峰’状态。从题海中抬头,自主地有针对性进行一个知识盲区的扫描,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各科试卷满天飞。到这个阶段一定要从基础开始,梳理核心知识体系,再回归基础。

考试前如何快速冲刺(如何帮助考生做好冲刺复习)(3)

【平常心应考】最后两周是学生容易出现心理波动的时候,心理调整非常重要。要怀着“平常心”去应对高考,尝试着跳出高考来看高考,高考只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经历,而不是终点,要有合理的期望值。学习之余,可以适当通过运动、音乐和阅读来调节心情。

当高考遇上生理期,有些家长会让孩子服用药物来人为避免。相关专家表示,一个身体的状态波动并不足以影响考场上的能力发挥,如果额外用药物等强行干预,反而会适得其反,甚至会增大考生的心理压力。

【应对极端天气】气象部门预测,高考时间,北方高温、南方降雨的可能性较大。考生要注意防暑降温,对极端天气做好充足准备,选择适当的出行路线和交通工具,带齐雨具,预留足够的路上时间,出现任何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求助。

考试前如何快速冲刺(如何帮助考生做好冲刺复习)(4)

高考在即

考前学生最担心的是什么?

有哪些压力?家长能为孩子做什么?

如何帮助考生做好冲刺复习?

以下几条请注意

↓↓↓

1

考试前学生最担心的是什么?

考生考试前最多的担心是“怕考试发挥失常”。

许多学生在过去大大小小的考试中都偶尔出现过一、二次考试发挥失常,同学们自然害怕在这关键的一考中又出现失误。实际上所谓考试发挥失常,它产生的主要原因往往与出题过偏、怪、难有关。

因此家长可以向孩子解释,高级别的正规考试,出题是比较严谨认真的,反而不会出现有时在学校考试出现的怪题、偏题,不会让你看到题摸不着北。

2

学生有哪些压力?

理解孩子有哪些压力,你才能真正帮到他。

一般说来同学们的压力来自两方面,一是心理上的,怕自己考得不好,达不到父母的期望;二是身体上的(这个反而被家长们忽视),长时间的紧张作息,超强度的听课做题,睡眠不够,他的身体自然感觉不舒服、累、压抑。

因此,家长一方面要按照孩子的实际情况设定期望值,另一方面要多关心他的身体健康,保证睡眠,同时包容他的负面情绪。

3

家长不该说什么?

不要总是问“复习得咋样了?”因为孩子没法回答你!事实上没有人是“复习完了”才去参加考试的,总会有点不放心没把握。而如果他实事求是地回答你“没复习好”,这个信息又会强化他内心的不安,增加他上考场的压力。

不要总是跟孩子讨论最后的结果。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抓紧一切时间学习,言语中带着威胁和恐吓。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要从一条湍急的河流上走过一座独木桥,过桥之前不断地说掉下去会如何如何,那么过桥的时候还能走的安稳吗?

4

为什么越临近考试,

孩子反而疲沓不想学?

基本上学生都会在某个阶段有这种感觉:一方面内心很焦急,一方面却又感到说不出的疲倦以至学习没效率。当孩子出现这种状况时,首先请家长理解,这是大脑给出的一个信号:孩子需要适当休息调整了。

人的大脑与其他器官一样,需要劳逸结合,如果外界强制性的给予学习任务,大脑自身的保护机制便会产生所谓“保护性抑制”,就是说此时大脑已经没有运转的效率了,这个时候家长可以想想孩子平时都喜欢什么活动,提醒他休息休息。

5

如何回答孩子

“如果我考不好怎么办?”

几乎每个孩子都会问父母:“如果我考不好怎么办?”有的家长说:“无所谓,考不好就考不好!”有的家长说:“考不好就完了,我没办法,到时候你自己看着办吧。”

这两种回答都不可取,考试对孩子、对家长都很重要,不可能无所谓,这么回答要么口是心非,要么是对孩子早已失去信心;而强调考不好的可怕后果,则会干扰孩子对学习的专注。

这个时候最好认真的、诚实的与孩子共同面对这个问题,承认考不好的确是我们不愿接受的,但无论怎样现在都要尽心尽力,“咱们尽力!”只有这样,将来才不会后悔、自责。

6

最后阶段家长能为孩子做什么?

决定学习成绩的有三个方面的条件: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心态。方法和习惯,已经不是考前我们能立竿见影地改变的了。所以这个时期,看到孩子或这或那的许多毛病,不要急于去纠正他。

你能为孩子做的,是使他在这个时期保持一个稳定的学习心态。

具体来说,一是照顾好他的饮食、生活起居,二就是闭上批评的嘴巴。也许他吃饭的时间有点长,也许他在厕所磨叽了半天,也许一晚上他去厨房翻了几次冰箱……不管怎样这段时期不要吭声,这是你对孩子的体谅,这就是我们能为孩子做的。

7

考试期间吃什么、穿什么?

在这里提醒大家注意:考试期间最好让孩子吃熟悉的食物、穿舒服的旧衣服。有的家长可能想在这几天帮孩子加强营养,虽说营养的保证很重要,但那应该是半年前、一年前就注意的,而不是靠这几天。

考试期间的饮食最好跟他平时的饮食一致,熟悉的食物使人放松。同样,熟悉的衣服也会使孩子更放松。

8

考试期间孩子失眠怎么办?

有一个年轻老师讲述了她第一次高考失败的惨痛经历:高考的前一天晚上,她怎么都睡不着,结果被她妈妈发现了。

她妈妈非常生气,不停地数落晚上不睡明天将如何晕头涨脑、考不好试等等。最后她妈妈整晚一直守在她旁边等她睡着。结果,她一夜都没有睡着。第二天也真的是昏昏沉沉,那一年的高考失利了!

我们都希望孩子在考试期间能睡好。但万一你的孩子失眠了,千万要告诉他,没关系,不影响做题!

人是有应激功能的,24小时不睡觉,大脑还能正常工作!如果孩子在考试前也相信这个道理,反而临考前能够释然,睡个好觉。

9

考试当天中午,如何帮孩子放松?

许多同学上午考试回来,兴奋得没法午休。

家长们看着急在心里,又不知怎样劝孩子平静下来。这时可以这么说:“躺一会儿,不必非得睡着,让身体放松休息一下,等会我叫你。”

睡眠是不能带着睡眠压力的,这样轻描淡写地说,孩子更容易入睡。注意睡眠的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一般入睡后不要超过半小时,在他进入深睡眠以前一定要叫醒他。

10

头场考试考砸了怎么办?

哪怕学习最优秀的学生,如果第一场考试考砸了,都不可避免地影响他的心情。处理不好还会牵连到他后面的考试。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首先我相信大部分家长能做到不责怪孩子。但要提醒的是,我们容易犯另一个错误:“别想了,想了也没用”“不会的,情况没你说的那么糟!”这其实是在盲目地否认孩子的失利,孩子会感觉父母不能接受他的失误。

孩子当然知道“想了也没用”,他也知道“只是这一门课考砸”。但他内心是惴惴不安的。家长这时候特别需要去倾听他的不安,他的委屈,他的自责。

只有有人理解他,才能让他稍稍好受一些。当然如果孩子一直沉浸在考试失利的情绪中,家长可以试着问他“现在怎么办呢?”请放心,绝大部分孩子是理性的,当情绪平稳以后,他能够振作起来。

11

考生在考完自己弱项学科后,

最容易出现哪些“心理问题”?

经常有考生考完试出来,神色凝重地说:“我好像没涂答题卡?”“记不清是不是在卷子上答的,好像只是在草稿纸上做的?”家长每每听到大惊失色,努力帮助孩子回忆到底涂没涂答题卡。

其实,老师在考场监考时,几乎没有发生过交空白答题卡的情况。考场上会来回督促同学们进行检查。个别同学之所以出现这种不安,与他的考试压力有关。

考生都很容易产生强迫行为或强迫观念,因此,当孩子下考回来告诉你他的担忧时,大可不必惊慌失措,安慰他,帮他尽快调整到下一场的考试中去。

最后,希望所有考生

从容备考,如愿以偿!

来源:综合自《中国教育报》、新华社、今日教育传媒、人民教育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