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电信欠费入征信体系(江西电信回应手机欠费或上征信)

“手机欠费超3个月或上征信”这一话题持续引发热议。10月13日,江西电信客服人员告诉隐私护卫队,长期恶意欠费用户将纳入征信,具体实施细节仍在研究中,目前尚未正式实施。隐私护卫队梳理发现,拖欠水费、乱闯红灯、乱扔垃圾、频繁离职等也都可能构成“失信”行为。有网友质疑称,“征信是万能的吗?”对此,专家认为,应警惕信用系统应用过度。征信主要是在经济领域发挥作用,反映的是履约意愿和履约能力。有没有闯红灯,是否乱扔垃圾是治理问题,不能把信用系统当成一个万能的东西。

手机欠费或上征信引发争议

10月13日,隐私护卫队从江西电信获悉,江西电信手机用户欠费信息将纳入个人征信系统,预计从2020年11月开始执行。对方解释称,此举仅对长期恶意欠费用户纳入征信,具体实施细节仍在研究中,目前尚未正式实施。非恶意欠费用户无需担心,他们将做好缴费提醒服务,并提供线上线下多种途径方便用户缴费。

江西电信欠费入征信体系(江西电信回应手机欠费或上征信)(1)

隐私护卫队与江西电信客服对话截图。

何为恶意欠费?江西电信客服人员回应隐私护卫队称,若用户之前使用的电信产品欠费超过3个月未交清欠费,或者享受了手机、话费等优惠,有在网协议约定而没有履约,相关信息都有可能会被接入征信。可否异地销户?上述工作人员称,若手机号与宽带、手机等进行捆绑,参与相关优惠活动则无法异地销户。“有些号码是被捆绑的,享受了手机优惠活动,要还款,还有(捆绑)宽带那些,销不了。如果只是一个号码,没有(参加)任何活动,可以自费异地注销。”“手机欠费超3个月或上征信”,这一话题在微博上引发热议。截止10月12日下午,有7亿阅读量和3.3万讨论。在评论区,部分网友认为,可以采取停机等方式来解决欠费问题,没必要上征信。不少网友在评论区质疑称,“怎么感觉啥都能上征信?”、“征信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征信是万能的吗?”

五花八门的失信行为

隐私护卫队梳理发现,不仅是手机欠费或上征信。拖欠水费、乱闯红灯、乱扔垃圾、频繁离职等都可能构成“失信”。2019年4月6日,据《经济日报》报道,拖欠水费也可能影响信用。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何南野向《经济日报》记者表示,新版个人征信将纳入更广泛的信息,如电信业务、自来水业务缴费情况、欠税、民事裁决、强制执行、行政处罚、低保救助、执业资格和行政奖励等信息。据经济观察网报道,2019年3月30日,浙江省人社厅副厅长葛平安在一场座谈会上表示,正在推进人社信用体系建设,频繁辞职和就业将成问题。“个人频繁辞职和就业的话,他的信用就成问题了。”另据澎湃新闻报道,2019年7月8日起,江苏南京非机动车、行人一年内闯红灯等违法达到5次及以上的,认定为一般失信行为,记入个人信用档案。此外,《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中明确,杭州市逐步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信息纳入个人信用信息系统的制度。面对“五花八门的失信行为”,网友曾质疑,生活中无关“金融信用”的行为,也被纳入征信信用体系,有滥用征信体系的嫌疑。

专家建议警惕滥用信用系统

那么,信用系统是否被滥用?中国并购公会信用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研究员刘新海告诉隐私护卫队,有些地方将乱闯红灯、扔垃圾等社会治理问题纳入信用系统,确有滥用的嫌疑。“可能想把信用系统当成一个万能的东西,这个是有问题的。”对于手机欠费或上征信是否合理,刘新海认为,征信系统反映的是履约意愿和履约能力。将手机欠费纳入征信系统是合理的,“手机欠费不仅是一个经济行为也是一个信用问题”。

刘新海于2017年参与完成的论文《电信大数据在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中提到,电信大数据是与消费者信用强相关的征信数据,仅次于银行信贷数据。加强电信大数据的应用和研发对于发展普惠金融意义重大。

文中提到,国内央行征信系统很早就开始采集相关的电信信息,并将其纳入企业和个人征信报告,这项信息就包括了电信欠费。截至2014年底,个人征信系统中的电信数据在非银行数据中的占比为4.15%,约有1 047.85万笔记录。中央党校政法部民商经济法室主任、教授王伟则强调,手机欠费上征信也需考虑一系列因素。如:达到一定金额、超过一定期限,进行过必要催收,要有告知的程序等,“如果人家出国去了,3个月手机没用,就很可能欠费了。应该要考虑细节上的操作。”中诚信征信董事长岳志岗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认为,当前国内对于征信和诚信的概念并不够清晰。岳志岗称,在国外,跟商业和借贷相关、按照最低有效性原则的行为才能称之为征信,解决的是一个人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的判断。是否无偿献血、有没有闯红灯等等,对于银行来说并不重要。无偿献血跟诚信没有太大关系,更重要是构建一个全社会有效的良性互动机制。很多问题,归根到底其实是社会问题。

采写:实习生 孙朝 南都记者 蒋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