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八十八回阅读笔记(读红楼梦学写作39)

《红楼梦》第二十九回是“享福人福深还祷福 痴情女情重愈斟情”,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红楼梦第八十八回阅读笔记?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红楼梦第八十八回阅读笔记(读红楼梦学写作39)

红楼梦第八十八回阅读笔记

《红楼梦》第二十九回是“享福人福深还祷福 痴情女情重愈斟情”。

这一回开篇,照例承接第二十八回最后一个场景,“呆雁”宝玉同学盯着宝钗的细腻丰腴正看得入迷,却被黛玉将手帕甩在脸上,唬了一跳,才回过神来。宝玉明知道这是黛玉的恶作剧,却因为心虚不敢说硬话。

紧接着,曹师用一句“一时凤姐儿来了,因说起初一日在清虚观打醮的事来”,快速转场,进入本回的主要情境。

打醮( jiào),就是请道士做法事,贾府安排在五月初一到初三这三天打平安醮,是秉承了上一回中提到的元妃娘娘的旨意。

五月初一,是道教神明南极长生大帝的圣诞日,这位神仙是元始天王盘古的第九个儿子,掌管人间的寿夭祸福,因此贵妃才安排在这一天开始打平安醮。

萧遥所看的周评版本,在这一句下面,有条“周按”:周老先生猜测,五月初一这天是当时东宫太子的生日,因贾府与东宫关系密切,因此元妃安排人给他祈福。这种猜测,窃以为实在牵强附会,总感觉周老的红学研究方向似乎已经进入了另一个层次的世界。

第二十九回主要包含打醮约戏、盛大车仗、小童冲撞、蓉哥被啐、张道士提亲、神前拈戏、宝玉藏麒麟、世家送礼、宝玉摔玉、二玉发心等共十个场景,按照故事线索划分,其中贾府气运线场景八个,宝黛感情线场景两个。

这一回在全书的重要性看似不如第二十八回,但同样是非常著名的章回之一,因为在这一回中,曹师安排了一个全书最著名的情景,稍后细说。

第一个场景:打醮约戏。归入贾府气运线。

这个场景由凤姐穿针引线,用积墨笔法,由淡至浓,层次分明。

先写凤姐动员宝钗、宝玉、黛玉一起去看戏开始,然后贾母兴冲冲地报名,要跟凤姐儿同去,吩咐宝钗喊上母亲一起,又干脆打发人去请薛姨妈,顺路告知王夫人。王夫人知道老太太素来喜欢热闹,干脆正式发话:园子里的人,但凡想去“耍曠”的,都可以跟老太太一起去----这是要放假的意思。于是大观园里彻底热闹起来,一众丫头丫鬟们乐翻了天,撺掇着各自的主子姑娘们,都要一起去,贾母由此更加高兴,一时间,贾府上下所有人都开始对打醮之行充满期待。

这个场景中交代了两个细节,一是凤姐儿劳心,平时在家如论如何都不得清闲;二是贾母影响力巨大,足不出户,一句话就能够动员全府上下。

第二个场景:盛大车仗。归入贾府气运线。

场景转场,由两句话组成:上一个场景的最后一句话“早已吩咐人去打扫安置,都不必细说”,和本场景第一句话“单表到了初一这一日”两句话组成。

在这件事之前,类似的举府参加的盛大场面,曹师已经在第十四回秦可卿大殡和第十八回元妃省亲中,分别进行过描写。为避免写法重复,关于车仗,曹师这次只用了八个字,便将宏大场面描写得一览无余:“车轿纷纷,人马簇簇”。然后再按照长辈、姑娘们、丫头们的顺序依次简写车轿分派及乘员,并用一句精彩的烘托手法对车仗规模做了个小结描述:“。。。。。。乌压压的站了一街的车。贾母等已经坐轿去了多远,这门前尚未坐完车。” 之后,再从参与打醮的丫头们入手,从动作、语气、对话着力描写这些平时“天天不得出门槛儿的”丫头们“唧唧呱呱,说笑不绝”,又通过周瑞家的一句吩咐“姑娘们,这是街上,看人家笑话”,暗示街上有观望的吃瓜群众。

丫头们整顿好秩序,按下不表,曹师接着写前面的队伍全副执事摆开,已经到了清虚观门口。这是典型的简笔快速跳跃写法。接下来曹师从旁观者的视角,写宝玉骑马在贾母轿前,街两边都是看热闹的群众,然后才写道士们前来迎接车仗。

第三个场景:小童冲撞,这其实是个插曲,同样归入贾府气运线。

主要写在一派热闹之中,凤姐儿为人仔细,知道丫鬟们都在后面,恐怕照顾贾母不周,正要过去搀扶贾母下轿,不提防迎面窜出来个十二三岁的剪烛小童,一头撞进了凤姐怀里,造成“冲撞”事件,由此引出后续情节。

这一节,曹师大多使用路人视角,按照从凤姐的语言到动作,再到小童和众人反应的顺序,将一个小小的冲撞事件描写得紧张生动,让读者如同亲临现场。

事件惊动贾母后,小童被关照着带到贾母跟前,仍然“一手拿着蜡剪,跪在地下乱战”,贾母问话时,小童“痛的说不出话来”,贾母愈加可怜,令贾珍好生照顾,不许为难他。这个场景放在这儿,一是为了增加情节发展的曲折性,二来借此表现贾府主事之人,唯贾母一人心地善良,由此进一步暗示只要有贾母在,则贾府的气运就在。“善恶有头终须报”,这也是曹师的主旨之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