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米尔高原的雄鹰在哪(帕米尔高原上的帝国雄鹰)

期待您点击关注!带您读杜甫夔州诗歌,看唐时奉节风物,观杜甫日常生活,感诗人心路历程!

翻越帕米尔

公元747年三月,玄宗下诏命安西副都护、四镇都知兵马使高仙芝为行营节度使率步骑一万讨伐小勃律。小勃律,即今克什米尔的吉尔吉特和肥沃的雅辛谷地,是吐蕃通往安西四镇的咽喉要道,同时也是大唐通往阿姆河流域诸国的唯一通道,此路一绝,大唐的丝绸之路完全隔断。当时,苏失利之为小勃律王,数次被吐蕃军击败,被迫臣服吐蕃,吐蕃赞普将女儿嫁给其为妻,小勃律国遂归附于吐蕃,吐蕃势力因此深入西域,西北二十余国皆为吐蕃臣属,朝贡中断。田仁琬、盖嘉运、夫蒙灵察数任安西节度使派兵讨伐,均因地势险要,后勤补给不继,再加上吐蕃的及时援助,无功而返。

帕米尔高原的雄鹰在哪(帕米尔高原上的帝国雄鹰)(1)

高仙芝影视剧中形象

高仙芝冷眼旁观,对失败的三个原因进行了细致分析和精心准备,当青史留名和改变大唐国运的机会降临到自己头上时,高仙芝已是胸有成竹。经过一个月的最终准备,是年四月,高仙芝在灿烂的阳光下从安西都护府(今新疆库车)出发,急行军十五日到达拨换城(今新疆阿克苏),当时,因步兵有私人马匹随行,故虽说是步骑一万,其实是骑兵一万,且马匹上驼载了十余天的粮食补给,在拨换城短暂休息和补充给养后,高仙芝率军再次急行军十余日进入握瑟德(今新疆图木舒克),在此地休息和补充后,复经过十余日急行军至疏勒(今新疆喀什),大军的前方就是高耸入云、如同屏障的葱岭——帕米尔高原。

帕米尔高原平均海拔五六千米,山谷隘口海拔三四千米,唐玄奘在《大唐西域记》里将帕米尔高原称为“波谜罗川”,书中云:东西千余里,南北百余里,狭隘之处不逾十里,据两雪山间,故寒风凄劲,春夏飞雪,昼夜飘风,地碱卤,多砾石,播植不滋,草木稀少,遂致空荒,绝无人止。高仙芝和其部下在这终年积雪、杳无人烟之地艰难跋涉一个半月,在克服了高原反应、怒吼的狂风、瞬息万变的天气等种种险境,在避免了山体滑坡、雪山崩塌的致命风险后,终于全军幸运地翻越了帕米尔高原,神不知鬼不觉出现在播密川,这支士气高昂的军队依旧保持了较高的战斗力和旺盛的士气,于是高仙芝又命令急行军二十余日,最后驻扎于特勒满川(今瓦罕河),至此远征军从安西都护府出发已经历时一百天,长途奔袭了一千多里。

帕米尔高原的雄鹰在哪(帕米尔高原上的帝国雄鹰)(2)

葱岭,东西千余里,南北百余里,狭隘之处不逾十里,寒风凄劲,春夏飞雪,昼夜飘风,,遂致空荒,绝无人止

血战连云堡

在特勒满川,高仙芝将军队分成三路,第一路由疏勒将领赵崇玼(cǐ)率三千骑兵从北谷道进军,第二路由拨换将领贾崇瓘(guàn)祐从赤佛道进军、第三路则由其和监军边令诚从护密国走护密道(今阿富汗瓦罕河谷)进军,高仙芝严令秘密行军、务必在七月三日辰时(七时至九时)于连云堡(今阿富汗喷赤河南源兰加尔)会合。 连云堡,是丝绸之路南道的枢纽,亦是连接帕米尔高原南北的咽喉,此地有吐蕃守兵一千多人,城南十五里吐蕃又依山修寨,另有守兵九千人,从兵力配置看,两军旗鼓相当。

当三军按照计划出其不意出现在连云堡时,正值盛夏,雪川融化,河流湍急奔腾,大军不得渡,众人一筹莫展时,高仙芝开始表演,其先是杀牲口祭祀河神,又命令兵将每人各带三天的干粮在明日凌晨三点在川边集合,高仙芝这样做的目的是要神化自己,因为前几次进攻小勃律国无功而返,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远征之路地凶险异常,如果部下不能信服主帅,畏惧于地理,则肯定又是功败垂成,高仙芝根据情报,早就知道夜晚高原气温下降,冰川不再融化,故清晨水流一定变缓,众人将信将疑,高仙芝则神定气闲。第二日凌晨,河水果然变浅,大军涉水过后,旗帜没有沾水,马鞍没有潮湿,大军以为有神佛相助,对高仙芝的畏服更深一层。军队列阵完毕,高仙芝高兴地对监军边令诚说:“刚才我们过河时,吐蕃如进攻,我等难活,现已过河,是上天帮助我们讨贼成功。”

帕米尔高原的雄鹰在哪(帕米尔高原上的帝国雄鹰)(3)

连云堡地形图

唐军先锋开始进攻连云堡,吐蕃虽然惊慌失措没有出城在唐军渡河时攻击,但吐蕃军依仗地利,用乱箭、巨石,滚木砸向攀爬的唐军士兵,一时间唐军攻击受挫,见此情形,高仙芝心中着急,于是命人喊来李嗣业与田珍,下死命令日中前一定要攻占连云堡。李嗣业,京兆高陵人,远征军公认的第一猛人。李嗣业身先士卒,冒着箭雨攀登悬崖峭壁而上,不一会儿,其第一个登上连云堡,并垂下绳索让城下唐军上城,四个小时后,还没到中午,李嗣业等人已经攻占连云堡和附近吐蕃山寨,此战斩首五千,俘获一千,战马一千余匹,军需物资无数,侥幸逃生的部分吐蕃军窜入山谷,小勃律国门户洞开,唐军的胜利似乎唾手可得。

征服坦驹岭

但,远征军中分歧还是产生了,当时,随军术士韩履诚因为听说前方的坦驹岭(兴都库什山口之一)异常凶险,上山需要攀爬二十里光溜溜的冰川,下山则是四十里布满冰雪的陡峭山坡,所以不愿再往前半步,他的畏难情绪影响到了监军边令诚,边令诚心里非常害怕,说什么也不肯再走。高仙芝自然不肯就此止步,而且深知孤军突入,除了兵行险着外更要抢先于吐蕃援军之前到达小勃律,现在偷袭已经变成明攻,说不定吐蕃的援军已经出发,于是高仙芝将边令诚及三千老弱伤兵留下守卫连云堡,自己则义无反顾地进军坦驹岭,但,韩履诚和边令诚的反应引起了高仙芝的警惕,如果远征军的士兵也是同样的心理怎么办?于是出发前高仙芝布下暗子,偷偷派出二十名胡兵,命他们先行翻越坦驹岭,在岭上换上阿弩越胡的服装假装迎接大军。

帕米尔高原的雄鹰在哪(帕米尔高原上的帝国雄鹰)(4)

坦驹岭,即今巴基斯坦境内之达科特山口

三日后,唐军大部队终于翻越了海拔4688米、满是冰川、光滑如镜的坦驹岭,高仙芝担心的事情也发生了,到了山顶,筋疲力尽、九死一生的唐军看见前方四十里下山之路陡峭异常,几乎垂直,将士们的情绪终于崩溃了,纷纷说:“您让我们就这样下去吗?您究竟要把我们带到哪里?”高仙芝又开始表演,他先是不断对将士们说:“如果阿弩越胡来迎接我们,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说着说着,高仙芝原先派出的二十人终于来了,他们一边敲着锣打着鼓一边热情地说:“阿弩越胡派我们来诚心地迎接天朝大军,而且我们已切断了通往吐蕃的娑夷桥(在娑夷河上,今克什米尔吉尔吉特附近印度河北岸支流)。”高仙芝装出非常高兴的样子,阿弩越胡的投降和吐蕃无法增援的信息极大地鼓舞了唐军,高仙芝见状于是顺水推舟命领将士们速速下山。

又经过三天几乎垂直的下山后,唐军终于征服了坦驹岭,更让高仙芝兴奋的是,阿弩越胡真是投降了,而且真得派人前来迎接,一切都如同高仙芝设想的一样甚至更加完美,命运之神眷顾了心志坚定的高仙芝,第二天,大军到达阿弩越城,,高仙芝派席元庆率精锐一千骑兵不做停留立即前往孽多城,任务有三个:一是稳住小勃律国,席元庆要假意带话给小勃律王苏失利之,唐军不是要攻打小勃律,只是路过去到大勃律,二是真正切断离孽多城六十里的娑夷桥,断绝小勃律的吐蕃援兵,三是用赏赐留下亲近吐蕃的几个酋长,准备斩草除根,其余唐军则在此地获得了及时的后勤补给和休息。

帕米尔高原的雄鹰在哪(帕米尔高原上的帝国雄鹰)(5)

孽多城地形图

灭国小勃律

次日,高仙芝率大军兵临小勃律都城,前锋席元庆部已经完成任务、兵不血刃地拿下了孽多城。席元庆绑着城中亲近吐蕃的五六个酋长来见高仙芝,席元庆笑着说:节度使您料事如神,这几人果然见钱眼开,当我在城下拿出金银财宝和绢帛绸缎时,他们果然信以为真,以为只是路过,毫不戒备打开城门出来领赏,我按照您的吩咐,已将他们全部捉拿。席元庆说完之后,偷眼看高仙芝一脸高兴,欲言又止,高仙芝示意其继续汇报。席元庆又说:只是我一行动,城中的小勃律王苏失利之反应比兔子还快,立刻带着吐蕃公主跑进了附近的山洞躲起来了。高仙芝眉头稍稍皱了一下,问藤桥是否已经派人砍断,席元庆说已经砍断了,吐蕃修复藤桥需要一年时间。

高仙芝听完之后,脸上出现了抑制不住的兴奋,他知道,远征小勃律国已然成功,而且远征军可以安然无恙地撤回国内,这么多跟着他一路艰难走来、甚至可以说一路爬来的兄弟们不用血战、不会身死异乡了,大家只需再次克服回程时恶劣的地理和天气而已,后面就是朝廷的丰厚赏赐和无边的荣华富贵。

高仙芝称赞席元庆事情办得不错,表示要为其记功请赏,又让其带领先锋部队休息。高仙芝将五六个亲近吐蕃的酋长斩首示众,另外派人劝降小勃律王苏失利之,苏失利之无奈之下,带着吐蕃公主一起出洞,向高仙芝投降,当天傍晚,争分夺秒的吐蕃援兵到达娑夷河对岸,因为无桥可过,只能望着汹涌的河水和被砍断了约一箭地长的藤桥哀叹不已。是年八月,高仙芝留下三千唐军士兵戍守孽多城,九月,高仙芝带着小勃律王和其妻从坦驹岭回到连云堡,与监军边令诚会师后一起率军归来,九月末,远征军安全到达播密川,在此,高仙芝向朝廷上奏表报捷。

帕米尔高原的雄鹰在哪(帕米尔高原上的帝国雄鹰)(6)

英国探险家斯坦因称高仙芝可媲美汉尼拔、拿破仑、苏沃洛夫诸名将

帝国之雄鹰

此战过后,高仙芝因功升为鸿胪卿、代理御史中丞,接替夫蒙灵察接任四镇节度使,拂菻(东罗马帝国)和大食(阿拉伯帝国之倭马亚王朝)的各部族共七十二国震慑于大唐的兵威而投降归附。

公元1913年,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勘察高仙芝当年行军的路线,在其著作《西域考古图记》中记录云:“就所遭遇的困难而言,横越达科特及帕米尔高原较汉尼拔、拿破仑、苏沃洛夫诸名将之翻越阿尔卑斯山,还要困难!” 他又说:“高仙芝第一次也许是最后一次,率领一支有组织的军队,径直翻越了帕米尔高原,并成功地突破了拱卫亚辛和吉尔吉特防止北面入侵的那些巨大的山脉屏障。

一千五百多年来,高仙芝身为帝国雄鹰,其英勇壮举、不朽功绩一直如白云飘荡于葱岭皑皑雪峰之上!

点击关注看下一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