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王羲之有哪些书法故事吗(书圣王羲之和他七个儿子的历史生活)

以前读书时,有两门课:语文和历史。语文课本上我们会学到那些古人的诗词文章,如王安石的《伤仲永》,在历史课本上我们又会学到王安石主持的北宋神宗年间变法。但是,经常会有一种错觉:感觉语文和历史上的同一个人物是割裂的,不能完全重合。

同样对于书圣王羲之和他的儿子们,更熟悉的则是他们的书法造诣,而对于他们的历史逸事则是知之甚少。

实际上,作为东晋王朝的门阀代表---琅琊王氏,王羲之和他的儿子们的历史故事不只是书法那么简单。

你知道王羲之有哪些书法故事吗(书圣王羲之和他七个儿子的历史生活)(1)

琅琊王氏

东床快婿---王羲之

首先,是王羲之的介绍。书法上的成就就无需多言了,一篇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已经可以表明一切。

你知道王羲之有哪些书法故事吗(书圣王羲之和他七个儿子的历史生活)(2)

谢道韫

对比他的兄弟们,王凝之只能算是平庸者,终其一生,他也是迂腐无比,并最终因为迂腐丢了性命。

据说,谢安为他这个珍爱的侄女选婿的时候,起初看中的并不是王凝之,而是他的五弟王徽之。但最终不知道怎么稀里糊涂的选中了王凝之,所以王凝之娶到这么才情无双的妻子,本就有些糊涂。但是,王凝之的婚姻生活是幸福的。

当然,他的死,也是有点稀里糊涂。王凝之任会稽太守,孙恩叛乱。王凝之居然死活不相信跟他一样信仰五斗米教的孙恩会谋反,等叛军逼近,他却不组织军队抵御,而是踏星步斗,拜神起乩,说是请下鬼兵守住各路要津,抵御叛军。结果城被攻破,王凝之却仍然不相信同一教派的孙恩会杀他,也不逃走,最后被一刀枭首。

反倒是他的妻子---谢道韫,在兵乱之际,镇定自若,手持利刃向前保护自己的外孙不被孙恩杀害。

三子王焕之

对于王焕之,今天知道的史料也是很少,他也参加过兰亭集会,还有就是一句关于书法上的评语:《东观徐论》云:“王氏凝、操、徽、涣之四子书,与子敬书俱传,皆得家范,而体各不同。凝之得其韵,操之得其体,徽之得其势,焕之得其貌,献之得其源。”

四子王肃之

王肃之,字幼恭,史料记载不多,也参加过兰亭集会(感觉王羲之带了一大家子去参加兰亭集会)。

五子王徽之

王徽之也是个妙人。

王徽之(338年-386年),字子猷,东晋名士、书法家,历任车骑参军、大司马参军、黄门侍郎,生性高傲,放诞不羁,对公务并不热忱,时常东游西逛。

注意没,时常东游西逛!

王徽之最有名的的游逛大概是:雪夜访戴

王徽之住在山阴县,有一夜下大雪,他一觉醒来,打开房门,叫家人拿酒来喝。眺望四方一片皎洁,于是起身徘徊,朗诵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起好友戴家道,当时戴安道住在剡县,他立即连夜坐小船到戴家去。船行了一夜才到,到了戴家门口,没有进去,就原路返回。别人问他什么原因,王徽之说:“我本是趁着一时兴致去的,兴致没有了就回来,为什么一定要见到戴安道呢!

你知道王羲之有哪些书法故事吗(书圣王羲之和他七个儿子的历史生活)(3)

雪夜访戴

看见没,够洒脱。

六子王操之

王操之也参见过兰亭集会,史料记载上其历任秘书监、侍中、尚书、豫章太守等职,书法上王操之擅长草隶,其余记载不多。

七子王献之---公主暗恋,被迫休妻

书法上,王献之比他的六个哥哥造诣都高,其与父亲王羲之合成“二王”,并有“小圣”之称。与张芝、钟繇、王羲之并称“书中四贤”。同样的,王献之的故事也更为曲折离奇。

首先要说下的是王献之是当时的美男子,而且少负盛名,高超不凡。王献之的发妻是自己青梅竹马的表姐---郗道茂,二人感情非常好。

王献之对仕途不很热衷,加上父亲置办了大量的山林田产庄园,生活颇为富足,他便潜心研究书法,和表姐情投意合,清净度日,但是,王献之不知道,他的才名和俊貌,深深的吸引了一位姑娘---当朝新安公主。

新安公主已经暗恋王献之很久,早年新安公主不得不嫁给兵家子弟桓济,后来与桓济离婚,此时她还很年轻。同时郗道茂目前没有儿子(只生了个女儿叫玉润,不过夭折)。女子无子,就可以当做休妻的理由,于是,新安公主反复向皇太后央求,又去求皇帝下诏。最终,皇帝下旨令王献之休妻再娶。

王献之心里一万个不愿意,但想不出用什么方法抗旨,只有自残用艾草烧伤双脚,自称行动不便,不能娶公主,但这个方法显然不奏效,公主声称不在乎,即使他瘸了,也要嫁。

最终,一对伉俪被迫分开,王献之一生都对郗道茂愧疚。

你知道王羲之有哪些书法故事吗(书圣王羲之和他七个儿子的历史生活)(4)

王献之休郗道茂续娶新安公主图

以至于最后,王献之病重时请道家人主持上表文祷告,本人应该坦白过错,道家问王献之一向有什么异常和过错。王献之说:“想不起有别的事,只记得和郗家离过婚”。

后记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作为东晋时期的大门阀,王家子弟必不可少的会从政、与高官、皇帝打交道。但同时,借助于书法上造诣,他们也在中华民族的书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及至今天,读起来,还是感觉有点不能把他们从历史上和语文课本上对应起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