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京城四少究竟是谁(现在的京城四少只会炫富)

声明:吴学华原创作品,拒绝转载牟利

真正的京城四少究竟是谁(现在的京城四少只会炫富)(1)

前几年“流传”的京城四少,个个都是家里有钱的富二代,他们每天除了炫富之外,就是与女明星闹绯闻。我们来看看民国的京城四少,无论从外貌、学识、财力,家庭背景等等,都毫无例外地碾压现在的四个人。

民国京城四少之一的爱新觉罗·溥侗,他是皇族宗亲,从小就在上书房读书,经史子集琴棋书画无不精通,他有个爱好,就是喜欢戏剧,尤其是昆曲和京剧,他遍访名师,悉心钻研,刻苦练功,终于达到了文武昆乱不挡,六场通透的境界。

由于他排行第五,人称“侗五爷”。“侗五爷”很会演戏,在《群英会》一剧中,能演周瑜、鲁肃、蒋干、曹操、黄盖五个角色,而且都技艺精妙,出神入化,令人拍案叫绝。

除了会演戏之外,他还精通戏剧的乐器,笛子、古筝、二胡、弦子、琵琶等,无所不通。此外,他还通晓音律,大清的唯一一首国歌,就是他给谱的曲子。单单这还不够,他喜欢金石研究和古玩鉴赏,也很有造诣。在京城的古玩行,能够请到“侗五爷”帮忙掌眼,那可是莫大的荣幸,是祖上修来的福气。虽然他贵为一等镇国将军,却从不以官威逼人,他待人很和气。与梅兰芳、程砚秋等人,都是好友。

真正的京城四少究竟是谁(现在的京城四少只会炫富)(2)

年轻时候的“侗五爷”,长得潇洒倜傥,是个美男子,他喜欢交朋友,也很仗义,故而在京城,“侗五爷”的名声很大,如果有人遇到困难,特别是梨园行的,只要找到“侗五爷”,什么事情都能给办好。

大清走出历史舞台之后,“侗五爷”的日子也不好过,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的一身本事,就能够混饭吃。“侗五爷”上台演戏,一张票卖到三块大洋,可去看的人还是很多。

民国初年的时候,他喜欢在秋日约上几个朋友,去西山大觉寺住一些日子,每天喝茶谈戏诗词吟对,享受难得的清净。梅兰芳曾经对朋友说过:听“侗五爷”弹奏,那是一种享受,一曲《高山流水》,使人如临佳境难以忘怀。

民国十六年,“侗五爷”就任“乐律研究所”所长,后被清华大学、女子文理学院等校聘为教授,讲授昆曲,先后培养学生百余人。民国二十年九一八事变后,他义演所筹资金,全部捐给东北军抗日。

与“侗五爷”相比,京城四少之一的张伯驹,身世没有那么显赫,但他是袁世凯的表侄,但他的天赋极高,七八岁就能写诗,有“神童”之誉,精通诗词书画和古玩鉴赏,和“侗五爷”一样,也喜欢戏剧。他随时行伍出身,却经常上台串角,无论是唱腔还是身段,有板有眼,俨然是大家的台范。与梅兰芳等人组织了“国剧学会”,弘扬国粹。

他进入金融界后,同样混得风生水起。他最值得令人称赞的,是他用生命保护号称中华第一帖的《平复帖》。

真正的京城四少究竟是谁(现在的京城四少只会炫富)(3)

张伯驹喜欢收藏古玩和名家字画,只要看上的,往往千金一掷。《平复帖》原来满清皇族溥心畬的藏品,大清灭亡之后,那些满清的遗老们,靠变卖家产和古玩维持度日。溥心畬的母亲过世,他没钱安葬,就想着变卖《平复帖》。日本人得到消息,找了几个汉奸当中间人,想以20万法币的价格购买。溥心畬恨日本人,不想把这么好的东西卖给日本人,便想起了张伯驹。张伯驹见到《平复帖》,欣喜若狂,虽然他刚为抗战大业捐了10万元,家里已经没有几个钱了,但是答应溥心畬,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凑钱,果然,三天后他把借来的4万大洋,送到了溥心畬的手里。

日本人得知张伯驹买下《平复帖》的消息后,通过一个叫白坚甫的古董商找到张伯驹,愿意出20万大洋。张伯驹回答那个人说:金钱易得,国宝难求。我中华民族之国宝,只要到了我张伯驹手里,就绝不会再流入异国他乡,所有外国人就死了这条心吧!告诉日本人,我张大爷从来不做见利忘义之事。

但是日本人不甘心,秘密策划了一场对张伯驹绑架,赎金高达300万法币。张家根本没有这么多钱,绑匪们以为张家要卖字画,早有汉奸上门表示愿意出高价。张伯驹的夫人潘素告诉来人:“我男人说了,任何情况都不能卖字画,我已经准备好了棺材。”

宁愿死,都不愿意卖国宝,这就是张伯驹。

真正的京城四少究竟是谁(现在的京城四少只会炫富)(4)

这件事在当时的上海,闹得动静很大,被绑匪囚禁的张伯驹,甚至绝食抗议,在苦熬了八个月后,终于被放了。原来幕后指使者就是日本人,日本人担心张伯驹一死,会对中华文艺界产生很大的影响,不利于他们将来培植汉奸,所以就放了他。

逃出生天的张伯驹,为了保护这件国宝,将国宝缝入衣被中,带往西安。

1956年,张伯驹先生将珍藏的13件珍藏捐献给国家,其中就包括陆机的《平复帖》和展子虔的《游春图》。

对于张学良,我就不多说了,这位陆军一级上将的“少帅”,因丢了东北而被国人诟病,不过后来在仙,总算做了一点贡献。他本人与赵四相濡以沫几十年,还能被人称赞的,他风流而不下流。

最后一位,袁世凯家的二公子袁克文,他母亲是朝鲜人,属于中朝混血。他自幼聪慧,喜欢古诗词,擅于书画,且爱好戏曲。他的个性豪放,喜欢结交各类江湖豪客,由于他加入了青帮且仗义疏财,得了一个“天津青帮帮主”的外号。

真正的京城四少究竟是谁(现在的京城四少只会炫富)(5)

袁克文不喜欢政治,但却有一定的政治头脑,曾经苦劝袁世凯不要称帝,为此父子闹翻,还遭到袁世凯的追杀,不得已逃到上海定居。拜青帮“理”字辈张善亭的门下,成了年纪最小的“大”字辈人物,当时称霸上海滩的黄金荣,比他矮一辈,而杜月笙则是他徒孙辈。但是在这个青帮的“大”佬,从来不拿辈分压人,所以黄金荣和杜月笙与他的关系都不错。

他一生交友广泛,他虽出身特殊,却少有着贵族弟子的纨绔,反倒是学问颇深,才情出众,不拘世俗,深得世人的爱戴,都尊称他为“二公子”,他尤其喜欢和下三流的戏子道士尼姑娼妓交往,也喜欢助人,对待朋友肝胆相照。

民国十一年,袁克文为了赈灾,家里没钱,就变卖了自己珍藏的字帖,这份善心无人能及。

在民国时期,袁克文的字为一绝。他写字不用桌子,而是把纸悬空,让人拉住两端,他饱蘸墨汁之后,随意挥毫,片刻间,一副遒劲有力的字便写好了,字已写好而纸张完好无损。就这份功底,一般的书画大师难以达到。他写的小字更令人惊叹,他卧在床榻上吞云吐雾后,一手拿笔,一手拿纸,就这么凭空书写。写出来的字娟秀剔透,绝对不会有丝毫走样。

为了抗日募捐,他和张伯驹还一起登台唱戏义演。由于长期吸食鸦片,他42岁就撒手人寰。

在他死后,家里只剩十块大洋,他的后事还是杜月笙和其他的的朋友帮忙操办的。当时他的葬礼非常壮观,送葬队伍长达几公里,既有官场名流,也有文人雅士,还有大批青帮弟子和摊贩车夫。更为奇特的是,有一千多名青楼女子,穿着统一的素服,前来为他送行。另外还有一些道观弟子等等。由此可见,袁克文生前结交的朋友,是多么的杂。

他活出了自己的真豪情,做人能够做到他这份上,也不枉人世间走一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