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抄书(抄书第十七天中古文房四宝)

今天抄书的内容是文房四宝中的“纸”。

古人抄书(抄书第十七天中古文房四宝)(1)

汉代造纸大概经过这样的工艺,即:分离,将原料浸沤或蒸煮,制成纸浆;捶捣,使纸浆纤维“起毛”、“分叉”;抄造,将调好的浆液摊在纸模或篾席上,漏水后成为薄片;干燥,把薄片晒干或晾干,成为纸张。

晋代纸已被广泛利用。唐宋时代,我国造纸业出现了新的高峰。造纸业由官办、名士承办转移到民办,许多农村家庭就地取材造纸,全国逐渐形成了造纸中心,即长安,用大麻做原料的白呈文纸最著名;益州,用楮皮抄造,褚皮纤维细长,韧性好,便于再加工;宣州,宣纸后来发展成为全国最好的纸;杭州,包括余杭的藤皮纸,富阳的桑树皮纸,绍兴的竹纸。

唐宋以来,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促进了造纸业的发达和工艺的提高。

根据印刷与书画的不同需要抄造出了不同的纸。如硬黄纸,用黄柏对麻纸或楮纸染色,再涂黄蜡加工成的纸,可防蛀抗水。敦煌藏经洞一部分佛经便是用硬黄纸抄写的,至今完好。金花纸,将金碾成薄片,再砸成粉沫,洒在涂有胶料或颜色的纸上。此纸最富装饰效果,华丽而庄严。

毛边纸和连四纸最宜于大量印刷。毛边纸以竹为原料,色微黄,光泽柔和。原产福建,后来江西也大量生产。相传造纸作坊不满于常熟汲古阁的收购价格,送去的纸不切边,故称毛边纸。连四纸是一种色白的纸,原产福建。连老四生产的纸洁白而又薄又匀,因此闻名遐迩。

宣纸产于安徽南部,始于唐代。它的原料是青檀皮。清代才掺和稻草,改变了用料比例。宣纸纸质柔韧,洁白平滑,细腻匀整,不起皱,不掉毛,不怕舒卷,便于收藏,为书画最理想的用纸。宣纸分生熟两种。生宣渍水渗化,作写意画最好。熟宣经过胶矾浸染,不渗化,宜于工笔,细描细写。

未完待续,明天继续介绍“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