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马荡夏天避暑真实感受(苏马荡纪事④张卫平)

苏马荡夏天避暑真实感受(苏马荡纪事④张卫平)(1)

云中楼阁 周章龙 摄

选择在苏马荡避暑康养,如果说是偶然,我宁愿相信是因了缘分;如果说是必然,那不得不提到她的内涵。

第一次听说苏马荡,是2016年的那个炎热的夏天。每年的夏季,对于长江中下游的江苏人来说,气温与经济是一样的火热,夏天逐渐成为了煎熬。环顾四周皆钢筋混凝土的建筑,城市愈发呈现出热岛效应。我想逃离,但哪里是去处和归宿呢?

还是找度娘吧。我输入关键词,一个个地名跃入眼帘。东西南北,雪月风花,她们五彩缤纷,令人眼花缭乱,如出浴的豆蔻姑娘,清新、婉尔,任你挑选。

我想到了内涵。内涵对于我要寻觅的地方,一要气候凉爽,二要交通便捷,三是房价适中,四有文化底蕴。其实,夏季凉快的地方也不少,但苏马荡富含负氧离子的清新空气则让她更胜一筹,加之绿色环保的土家食材和出色的人居环境,更使苏马荡在避暑的名录里又可升华到康养的境界。许多凉爽的地方山高路远,容易让人舟车劳顿,望之兴叹。而去苏马荡则可乘动车至利川,再坐一个小时的汽车直达,所谓朝发夕至便是如此。

房价是重要的考量因素,许多适合避暑康养的地方,看了房价让人心凉,而苏马荡的房产售价则会使人心动。苏马荡楼盘众多,各具特色的楼盘掩映在山林深处,高低不等的房价适合不同的需求。当时我在网上预约了苏马荡某楼盘的销售经理,一套不到十万的低廉价格当即在那年的国庆让我在荡上有了一个避暑的房子。后来进一步了解到,正因为苏马荡房价亲民,接了地气,又不乏中高端的品质标杆楼盘,才造就了苏马荡人气鼎沸、车水马龙的候鸟市井生活。

刘禹锡在《陋室铭》里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人文景观、历史文化是一个地方的“山”和“龙”,是一个地方于袅袅的炊烟里,隐隐散发出的一缕文化底蕴。关云长在南浦山溪青石旁磨刀斩杀天湖懒龙的典故,以及“大丈夫磨刀锤宇宙,士君子谋道贯古今”的千古楹联名句,还有历经600多年岁月苍桑依然挺拔的水杉古树,让苏马荡一下子脱颖而出,使人在谋道的街巷里走着走着,就如同走进了时光老人的悠长投影里,脚下的青石板陡然变得厚重起来。

如今,在苏马荡的候鸟部落里,更有郑国华、阮山、张永柱、陈兰、刘康等一大批热爱并呕歌苏马荡的作家或文化、文学爱好者,他们在苏马荡旅居的日子里,文思如荡上源源不断的富晒山泉,笔耕似土家人劳作不辍的勤奋双手,写下了任何地方都不能比拟的山居笔记、诗词散文。郑国华老师走南闯北,游遍各地,却唯独在苏马荡写下了大量文章,结集出版了七、八本苏马荡主题专著,几乎把荡上的角角落落和四季生活写了个遍。八十多岁高龄的张永柱老师更是诗兴不减当年,一年365天以朦胧诗的手法呕歌苏马荡的美好与浪漫。陈兰老师更是以女性的细腻笔法,触摸旅居生活、安享清静美好的四时感受。苏马荡文化内涵深厚,本土作家和候鸟群体继承发展有序,我称之为文化界的苏马荡现象。文化的繁荣,使得苏马荡在呈现山居美景的同时,又多了几份灵气与雅致的鲜亮。

以上四点如果兼而有之,这个地方一般就能名扬四海,人们也会趋而往之。而苏马荡除了这些,却又具备了其他更多让人喜出望外、鲜为人知的优势因素。一是当地政府部门积极有为,统筹规划并大力推进水电气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切实打造营商及凉都人居环境,升格形政级别,引导苏马荡进行有序、良性建设。二是众小区管家式的贴心服务让人留连忘返。去苏马荡住上几天你就会发现,候鸟们花钱不多置业买房,享受的却是公园式的居住环境,以及一流的物管服务。小区物业随喊即到,为入住者组建兴趣社团,提供休闲娱乐场所,举办端午、中秋及春节团拜会或联欢会,购买车辆为候鸟提供免费接送站服务。苏马荡众小区的经营者,已经把服务好候鸟的理念形成了提升苏马荡软实力的集体价值认同,尽到了许多社会责任,对政府部门的职能工作做了有效的补充。入住者体验的是性价比超高的贴心服务,赞美之情自然溢于言表。三是民风淳朴、民族饮食特色让人唇齿留香。旅居一个地方,民风与饮食非常重要。这里有鄂西土家人的淳朴民风、五彩的背篓、头顶的盘巾,以及纯正的腊肉、浓香的高梁酒和山里的小土豆,很容易就能让人融入清悠缓慢的边陲城镇生活,如沈从文笔下的湘西边城,让人陶醉忘返。四是四时景色美轮美奂,杜鹃花海、高山草场、金黄梯田、沟壑峡谷,以及鱼木寨的传说、齐岳山的风车,无不是神奇的大自然给苏马荡的偏爱与回馈。有时候哪儿也不去,坐在小区森林花园的亭子里,吹着齐岳山过来的沁人心脾的山风,就足以让人迷醉了。

其实,每次提笔写苏马荡,总会觉得没有写够、说透,每次都是意犹未尽。今天也不例外,选择苏马荡的N个理由,细说慢写,总有遗漏。我于2016年买房避暑,2017年又在谋道镇中心地段购置了第二套蜗居,自认为由避暑升格为康养了。自此每年都要去苏马荡小住一两个月,回到江苏老家,又无时无刻不惦念着苏马荡远方的家。只盼繁烦的工作早点结束,只想能够早日退休。日思夜想,也只好在客厅的阳台外面以盆景石垒成小型山林,栽种蕨类绿植,模仿苏马荡山居图,每日驻足神游,聊以慰藉。

苏马荡夏天避暑真实感受(苏马荡纪事④张卫平)(2)

美丽的苏马荡是候鸟们远方的家,是去了就不想走、走了就开始思念的地方。她1500米的海拔,23度的夏季平均气温,以及空气水源、美景美食与风土人文,足以吸引全国各地三十万的候鸟携家带口、呼朋唤友齐聚荡上,共居那原始的山林,同享那一夏的清凉。白天热闹喧腾,中老年人可以尽情地交流,夜晚回家归林,安静的可以听涛涛山风,可闻楼下山坡转角邻居熟人的轻声私语。人在林中,林在山里,这图景,能入画、入脑、入心,和谐社会的幸福生活,不就如此么?

写完此文,我又开始慢慢收拾行囊,规划好一路的行程,做好离开前的一切准备。划上句号,掷笔起身,朝着苏马荡的天空抛去七个字:我来了,准备“迎驾”!

其实,在山清水秀、美丽如画的苏马荡大山面前,哪敢用“迎驾”的词语来造次,我只该恭敬地去,卑微地回。苏马荡在我心中,是城市工作之余遁迹山林的远方的家,是荡涤身心、寄情山水的灵修之地,是感悟人生、灵魂自省的最终归宿。选择苏马荡去避暑康养有N条理由,最高层次则是没有理由。去苏马荡不需要太多的理由,只凭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总体感觉,如候鸟感受四时与节气的变化,微弱的气温升降即能决定候鸟的起程或降落。我们与自然界的鸟儿一样,只要用眼去仔细辨别,用心去认真体验,就能感觉到苏马荡的美与好。

选择去苏马荡有太多的理由,却又不需要什么理由。看起来矛盾的逻辑,却是大道至简的道法彰显。因为所有的理由都汇聚成了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如半醉的微薰,恍惚却又清醒地指引我们共同选择了远方的家——苏马荡。

责任编辑 | 卢华

审  核 | 谭莉

审  签 | 古学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