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养生知识大全集 立春节气话养生

立春时节话养生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这一天也是春季的开始。也有人认为立春还是生肖的划分的开始的。2023年2月4号,是“立春”的日子。所谓养生是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适当措施来颐养心神,以达到增强体质,维护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顺应自然、形神共养、保精护肾、调理脾胃。养生的具体内容包括,起居、饮食、情志、运动、药物等。

立春养生知识大全集 立春节气话养生(1)

1.立春与起居养生

起居养生是指生活起居要有一定的规律。中医学重视起居作息的规律性,要求人们顺应四时和昼夜的变化,安排适宜的作息时间,以达到增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1)自立春开始,整个春季宜“夜卧早起”,以顺应春阳生发之气。

《黄帝内经》曰“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使志生”,意思是为适应这种自然与人体的变化,春天应晚睡早起。起床后不要急于束发更衣,应散披头发,穿宽松衣服,以舒缓形体,使气血流畅、神情怡然。

(2)春捂--保暖

俗话说:“春不减衣,秋不戴帽”,春季气候变化较大,天气乍寒乍暖,由于人体腠理开始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所以,初春时节特别是生活在北方地区的人不宜顿去棉服,年老体弱者换装尤宜审慎,不可骤减。

(3)春季每天梳头

《养生论》说:“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春季每天梳头是很好的养生保健方法。

2.立春与调畅情志

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与机体的生理、病因有密切的关系。突然、强烈或者持续的精神刺激,不仅可以直接伤及脏腑,引起气机紊乱,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病,而且可以使正气内虚,抗病能力下降,容易感受病邪而诱发疾病。按自然界属性,春属木,与肝相应。这是五行学说,以五行特性来说明五脏的生理活动特点,如肝喜调达,有疏泄的功能,木有生发的特性,故以肝属“木”。肝的生理特点主疏泄,在志为怒,恶抑郁而喜调达。春季精神养生要忌“怒”。

3.立春与饮食调养

饮食有节,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提倡定时定量,不可以过于过饱,以免损伤胃肠功能。

立春养生知识大全集 立春节气话养生(2)

(1)饮食要养阳:

春天在饮食方面,要遵照《黄帝内经》里提出的“春夏补阳”的原则,宜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以使人体阳气充实,增强人体抵抗力。另一方面,由于肾阳为人体阳气之根,故在饮食上养阳,还应包括温养肾阳之意,所以在饮食上应多吃点滋补肾阳的食物,葱、蒜、韭等都是养阳的佳品。春季饮食宜温热,忌生冷。胃寒的人可经常吃点姜,以驱寒暖胃。

(2)饮食宜清淡:

食用菌是春天里的天然保健营养品,可加食食用菌,如黑木耳、银耳、蘑菇、香菇等作为菜肴。

(3)多食甜少食酸:

当春天来临之时,人们要少吃点酸味的食品,多吃些甜味的,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补益人体脾胃之气。春为肝气当令,根据五行理论,肝属木,脾属土,木克土,即肝旺可伤及脾,影响脾的消化功能。春季要少吃些酸味的食物,以防肝气过于旺盛,而甜味的食物入脾,能补益脾气,故可多吃一点,如大枣、山药、锅巴等。

(4)多食芽菜:

中医养生有“春吃芽”说,所以要多吃芽菜,即芽苗菜。芽菜品种:黄芽菜、香椿芽苗菜、荞麦芽苗菜、苜蓿芽苗菜、花椒芽苗菜、绿色黑豆芽苗菜、相思豆芽苗菜、葵花籽芽苗菜、萝卜芽苗菜、龙须豆芽苗菜、花生芽苗菜、蚕豆芽苗菜等30 多个品种。

4.立春与运动养生

生命在于运动,经常锻炼身体,可以使人体气机调畅,血脉流通,关节活动筋骨,肌肉壮实体魄,体魄强健,才能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促进健康长寿。

立春以后要适应阳气升发的特点,加强运动锻炼,可以到空气清新的大自然中去跑步、打拳、做操、散步、打球、放风筝,让机体吐故纳新,使筋骨得到舒展,实践证明,春季经常参加锻炼的人,抗病能力强、思维敏捷、不易疲劳、办事效率高。

5.立春与药物养生

立春养生知识大全集 立春节气话养生(3)

事先使用某些药物,可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有效地防止病息的侵袭,从而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也是防病于未然的一种重要措施。立春后,天气由寒转暖,各种致病的细菌、病毒随之生长繁殖。“百草回芽,旧病萌发”,对于有过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精神病、肝炎等的患者要特别注意调养预防。

(1)可以服用益气生发、养阴柔肝、疏泄达条的药物如:首乌、白芍、枸杞、川芎、人参、黄芪等。在选用药物时应避免过于升散,也要避免过于寒凉。

(2)春季可吃点增强身体抵抗力的补药,以防止外感热病的发生。如玉屏风散、黄精丹、补健增肥丸等成药。另外,佩戴香囊,可有效防治春季流行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