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30岁披上婚纱我30岁满脸胡茬(三十而立正青春)

1992年10月16日,

一份来自国务院的正式批文

下发到张家港——

同意设立张家港保税区。

至此,

张家港保税区成为江苏省第一家保税区、

中国第一批保税区之一。

他30岁披上婚纱我30岁满脸胡茬(三十而立正青春)(1)

30年来,张家港保税区坚持产业立区、项目强区,以张家港六分之一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四分之一规上工业总产值、三分之一的实际利用外资和近二分之一的进出口总额,培育了张家港市三分之一的上市企业、规上工业企业和纳税超5000万元企业,成为港城经济发展的主支撑和创新发展的主引擎。

产业发展——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起步即冲刺,跑出“保税区速度”

自1992年10月,张家港保税区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到当年年底,张家港保税区封关运行……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张家港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保税区速度”。至如今,它已经成为全国内河第一大港、江苏省最大外贸口岸,拥有江苏省唯一的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入列全国专业化工园区前十强,获评长江经济带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

这里奔涌的发展速度和活力,

让国内外众多龙头企业将目光投到了

张家港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县级市。

他30岁披上婚纱我30岁满脸胡茬(三十而立正青春)(2)

中粮集团就是第一家进入张家港保税区的央企。“我们是被这里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便捷发达的交通网络以及政府超强的执行力所吸引。”中粮油脂副总经理华东区党委书记、总经理傅中水回忆说,“为了让我们能够尽快开工,当时张家港市的各级领导亲自带着我们的材料到省里跑批文,为我们免除后顾之忧。”正是因为这样,中粮东海粮油工业(张家港)有限公司得以在1993年8月开工兴建,并于1997年8月全面投产。

在随后的近30年时间内,张家港保税区不断优化招商政策、营商环境和便捷服务。陶氏、瓦克、霍尼韦尔、PPG等3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和中集、中核等一批央企国企纷纷落户;配套工业区江苏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扬子江装备产业园等省级以上专业园区陆续批办;化工品、纺织原料、粮油、名贵木材为主导的传统市场,进口汽车市场、进口消费品为重点的新兴市场等,日趋成熟繁荣。

1998年,张家港保税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为7.7亿元,到2008年为183亿元,到2021年跃升至850 亿元。同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上工业总产值、进出口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也都实现了几何倍数的增长。

提档升级 “四新”产业“结硕果”

2001年,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江苏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园区内外资企业占比逾60%,其中世界500强企业17家、世界化工企业50强12家,已形成了有机硅、锂电池电解液、电子化学品等极具竞争优势的功能性新材料产业群。

他30岁披上婚纱我30岁满脸胡茬(三十而立正青春)(3)

江苏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

高质量发展是张家港保税区

提档升级的缩影。

30年来,张家港保税区内,特性材料、润滑油、特种装备等一批现代产业基地规模支撑作用不断增强,“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新经济”等“四新”主导产业格局全面迅速发展;大宗商品和消费品线上线下交易蓬勃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液体化工品、羊毛、名贵木材和全省最大的整车、葡萄酒等进口基地。

他30岁披上婚纱我30岁满脸胡茬(三十而立正青春)(4)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

“三十而立”的张家港保税区

对未来的发展有着更多谋划。

“围绕培育‘产业链’、打通‘政策链’、优化‘服务链’的工作思路,狠抓落实《保税区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及配套扶持政策,推动更多要素资源向区内企业、项目倾斜、集聚。”张家港保税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刘东兴表示,接下来,张家港保税区将继续紧扣“四新”产业重点领域,深入实施标杆示范梯级培育机制,通过企业数字化改造提升保税区产业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创新转型——

惟改革者进 惟创新者强

锁定创新赛道

催生创新集群“聚变”

今年9月15日,默克半导体一体化基地正式开工奠基。该基地是张家港保税区半导体产业的补链、强链项目。

从1997年开始吸引外商投资涉及半导体领域,张家港保税区耗时25年对该产业进行谋划布局,逐渐形成了以多维科技、凡赛特材料、灿勤科技等为代表的企业集群,积蓄起了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的源源动力。

打造高质量的产业创新集群,

需要高质量的龙头产业项目引领。

在创新赛道上,

这里坚持科技招商为“一号工程”,

激活创新链赋能产业链的动能,

催生创新集群“聚变”。

他30岁披上婚纱我30岁满脸胡茬(三十而立正青春)(5)

统计数据显示,仅在2021年,张家港保税区举办重要招商活动和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活动30多场,大族激光华东区域总部基地 、韩国易恩科、比利时速的奥特性材料等21个优质项目签约落户,其中超亿美元重大项目10个;总投资超260亿元的杜邦胶粘剂、陶氏有机硅等35个项目开工建设……一大批“硬核”项目的入驻,让保税区的产业“版图”愈发清晰、精准,护航经济“稳稳前行”。

张家港保税区科技人才局局长宓灏文介绍

近些年,保税区保持科技招商超时序完成,重点类科技招商项目位列全市第一。当前,保税区正围绕“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新经济”产业方向,全力打造一批千亿级、五百亿级重点产业集群。

优化创新生态

厚植创新创业“沃土”

近年来,张家港保税区从持续优化创新生态入手,通过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全力建设科创载体、推进重点研发机构、完善金融支撑体系,持续放大“赢商”的磁场效应。

他30岁披上婚纱我30岁满脸胡茬(三十而立正青春)(6)

创立于2010年的江苏多维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高性能磁传感器制造商,拥有发明专利授权83件。“得益于张家港保税区出台若干知识产权方面的奖励政策,企业累计获得政策奖励近100万元,为企业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促进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提供了有力支持。”江苏多维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薛松生说。

出台专项产业扶持政策、

编制科技招商图谱、

上线运行科创载体地图、

实体化运作投资平台“智慧创投”、

合作基金规模超110亿元……

一项项扎实举措,

让创新要素以前所未有的速度

在保税区集聚↓↓

截至2021年底,区内有效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167家,其中规上企业104家,占 区内规上企业总数的24.7%,2021年保税区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达401.75亿元。

他30岁披上婚纱我30岁满脸胡茬(三十而立正青春)(7)

近年来,张家港保税区还坚持筑巢引凤引才聚才,全力构建“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体系。

2014年,保税区就通过实体化运作投资平台“智慧创投”,以直投形式投资领军人才项目17个。今年上半年,区内人才项目获得3.16亿元融资,助推项目落地见效。此外,张家港保税区加速人才天使母基金落地见效,助力人才项目获得更多融资。

他30岁披上婚纱我30岁满脸胡茬(三十而立正青春)(8)

张家港保税区还积极探索区级领军人才计划,搭建“人才创无忧”服务平台,提升精细管理和综合扶持,助力人才落户和成长;今年6月底,菁英人才社区的投用,实现了人才“住有所居”“住有宜居”。

截至2021年末,张家港保税区自主培育国家级人才5名、省双创计划人才43名、姑苏计划人才69名。仅在2021年全年,认定上级人才17名、占全市总量的28%,认定市领军人才26名、较上年度增长37%。

三十而立、风华正茂,

放眼未来,

张家港保税区正踌躇满志谱新篇!

融媒记者:李燕 张静芳

摄影:陈林

融媒编辑:徐婷

责任编审:缪宇欢 徐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