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用地图指挥作战(毛泽东用地图指挥作战)

“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

这首几十年前人们颇为熟悉的一支颂歌,从大街到小巷,从舞厅到歌厅,如今在神州大地回荡着,敬爱的毛主席永远在我们的心中。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红军时期,毛主席经历了人生中最艰苦的磨难,每一步都负重前行。

毛泽东用地图指挥作战(毛泽东用地图指挥作战)(1)

图 | 毛主席

可是毛主席在困难面前,从来没有退缩,而是凭借着高超的人格,和乐观的精神,战胜了一次次的挫折,最后在逆境中成长起来。

鲜为人知的秋收起义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控制下的武汉政府公开背叛革命,中国共产党从此转入地下,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失败了。

半个月后,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要展开土地革命工作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

周恩来和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前曾见过一面,当时的周恩来刚刚从海外留学归来,立志要为中国的革命探寻一条别样的道路,但是却也有一些顾虑。

毛泽东用地图指挥作战(毛泽东用地图指挥作战)(2)

周恩来表示,我们现在唯一顾虑的就是部队不足,蒋介石的部队都是来自军校,并且经过专业的训练。

实际上,毛泽东非常明白周恩来的意思,从装备来说,蒋介石有美式装备作为支撑,人数来说,他们发展几十万部队不是问题,从作战经验来说,我们的起义部队大多数都是工人和农民。

尽管如此,毛泽东却自信满满,早在几年前,毛泽东就领导了多次农民运动,甚至还进行了轰轰烈烈的“驱张运动”。

对于毛泽东而言,他认为中国革命需要的就是工农代表。

他对周恩来说:“恩来,你觉得我们中国什么最多?其实是农民最多。他们长期受到地主和军阀的欺压,早就想反抗了,他们就是遍地的干柴,只要有一点火星子,那就是熊熊烈火。”

毛泽东的这句话,为他的秋收起义埋下伏笔。

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按照预定计划爆发,在毛泽东心中,初步形成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

毛泽东用地图指挥作战(毛泽东用地图指挥作战)(3)

一天后,在湘赣边界上的上庄,毛泽东亲自作战指挥,打算攻打白沙镇。

这天,侦查员前来报告,白沙镇的守兵并不多,毛泽东决定先打敌人的薄弱处。

实际上,按照当时中央的指示,是应该进攻长沙的,但毛泽东有自己的想法,决定攻打白沙镇。

团长苏先骏认为,毛泽东讲起话来,除了土地革命还是土地革命,连一句攻打长沙的话都没有,说明毛泽东害怕长沙。

所以,他故意说道:“毛委员说话吧,你是最高指挥,你叫我们打哪里,我们就打哪里。”

毛泽东吸着烟,看了他一眼,知道这人是故意激将,但这人说话也在理,毛泽东认为,作为前敌委员会书记,不带领大家打胜仗怎么能行呢。

诸葛亮初出茅庐时,打了第一仗“博望坡军师初用兵”,毛泽东想到了诸葛孔明,便笑着说:“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这苏先骏没读过什么书,不知道毛泽东在说什么,不耐烦地说:“哎呦,你们看,我们毛委员又念咒了。”

说得大家都笑了起来,毛泽东也笑了,他把地图推开,展开在桌子上,然后幽默地说:“我可是大姑娘上轿啊,你们该谁抬谁抬,见不得客气。”

毛泽东用地图指挥作战(毛泽东用地图指挥作战)(4)

跟随毛泽东的卢德铭等人,对毛泽东赞不绝口,毛泽东从秋收起义就表现出了非凡的指挥艺术,大家都在等着毛泽东发话。

毛泽东哼哼两声,指着地图说道:“我建议,派一个营为左翼,从濠溪出发,然后经过泉坑,水坳,黄家嘴,家槽,屙屎坳……”

说到这里,毛泽东突然笑了:“好难听的名字啊。”毛泽东皱起眉缓口气,抽口烟。

众人听到后都哈哈大笑起来,有人插话解释:“这难听的名字还有很多呢。”

苏团长板着脸说:“笑什么,严肃点!毛委员安排任务呢。”

毛泽东拍拍苏先骏的肩膀说:“哎,也不要太正经嘛,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嘛!”

就这样,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毛泽东为大家布置了作战任务,这成为了秋收起义的著名的起点。

秋收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是中共党史军史上的三大起义之一。

毛泽东用地图指挥作战(毛泽东用地图指挥作战)(5)

尽管秋收起义结果不理想,但是他开辟出的这条新的道路,为中国革命找到了另一个方向,历史证明,毛泽东的战略思想是完全符合中国实际革命的。

震惊世界的井冈山根据地

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带着八百多人衣衫褴褛,食不果腹,甚至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是进是退,大家都等着毛委员的一声令下。

现在部队面临生死绝境,仅凭这点人去攻打长沙,无异于以卵击石,在讨论会上,毛泽东铺开地图,用手狠狠地砸在了桌子上。

“毛委员,你说吧,你说去哪,我们就去哪!”

“就是,我们大家都跟着毛委员走。”

毛泽东看了大家一眼,用手指指着地图上的罗霄山脉说:“实在不行,我们就上山,去当个山大王!”

毛泽东用地图指挥作战(毛泽东用地图指挥作战)(6)

“好啊!”几个人凑了过来,都看着地图,井冈山三个字映入大家的眼帘,有人说:“不太行,现在井冈山上有人在,有两个地方武装,一个是袁文才,一个是王佐。”

毛泽东让人马上取笔来,他要亲自给袁文才写信。

在古代,上山当山大王,这叫落草为寇,是土匪的做法,所以连蒋介石都说,毛泽东这是去当土匪了。

实际上,在革命最危机的时刻,毛泽东果断地做出这样的决定,是最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选择,这为以后壮大红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毛泽东在和袁文才写信时,身边的人也表示,我们有人有枪,袁文才要啥没啥,我们直接冲上去干掉袁文才就行了。

在那个戎马倥偬的年代,各种势力相互对抗也是再正常不过了,但毛泽东觉得不妥,眼下正是用人之际,和平相处才是上策。

毛泽东写道:我们工农红军上山,绝不是为了抢地盘,而是和你们合作,共创大业!

毛泽东用地图指挥作战(毛泽东用地图指挥作战)(7)

袁文才收到毛泽东的这封信也是大吃一惊,他完全没有想到,在这样的灰色时期,毛泽东竟然审时度势,和他一起发展。

袁文才和王佐考虑再三,决定接纳毛泽东上山,毛泽东为了表示诚意,决定写个条子,赠送袁文才一百条枪,全是汉阳造。

袁文才高兴不已,拿出一千大洋赠给红军,让毛泽东安心在这里休整。

毛泽东的这一步棋,尽管违背了共产国际的指示,但是却开创了农民革命根据地,尤其是朱德和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和南昌起义部分部队来到井冈山会师后,这成为了建军史上伟大的奇迹。

可是,也正是这件事,让毛泽东一步步陷入了绝境,上井冈山还不到一年,共产国际方面就派人来指责毛泽东,说毛泽东是一味的“逃避路线”而不是“进攻路线”。

毛泽东用地图指挥作战(毛泽东用地图指挥作战)(8)

这成为了批判毛泽东的开始,以至于对毛泽东进行各种“处罚”,甚至多次取消毛泽东前敌委员会书记的职务,这样一来就剥夺了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权。

从1927年到1934年湘江战役后,从反对毛泽东的战略到维护毛泽东的战略方针,这其中有个重要的人就是周恩来。

毛泽东在前方指挥作战时,周恩来在上海指导上海临时中央的工作,刚开始听李立三等人批判毛泽东,周恩来不太相信。

周恩来认为,毛泽东的军事才能不容置疑,这从第一次反“围剿”完全可以看出来,但随着共产国际方面对毛泽东的持续观察,一直认为毛泽东是和中央对着干。

这把周恩来也代入其中,尤其是赣南会议后,毛泽东再次被剥夺军权,1932年,周恩来决定从上海亲自来到中央苏区,一方面是避免在上海受到通缉,一方面是在中央苏区是可以近距离了解毛泽东,和毛泽东并肩战斗。

毛泽东用地图指挥作战(毛泽东用地图指挥作战)(9)

风雨同舟几十年

在没有来中央苏区前,毛泽东在周恩来心中的印象是:有自己的见解,考虑大局,博闻强记,善于思考。

周恩来来到中央苏区后,取代项英任中央苏区中央局书记,恰巧中央传来作战任务,要攻打赣州。

毛泽东在会议上一口否决,他坚决反对现在攻打中心城市,认为现在不是时机。周恩来和毛泽东算是老相识,也认为毛泽东说的言之有理。

不料,除了周恩来大多数人都不支持毛泽东,周恩来这才注意到,毛泽东在中央苏区所经历的磨难远远比他想象的要严重。

周恩来综合考虑毛泽东的意见后,复电中央,并强调攻打中心城市有困难,结果中央回电,仍然要坚持在“吉安、抚州、赣州”三个城市中择一而打。

周恩来再次询问毛泽东,毛泽东回答很干脆:“不行,如果长时间攻打不下来,我们就危险了。”

毛泽东用地图指挥作战(毛泽东用地图指挥作战)(10)

但周恩来毕竟是苏区最高首长,他必须执行中央的命令,最后由于少数服从多数,最后决定攻打赣州。

而毛泽东由于意见一直被否决,贺子珍为了毛泽东的身体,决定和毛泽东去东华山休养,然而,仅仅过了一个月,噩耗传来。

1932年3月初,周恩来派项英火速骑马奔赴东华山,请求毛泽东出山,解赣州之围,当天天降大雨,毛泽东看到项英如此匆忙,就知道赣州出事。

原来,红军攻打赣州一月之久,久攻不克,损兵折将,指挥作战的彭德怀进退两难,但后悔已经为时已晚。

毛泽东当即决定,马上和项英去前线:“你先走一步,我马上就到。”贺子珍看不下去了:“他们那么对你,你着什么急,等不下雨了再走吧。”毛泽东严肃地说:“人命关天,我怎么能坐视不管?”

毛泽东经过几天的长途跋涉,参加了周恩来主持的中央局会议,毛泽东再次出谋划策,终于解了赣州的被动局面,经过这次战役,彭德怀等人对毛泽东彻底信服,并打心底支持毛泽东。

毛泽东用地图指挥作战(毛泽东用地图指挥作战)(11)

图 | 1931年,苏区中央局成员合影:顾作霖,任弼时,朱德,邓发,项英,毛泽东,王稼祥

周恩来作为此时中央苏区的最高首长,实际上也已经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天赋,但最让周恩来对毛泽东信服肯定的是接下来的漳州之捷

可以说,攻打赣州之挫与攻取漳州之捷是毛泽东、周恩来双星定位的历史起点。

攻打赣州后不久,毛泽东的军事战略依然没有得到中央方面的肯定,他被分配到了林彪的一团军,并“随军行动”,由于一军团都是毛泽东的老部下,实际上毛泽东成了总指挥。

当时闽西只有福建的军阀张贞,这是一支杂牌军,毛泽东和林彪商量,要不要攻打“豆腐军”?有人提出报告中央,毛泽东表示可以先斩后奏。

果然,毛泽东以张贞为目标,充分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率领红一军团在闽西接连大胜,尤其是漳州之捷,让中央苏区的领导者目瞪口呆。

毛泽东用地图指挥作战(毛泽东用地图指挥作战)(12)

特别是周恩来,从1926年“中山舰”事件后,周恩来对毛泽东就特别称赞,现在周恩来对毛泽东的军事战略是最为肯定的。

漳州战役取得胜利的意义是多方面的。除了毛泽东讲的有利于开辟闽南、粤东革命斗争的新局面,有利于扩大中央苏区的政治影响,有利于通过筹款、筹物、扩充红军,增强中央苏区的物力、财力和兵员,使其得到一定的巩固和发展外,更为重要的是广大红军指战员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更加认识到毛泽东胜人一筹的军事韬略,因而使毛泽东在党内和军内获得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干部基础。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两次战役是周恩来刚到中央苏区见证的最著名的两次战斗,这影响了毛泽东、周恩来两位伟人一生的合作关系。

这为日后周恩来力荐毛泽东升为最高指挥地位,和让贤毛泽东,奠定了基础。

毛泽东用地图指挥作战(毛泽东用地图指挥作战)(13)

虽然此后,博古等人来到中央苏区后,对毛泽东加重了批评,但周恩来一直是站在毛泽东的立场思考问题,甚至已经有了让贤毛泽东和保护毛泽东的准备。

由于博古等人的错误指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陷入了被动局面,在红军抢渡湘江时,周恩来一直站在东岸焦急地等待着毛泽东。

当看到毛泽东的时候,周恩来马上迎上去,并吩咐几个警卫员火速保护毛泽东过江。毛泽东说:“我们一起走。”

周恩来说:“你先走,我在后面还有任务。”

要知道,当时周恩来是上级领导,但是周恩来已经表现出对毛泽东的特殊关心,甚至说,在周恩来心里,他们两个人的地位早已经倒置过来了。

这说明,周恩来在心里已经把毛泽东当做了比自己厉害的人,尤其是湘江战役后。

毛泽东用地图指挥作战(毛泽东用地图指挥作战)(14)

湘江一战,实事求是地说,中央红军损失惨重,从刚刚扩大的8万多人一下锐减到3万人,这是博古等人不听毛泽东的劝说,错误领导红军的后果。

资料显示,湘江战役中,红五军团第34师和红3军团第18团余部被阻于湘江东岸,转战于灌阳、道县一带,虽经英勇战斗,予敌重大杀伤,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包括师长陈树湘在内的绝大多数指战员牺牲。

这直接导致了遵义会议的召开。

在遵义会议前,周恩来曾找到毛泽东商谈,希望毛泽东负责军事,他自己辅助毛泽东。但毛泽东说:“不,这样变动太大,你还是总负责,我来协助你。”

实际上,此时周恩来已经决定把最高指挥权让给毛泽东,既然说不妥,那就只能拿到台面上。

遵义会议上,周恩来不仅检讨了这次战役的错误,还批评博古和李德等人是在“瞎指挥”,同时力荐毛泽东同志来指挥军事。

毛泽东用地图指挥作战(毛泽东用地图指挥作战)(15)

其实经过第五次反“围剿”,绝大多数人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博古等人的错误显而易见,毛泽东的战略战术和军事策略是完全符合中国国情的。

这次会议取消了博古等人的领导地位,增选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确定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

这次会议后,周恩来把毛泽东推到了党内的最高领导地位,彻底挽救了党和红军。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周恩来愿意把最高领导地位让给毛泽东,这不仅是周恩来对毛泽东的认可,更是周恩来考虑大局,不计较个人得失的伟大胸怀。

毛泽东用地图指挥作战(毛泽东用地图指挥作战)(16)

当然,这也体现了两位伟人在革命早期相互欣赏,相互认可,都是真正的为了革命前途着想的高尚品质。

此后,他们风雨同舟几十年,跨越半世纪风雨,成为了中国人民最怀念最敬重的人。

如今,毛主席和周总理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他们的人格魅力、超群智慧和深邃思想依然对今天的中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他们象征着几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是中国人民的精神支柱和旗帜,是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人格化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