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没有教养饭桌上就能见分晓(孩子教养还在分谁白脸谁黑脸)

非得一个扮黑脸,一个扮白脸吗?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在亲子教养上有个观念,就是双亲中有一方要扮演黑脸,另一方则扮演白脸。

在许多传统的家庭里,父亲的形象是严肃而有威严的,很自然地,黑脸由父亲来扮演;母亲的形象则是柔和而慈祥的,白脸便由母亲来扮演。或许是刻意分工,或许是自然形成,无论如何,在许多家庭中,黑脸、白脸的角色分配总是存在的。

孩子有没有教养饭桌上就能见分晓(孩子教养还在分谁白脸谁黑脸)(1)

过去的社会,男主外、女主内,或许性别角色期待自然地让双亲去扮演起这样黑白脸的对立角色,接着又代代复制。一直到现在,许多人仍然认同这样的做法。然而,我们也看到,所谓黑白脸的亲子教养方式,实际上对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存在着负面影响。

黑白脸的误区,是需要我们好好地反省与检讨的。

严父慈母或严母慈父?亲子教养态度不一致的负面影响

曾有一位初中女学生,因为严重的行为问题,时常逃学、跷课、在外游荡,结交坏朋友,学校介入也束手无策。父亲一气之下,严格要求孩子只准待在家里,哪儿都不许去,并要身为全职家庭主妇的母亲,看管好孩子,不准踏出家门一步。

女孩在家里一哭二闹三上吊,直向母亲威胁要自杀。母亲情急之下,向学校求助。

女孩对学校老师说,被父亲殴打虐待,除了限制自由外,若不听话,三餐还不及时,且什么都不能做,断了对外联系,过得很惨。

母亲则告诉学校老师:“看到我唯一的女儿如此痛苦,我也感到很心疼,无奈她爸爸就要这样做,我也没办法。请帮帮我女儿吧!”

当学校老师去家访时,才发现,女孩在家中尽管被限制出门,但衣食无虞,该有的娱乐样样不缺,完全不像这女孩和她母亲说得这么惨。

显然地,在这个家庭中,母亲扮演白脸,父亲扮演黑脸。孩子的偏差行为问题或许有许多错综复制的因素,但父母亲教养态度的不一致,不能通过沟通协调,把握一致的原则与立场,确实也让这女孩知道如何从双亲中的哪一方找到管教标准的漏洞,甚至进而操弄他人。

当然,也有反过来,由父亲扮演白脸,母亲扮演黑脸的角色分配。

有个孩子是家中老么,在学校里人际关系不佳,常有冲动控制的问题,动不动就与同学起口角。他的生活习惯不佳,对班务漠不关心,也不愿意与同学合作打扫或讨论作业,不断被同学投诉与排挤。

学校老师每次与孩子的家长联系时,总是母亲出面善后。问到父亲是否有空前来,母亲便推说父亲工作忙碌,不方便到校。

孩子有没有教养饭桌上就能见分晓(孩子教养还在分谁白脸谁黑脸)(2)

几次与母亲谈话后,母亲哭诉着说:“我对这孩子真的没辄了。虽然他从小状况不断,但我没有一刻不紧盯着他。在家里,我会要求他做好时间管理、帮忙家务、限制他网络使用时间,但我的要求,他都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因为我会说他、骂他,所以他总是对我很反感。”

“我先生工作忙,不太有时间陪孩子。大概是出自于一份亏欠吧!与孩子互动时,总是顺着孩子的意思,破坏我为孩子订下的规矩。孩子总是拿他爸爸的做法来顶撞我,让我感到很挫败。到头来,孩子比较喜欢的是他爸爸;而那个为他付出最多的人,却被他讨厌!”

这也是某种典型的家庭互动型态,父母在管教孩子上的立场不一致。父亲将教养孩子的任务全都丢给母亲,认为自己只要负责赚钱养家就好(背后或许来自于害怕或不知道如何与孩子有情感交流)。又因为感到亏欠孩子,于是过度宠溺孩子,这都使得母亲在教养孩子上付出的努力功亏一篑、前功尽弃。

教养孩子是父母共同的责任

学校开家长会,难得可以看到父母共同出席的景象。大多数的时候,都是其中一方代表前来。相信我们可以体谅父母的难处,毕竟要工作、或在家照顾老人、小孩。

但我也常听到许多家长(多半是身为母亲者)跟我抱怨,自己的另一半在孩子的教养上与自己的立场落差很大,怎么沟通就是不愿意调整,也总是认为不需要去上补习班或阅读些文章,最差的是很难更新自己在教养孩子上的观念。

当然,我也常见一些父母,当孩子在学校出现问题,被学校老师找来时,是父母双方一同出席,并能够立场一致、互相尊重且沟通无碍地共同面对孩子的困境。他们知道,或许目前对孩子使用的教养方式无效,但愿意一起调整与改变。这对孩子的成长与问题改善将带来正向的影响。

事实上,父母在孩子的教养上,就是团队伙伴的关系。彼此要有一致的共识与信念,同时互相补位、彼此帮忙,并愿意不断地沟通交流。

亲子教养无法像其他的家务分工一般,把它全归给父母中的某一方来负责;因为,那是双亲共同该负起的责任。特别是,教养孩子可以做事务上的分工,态度与理念则要有共识,且相互合作去达成。而且,父母合作的重要性应是大于分工的。

事实上,父母对于孩子的教养态度,也反应出夫妻之间的感情与是否持续共同努力的意愿。夫妻是一个家庭中最重要的次系统,稳固且具有高度凝聚力的夫妻关系,不但会提升孩子在成长过程的安全感,同时也提供孩子生活上一个明确的心理边界,知道与他人互动时的原则与界限,逐渐建立起必要的生活常规。

父母教养态度的一致

所以,在父母教养上,父母对孩子有着一致性的教养态度是最为关键的原则。何谓一致性的教养态度呢?至少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来落实:

(一)父母在教养做法上是有一致共识的

父母对于孩子的管教有相同的标准,像是何时宽松、何时严厉;何时上床睡觉、何时起床;看电视或上网的时间多久;对读书学习与生涯规划的想法;孩子的哪些行为要接受处罚,接受何种处罚,哪些行为会获得奖赏,如何奖赏等。若有无法达成的共识,也要尽力讨论沟通,千万不能扯另一方的后腿,或者为了讨好孩子而破坏了双方原来共同建立的规则。

(二)父母对孩子的管教标准是前后一致的

威信在孩子的教养上是相当重要的。父母对于孩子的承诺,需要说到做到,若是做不到,就别轻易承诺;为孩子所立下的规则,也应该彻底执行,不能让孩子存有侥倖心态。这并非说不能有任何一点弹性,标准或要求可以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而放松,也可以与孩子讨论,如果一旦说好了,就要确实执行。

孩子有没有教养饭桌上就能见分晓(孩子教养还在分谁白脸谁黑脸)(3)

(三)父母对孩子所展现的教养行为是内外一致的

常见到孩子在公共场合咆哮喧哗,父母放任不管,回到家里才秋后算帐、勤教严管。在不同的场合中,父母仍要保持一致的教养原则,如此孩子才知道不论在哪里,都应该有一定的分寸。同样的,不论是在外或在内,孩子表现良好时,都应该获得父母肯定。常见许多家长在亲友面前无故数落孩子,回到家后又安抚孩子藉以补偿;或者在外人面前把孩子捧上天,关起门来又把孩子贬低得一文不值,这都会让孩子感觉到错乱与混淆,并且对父母逐渐失去信任感。

上述不论哪一种一致性的教养态度,都需要父母共同以合作的心态去达成。在孩子的教养上,请成为另一半的神伙伴,可别成了猪队友!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