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出生地比较靠谱的论证(大秘密-黄帝生于姬水之谜破解)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院:

五年了,终于破解了中华文明起源最后一个谜,黄帝以姬水成的秘密。写下这篇短文,以纪念这段日子。

我一直认为,神话就是我们的历史。五年时间,禅精竭虑,今天终于顿悟。《国语 晋语》中“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所言非虚。古人诚不我欺也。

黄帝出生地比较靠谱的论证(大秘密-黄帝生于姬水之谜破解)(1)

黄帝到底出生在哪?自古以来就说不清楚。因为最早的《史料》记载就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写的《国语》:“昔少典氏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炎帝以姜水成,黄帝以姬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

《说文》曰:“黄帝居姬水,以姬为氏,周人嗣其姓。”

黄帝出生地之谜,主要有五种说法,列于左,熟悉的朋友直接跳过,看底下的结论。

黄帝出生地的五种说法

第一种:因为《史记 五帝本纪》说黄帝是“少典之子。”三国时期,谯周说少典是有熊国君,《史记》集解引东晋徐广曰:黄帝“号有熊”,而皇甫谧认为:有熊在河南新郑。所以黄帝生于河南新郑。姬水河就是姬水。但这个姬水河本来不叫这个名字,古名为潩(读亿)水。怎么解释这个呢?我们看看前人的说法:

“从“潩”字来说,是变的意思,不是原意。加上三点水,就说明这道河不是原名,而是更换了名字。

潩水原名◆水,在母系氏族时代,以女为主,“◆”字加女字为“姬”,所以潩水为姬水。到了父系氏族时代,姬字又去掉女字,加上三点水,改姬字为潩字,就变成了潩水河。”

真知堂按:潩 水,第四声,姬水,第一声。一个读易,一个读鸡,差别还是有点大的。

第二种:说黄帝都涿鹿,《史记》就是这么写的,涿鹿一般以为即今河北张家口市涿鹿县。

第三种;说涿鹿本名彭城,彭城即今河北南部之磁县,《史记》正义引《舆地志》云:“涿鹿本名彭城,黄帝初都,迁有熊也。”

第四种:因为西晋皇甫谧说:“黄帝生于寿丘,长于姬水,因以为姓”。《史记》正义以为“寿丘在鲁东门之北,今在兖州曲阜县东北六里”。即山东曲阜。

第五种:何光岳在《炎黄源流史》一书中说:“黄帝轩辕氏的居地为姬水,以姬为姓。姬与岐同音,即今陕西岐山县南横水河。”姬水就是岐水。

黄帝出生地比较靠谱的论证(大秘密-黄帝生于姬水之谜破解)(2)

姬水读鸡,第一声。岐水读 其,第二声。潩水,岐水,谁才是姬水?

啰嗦了半天,其实上述问题困扰了中华学者几千年。谁也不能说服谁。所以说,黄帝姬水之谜,就是个谜。但真知堂今天真地破解了这个谜。不信?你往下看。

黄帝出生于姬水可信吗?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还是先来质疑一下问题本身,黄帝出生于姬水可信吗?

大前提一:《国语 晋语》所言非虚。如果这个春秋时期晋国人(山西)所说的话可信的话,那么,才有黄帝生于姬水的可能性。说这番话的司空季子,是晋文公重耳的老师,名胥臣,又称臼季。《国语》记载"文公学读书于臼季"。晋国是周成王之弟唐叔虞的封国。晋人的说法应该能够代表西周王室的官方观点。所以,真知堂认为大前提一可信。

大前提二:古人之言皆为口述。必须同音。商周金文,甲骨文多通假字(也就是错别字),《国语》目前所见最早的版本为宋版,之前皆为传抄或口述。所以读古籍,同音不同字的可能性是一定存在的。《尚书》之所以难懂,原因就是因为它的80多岁的伏生口述的文字。所以,真知堂认为,无论是姬水还是姜水,都应该是原来的读音。只不过后来传 抄写了同音字了。

大前提三,必须以古代对河流的称呼去寻找,而不是今人对河流的称呼。姬水河古称潩水(清潩河),似乎并不符合大前提三。

大前提四,必须符合炎帝之姜水在其左近。二人若果为兄弟,不可能炎帝在陕西(姜水多数认为在陕西),黄帝在河南新郑。古人跑不了那么远。上古时代的三门峡(陕县)一带,几乎没有路可以通行。这样看来似乎姬水就是岐水的可能性还大一点。

大前提五,必须附近有大山,轩辕之丘就是大山。

好了,有了以上五个大前提,黄帝出生的姬水,就能找到了。真知堂认为:黄帝出生的姬水就是山西沁河。

山西沁河古称洎水,就是黄帝出生地,古籍上的姬水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同样,我们也来看看证据是不是充分必要。先来看看沁水到底怎么回事。

第一:沁河,黄河一级支流。发源于山西省沁源县二郎神沟,自北而南,经安泽县、沁水县、阳城县、晋城市,穿太行山,流入河南省,再经济源、沁阳、博爱、温县,于武陟南流入黄河。沁河,古称沁水,又称洎水(《水经注》,沁水即洎水。)洎 ,读继,和姬同音不同调。但第一声和第四声很容易混,不像第二声和第三声。不信你快 读 试一试。

沁水就是洎水,洎水就是春秋时期司空季子说的姬水,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洎 水读音最接近于姬水,是姬水的可能性最大。符合大前提三。

黄帝出生地比较靠谱的论证(大秘密-黄帝生于姬水之谜破解)(3)

第二:春秋时期,洎水是山西的河流,属于晋国。潩 水是河南的河流,似乎属于郑国(没有详细考证)。而岐水则是陕西的河流,属于秦国。洎 水,潩(读易)水,岐(读其)水,作为晋国人的司空季子,所说的话,也是山西人所记录下来的。当时周王室自称姓姬,那么记录者把司空季子所说的洎水记录成姬水,应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符合大前提二和大前提一。也有可能后世传抄听读的时候写错了。但潩水和岐水则差异较大。

第三,炎帝之姜水在其左近。这个确实也找到了。同样的道理,姜水也应该是错别字。这个姜水在哪,就在洎水边上百公里范围内。真知堂还找到了阪泉之战的阪泉,也在左近。和本文关系密切,附近有许多炎帝遗迹。下一篇再给大家讲。由于姜水和阪泉就在附近,符合大前提四。

第四,黄帝所居的轩辕之丘就是太岳山。战国《世本》曰:“黄帝居轩辕之丘,娶于西陵氏之子,产青阳及昌意。”而沁水发源于太岳山东麓。《山海经大荒西经》曰:“”有轩辕之台,射者不敢西向射,畏轩辕之台。”在沁水附近,必须西顾,方可看见太岳山。

太岳山就在沁水以西。形状非常像个台子,险峻难以攀登。所以屈原《楚辞 远游》中说:“轩辕不可攀援兮”。所以,轩辕之丘,也就是轩辕之台。下图图片来自条友地球旅客,表示感谢。

黄帝出生地比较靠谱的论证(大秘密-黄帝生于姬水之谜破解)(4)

小结

真知堂曰:从文献和地理上考证,黄帝出生地就是山西晋城,临汾,长治一带的沁水流域(古称 洎水,记录者误写成姬水),应该是符合逻辑的。

从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的古文化遗迹来分析判断,大约5500年前后,同源的来自西阴文化的炎黄二帝首先在山西晋城盆地和长治盆地发生了冲突,也就是史书上所说的阪泉之战。炎帝战败后二族融合为一族。

二族后来北上进入太原盆地,忻定盆地,大同盆地,与后冈一期文化人群发生了冲突并驱逐了后冈一期人群。后者进入了阴山和燕山腹地。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就是史书所说的涿鹿之战,两次大战发生时间并不一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