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饼的历史由来(大名烧饼的四大流派)

烧饼的历史由来(大名烧饼的四大流派)(1)

烧饼的历史由来(大名烧饼的四大流派)(2)

烧饼的历史由来(大名烧饼的四大流派)(3)

烧饼的历史由来(大名烧饼的四大流派)(4)

此文首发于2007年3月24日《邯郸日报》

文|罗楠

大名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风味小吃尤多,其中,“烧饼”是最大众化,也是最受欢迎的一种。它不仅是街头常见的小吃,而且登上大雅之堂,在大名各个饭店甚至接朋待友的宾宴上,烧饼总是作为“压轴”最后一个出场。

大名烧饼由于做法、吃法、用料上的不完全相同而形成了四大流派。

火烧

火烧即油酥烧饼的一种。

相传始于明代,距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元末明初的美食专著《墨娥小录》把火烧解释为饼,但表面不用芝麻,是以面粉、食油、花椒面、茴香等调味品,经烫面、成团、擀薄、加料、翻烤制成,边烤边抹油。

其特点是层多、皮薄,色泽金黄,皮酥里劲,焦香可口。火烧自清代传至大名城,光绪年间,城内制火烧就有数家,其中尤以“郭八火烧”最为有名。

“郭八火烧”始创于清光绪十三年,已有百年历史。

创始人名郭致忠,他曾在北京(原顺天府)学艺,后回乡开店,因其在顺天府学艺,取堂号为“天”,兴是兴隆之意,所以店铺字号为“天兴火烧铺”,又因他在家族弟兄中排行第八,所以人们惯称“郭八火烧”。

“郭八火烧”以作料齐全、制作精细著称,每张都有25-30层,焦嫩适宜。

烧饼的历史由来(大名烧饼的四大流派)(5)

1966年春,周恩来总理来大名视察时,曾品尝了“郭八火烧”,并亲自接见了郭致忠的后代郭瑞,称赞了他的技艺。今年初,在省商务厅、省烹饪协会联合举办的“冀菜饮食文化大赛”中,“郭八火烧”荣获“河北名小吃”称号。其传人改进工艺水平,提高火烧质量,在传统做法的基础上,采用环保型耐火陶瓷碎片作为传热保温层,不用直接火烧或烟熏,既卫生又干净,属无污染环保型食品,现已申请专利,并开发了火烧夹豆腐干、火烧夹鸡蛋、火烧夹火腿等系列产品,并且不断调整佐料配方,以适应南北不同口味的消费者需求,受到河北、山东、河南等周边省市以及港澳台同胞的青睐,声名远播。

芝麻焦烧饼

火烧以外酥里嫩著称,而芝麻焦烧饼则以芝麻香酥受到男女老少喜爱。

史书考证,芝麻烧饼是汉代班超从西域传来,是由胡饼演变而来。

《续汉书》中记载:“灵帝好胡饼”,胡饼就是最早的芝麻烧饼,唐代开始盛行。

《资治通鉴》记载:“安史之乱,唐玄宗与杨贵妃出逃至咸阳集贤宫,无所裹腹,任宰相杨国忠去市场买来胡饼呈献。”

胡饼的做法是取清粉、芝麻、五香盐面、清油、碱面、糖为原辅料,和面发酵,揪剂成型,粘芝麻,入炉烤制,和现在烤制方法基本一致。

清代,芝麻烧饼在大名城风行,当时人们看大戏、逛庙会,总要买几个芝麻焦烧饼,它分为咸和甜两种口味。

烧饼的历史由来(大名烧饼的四大流派)(6)

制作工艺上讲究一个“烤”字,炉灶上口为圆形,四周有凹下的炉膛,烙后再紧贴四壁烘烤,炉下用煤渣加热,以保持火炉的恒温。

出炉后,烧饼个儿圆、浅金黄色,两面粘满芝麻,咬一口,芝麻味和面香混在一起,满嘴留香,回味无穷。糖烧饼的历史可追溯到唐代,是以白糖糅于发面内烙烤而成,出炉后,里面是空的,个个鼓得像青蛙的肚皮。

在大名城内烤制芝麻焦烧饼的摊点较多,由于它水分少,耐储存,因而成为当地群众馈赠亲友和出门携带的佳品。据说,曾有一上海人在火车上以10元钱一个的“天价”买得十个糖烧饼。

鸡窝烧饼

鸡窝烧饼,一说是烤制的炉子形似鸡窝,一说出炉的烧饼形同鸡窝而得名。

它的传入无从可考。鸡窝烧饼多见于农村,是以发酵白面烤制而成,制作工艺讲究皮脆里软,中间薄、两面后,一面有芝麻,刚出炉的鸡窝烧饼冒着气,外黄脆、肉松软,有面的原味儿,微微发甜,有芝麻的香味,乘着热气吃最佳,是传统的风味小吃,鸡窝烧饼,名字虽不雅,却好吃。目前城内只有寥寥数家。

肉饼

严格地讲,肉饼不能算烧饼,它是馅饼的一种,为回族传统小吃,却极其受到人们的喜爱。

清真饮食的渊源可上溯到唐代,宋代时肉饼传入大名城。

元代有位专负责皇帝营养饮食的太医,名忽思慧,撰写了一部《饮膳正要》,记载了许多美食佳肴,其中就有肉饼,也就是羊肉饼的前身,其中写道——

“精羊肉十斤,去脂膜、筋,捶为泥;哈昔泥三钱;胡椒二两;荜拨一两;芫荽末一两。右件,用盐调和匀,捻饼,入小油炸。”

至清代进入鼎盛,民国时期城内大量商贩制作出售肉饼。传至现在,制作时通常用羊肉作馅,加入鸡蛋,用面粉包好做成圆饼,摊开在饼铛中,翻烤,边烤边抹油,烤好的肉饼皮儿薄、肉馅肥而不腻,再配以醋、大蒜调口,味道十分鲜美。

肉饼肉质细嫩,汤汁滑润,以热吃为佳,在民间餐馆很是风行。近些年,还出现了羊脂饼、菜饼等。

除此以外,随着各地流通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外地“烧饼”涌入大名,像天津的煎饼果子、土家烧饼、保定的驴肉卷饼、山东锅饼、武大郎烧饼、老婆饼等,也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大名的小吃正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End——

往期精选

围观

热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